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
2017-04-06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 100000)
互联网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
尤怡依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0000)
一、知识付费的浪潮来袭
4月1日愚人节的前一天,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知乎推出的“值乎”刷爆,发布者抛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小话题,并在秘密处选择隐藏,用户可以通过付费查看隐藏内容。接下来又通过2.0和3.0的版本不断更新,成为了知乎力推的产品之一。
5月14日,知乎live正式上线,在上线后的一年时间里,知乎举办了3000场左右的live,主讲人平均时薪超过11000,而参与live的用户超过300万人。就在今年的三月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一次知乎Live,再次刷新了知乎Live的收益记录,近3.5万人参与,收益高达34万。
然而,就在知乎Live上线的前一天,果壳网也推出了自己的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分答。在上线后仅一个月内,分答就依靠王思聪、罗振宇、章子怡等诸多明星大V的入驻而不断的引爆朋友圈,短短42天就创造了50万次问答和19万次付费。
6月份,罗振宇旗下品牌得到App上的一档知识付费栏目《李翔商业内参》在上线三个月后,订阅用户数超过7万,产生了1400万元的营收。
例子还有许多,小密圈的火爆以及喜马拉雅的知识狂欢节,都在提醒着人们这次知识付费狂潮的到来。
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逐渐接受为内容付费,互联网也正在挑战它一直以来所遵循的定律——免费。
二、目前知识付费平台的类型划分
(一)内容出版类。内容出版类的知识付费平台其实更像是传统课程的线上服务,当然,这里的课程指意更广,包括名人专栏,也包括各种“文学”“理财”“自我提升”“职场”等类别的集中型成体系的知识分享。
喜马拉雅FM可以算作此种类别的平台代表。进入喜马拉雅平台,节目内容丰富多样,在节目类别上,音频UGC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产内容)占整个内容比例的70%。平台为鼓励全民创作,还开设了“喜马拉雅大学”版块来帮助刚入门的用户了解音频的制作技能,也诞生了许多素人主播的付费收听率奇迹。
胎儿肢体缺陷是临床中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和发育的一种骨骼系统发育畸形疾病,严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故而如能够在产前及时检测出胎儿肢体缺陷,对于降低家庭负担,提高生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将就产前超声在胎儿肢体缺陷诊断时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在电台精品板块中,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生产内容)内容居多,精品内容主要以提升自我的课程为主,大多短小精悍,但往往是干货满满。比如人文历史类里的《梁东私房笔记:庄子的心灵自由之路》,个人提升类别里面的《好好说话》以及《如何练就好声音》,都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此外,名人团队量身打造《吴晓波频道》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也成为了付费热门。
(二)问答咨询类。问答咨询类知识付费平台的代表可以有分答与在行。此处以分答为例进行解释。在分答平台上,用户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提问,而回答者则可以设置自己的回答价格(范围在1-500元之间),之后回答者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获得相应报酬。如果你对别人提的问题答案感兴趣,可以选择支付1元进行偷听,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得到0.5元,也就是说提一个好问题也能赚钱。
(三)直播分享类。直播分享类付费平台,顾名思义,平台可通过直播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售卖”,形式类似于一个大型讲座。这类只是付费平台中的代表有知乎live、千聊,此处以知乎live为例进行浅析。
知乎live定位为实时问答平台,分享者可自主创建一个live,关注者接受到推送后可选择点击支付本场live票价而进入到分享群中,答主和其他用户便可以在这个群中进行问答沟通。
(四)社群圈子类。社群圈子类的