保险业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2017-04-06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20)
保险业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王恩光刘照德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我国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期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重大任务。保险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在中国资产规模发展迅猛、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保险资产规模庞大,出口信用保险、科技保险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能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短期任务“三去一降一补”的顺利实施。发挥保险业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作用。文章也说明了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状况,为我国保险业在新的形势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供给侧;保险业;助推改革;借鉴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已经成为经济大国。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面临着长期积累下的问题,比如人口红利优势明显不足,“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依存。在产业结构方面,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较高,而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比重偏低,产业结构急需转型升级.例如在2003年后,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利润大幅下滑,产能严重过剩。截至2015年12月初,以上行业的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现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的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整体呈现出中低端产品供应过剩现象,在2013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夏力,2014).产能利用率在呈下降趋势,高端产品供应短缺。也就是说很多产品供应有余但质量较差。中国一些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韩国高,2011)。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供求的平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组织市场供求平衡,保持供求比例协调,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组织商品供求平衡,使商品供应与商品需求之间保持相互适应关系,对于发展国民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阻碍,不能达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引起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
然而,化解产能过剩的措施手段上,仅仅依靠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宏观层面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但效果不是太明显,这里牵涉到金融、财政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如果金融、财政与产业政策之间不协调,这不但影响了政策效果,还带来了一些不良的政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江飞涛,2016).所以,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基础之上,治理重复建设,抑制产能过剩成为政府部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概念,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并指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顺利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近期“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即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将成本、补短板。那么保险业作为经济保障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行业,有能力去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吗?在“三去一降一补”的举措中,保险业又能怎样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呢?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二、保险业服务供给侧改革的作用分析及措施
自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十条”)以来,中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行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业务经营规模递增,有效化解经营风险,业务机构持续优化,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正如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2016年陆家嘴论坛上所说:“保险业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基础,下一步将着力优化保险供给、着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着力补齐社会保障的短板、着力增强社会托底水平”。具体来看:
(一)服务去杠杆化
杠杆化就是用较少的资金获得较大的收益,杠杆化就意味着高债务,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投资银行承担着很大的债务投资运营并获得可观的收益。然而,债务是对信用的一种透支,是风险的代名词,在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较高的收益使人们忽视了风险的存在,甚至引起爆发经济危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实体经济的债务规模为160.67万亿元,实体经济杠杆率为237.5%。这充分显示了我国面临高杠杆率的威胁,去杠杆化迫在眉睫。然而去杠杆化不是一触而就的,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金融市场充满了债务融资工具和杠杆倍数较高的投资工具,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这些工具的解散会影响到市场流动性,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保险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运用自己庞大的资产规模补充市场流动性,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缓解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近几年保费收入增长迅速,保险业资产规模宏大。据中国保监会网站http://www.circ.gov.cn显示,在2016年1-9月份,我国原保险保费收入25168.26亿元,同比增长32.18%。产险公司原保费收入6824.84亿元,同比增长8.97%;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18343.34亿元,同比增长43.56%。保险资产规模总量可观,我国保险资产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资产规模在2016年有望达到15万亿元。另外,从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上看,保险资金运用越来越合理化和多元化,《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下文中简称“决定”),于2014年5月1日起施行,该《决定》在资金运用范围、资金运用模式、资金运用流程、风险管控、监督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保险资金的运用行为。
就国内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研究状况来看,目前研究的领域主要涉及保险资金风险投资研究(程娟,2006)、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研究(徐敏峰,2005)、中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投资组合研究(李志阳,2009),我国保险投资不动产研究(卜海燕,2011)等,主要研究了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渠道和风险评估,同时也在金融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在新形势下对保险资金涉足供给侧改革方向的研究几乎空白。
我们认为保险业要充分把握好我国去杠杆化过程中的机会,这不仅仅增加了自己的业务规模,同时也在更好的履行保险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的职能。保监会应该会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做好总体部署,在新形势下规范保险资金的运用制度,在保证保险资金安全使用的前提下,使保险资金运用更加多元化、合理化,保险业要进一步研究在去杠杆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问题。在《决定》规定的范围内,填补资金的“窟窿”,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故从资产规模、资产运用上来说,保险业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服务去产能
去产能就是化解产能过剩,在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产能过剩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面临的任务主要是消化退出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
(1)在消化退出落后产能方面,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出口,转移过剩产能。由于我国目前产能过剩且利用率较低,部分行业生产出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状态。当然我们可以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扩张来刺激需求,从长远角度看,我们需要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那么保险业在扩张出口规模上功不可没,尤其是自从出台了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推动了本国的出口贸易,是保障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而出台的政策性保险。出口信用保险能够提高企业债权信用等级,便于融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通过进行损失赔偿,及时恢复经营。目前,全球大约有占据贸易总额12%-16%的贸易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完成的。从发达国家来看,英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率约为45%,日本的约为50%,在所有的发达国家中占据比例大概保持在20%-30%。而我们国家的比例在7%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并且我国对贸易依存度达到70%以上。因此从这些数据来看,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让出口信用保险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为出口贸易保驾护航。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性扶持,在涉及产能过剩行业的出口上,给予出口信用保险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的政策,使保险公司大力设计出相关的保险产品,进一步引导进出口商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真正发挥出其作用,提高产能利用率,促使解决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状况。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为高新技术的研发保驾护航。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目前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主要是技术水平较低、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然而,企业在研发新的技术并投入生产过程中必然会面临高风险高利润的矛盾,企业在新技术研发阶段、技术交易阶段、投入使用阶段等均面临着不确定性风险,使得高新技术无法投入使用。我国保险业应该抓住机遇,加大科技保险的研发力度。科技保险,是指以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等为保障范围,运用保险作为分散风险的手段,对科技企业或研发机构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中,因各类现实面临的风险而导致科技企业或研发机构的财产损失、利润损失或科研经费损失等,以及其对股东、雇员或第三者的财产或人身造成现实伤害而应承担的各种民事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给予保险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保险保障方式。使得较为尖端的技术顺利地投入到生产之中。
从国外的研究和实践来看,涉及科技保险的研究比较少。而科技保险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未发现。国外并无科技保险这一概念,只是运用其他保险形式来间接保障专利、知识产权、新技术的研发。在国内,谢科范(2009)分析了科技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认为科技保险是实现风险分担的有效方式。张缨(2002)从经济制度的角度出发,认为“科技保险是一大类防范技术创新风险的经济制度,他为了使科技活动能够顺利、安定进行,运用社会多数单位集体的力量,按大数定理做合理计算筹建风险基金,以对科技活动中发生的风险予以补偿和给付,使其可以继续从事经济创新的一种经济活动”。在国内科技保险的实践上,第一批试点的北京、重庆、深圳、武汉、苏州高新区等六个城市(区)中,已有五个出台了关于科技保险财政配套资金的具体政策办法,根据各地情况规定了科技保险保费的补贴条件、补贴方式和补贴比例,已落实的财政补贴资金超过120万元,2016年6月,中国保监会批复筹建太平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认为,我国科技保险发展空间很大,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之时,科技保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应该鼓励筹建科技保险公司,有针对性的简政放权,在税收和财政方面给予财政支持,鼓励、支持保险公司开发设计科技保险新产品,做好媒体宣传工作,提高高科技企业对科技保险的认可度、信任度,引导对科技保险的需求。保险业应该抓住机遇,合理定位,配合好政府的产业政策,优化选人用人制度,积极开发科技保险新产品,真正提高科技保险的覆盖面,让科技保险为新技术新产权的利用保驾护航,让科技工作人员安心科研,让高新技术真正投入生产使用,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结束语
本文先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指出了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背景,即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中国成为经济大国的背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一次准确客观地概括了中国经济的规律与现状。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高能耗、低附加值、高污染行业产品相对过剩,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供求平衡状态。本文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实际状况,提出了在去产能、去杠杆化方面保险业应如何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来助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杠杆化方面,资本市场上债务融资工具、杠杆倍数较高的投资工具的解散将会必然影响到市场流动性。本文说明了保险资产的规模和资金运用范围,从可行性方面分析了保险资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流动性,进一步保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连续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完成。在去产能方面,本文从消化退出落后产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消化退出落后产能方面,分析了出口信用保险在我国发展的潜力,指出要着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使国内过剩的产业能够转移到海外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本文提出了要着力发展科技保险,分析了国内外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研究状况和实践情况,让科技保险为新技术新产权的利用保驾护航,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实施。
[1]韩国高,高铁梅,王立国,齐鹰飞,王晓姝.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11(12):18-31.
[2]王斌.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保险业应有的作用[J].武汉金融,2016(8):17-20.
[3]N.M.Rotanova,A.L.Kharitonov,A.K.Frunze.Anomaly crust fields from MAGSAT satellite measurements:their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J].Annals of Geophysics,2009,47(1).
[4]李枢川.对当前我国经济去杠杆问题的思考[J].中国财政,2016(715):56-57.
[5]王廷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保险支持与服务问题思考[J].中国领导科学,2016(7):28-30.
[6]肖扬.保险业服务供给侧改革精准发力[N].金融时报,2016-6-29(012)[2016-11-16].
[7]李倩.保险可以更好地服务供给侧改革[N].金融时报,2016-2-24(009)[2016-11-16].
[8]马雪彬,南星星.科技保险研究述评[J].甘肃金融,2013(4):20-23.
[9]李晓洁,魏巧琴.信用风险、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贸易关系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5):113-122.
[10]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5-18.
[11]赵庚科,吴慧慧,石晓妮.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6(18):238-241.
[12]王智慧.出口信用保险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海南金融,2010(10):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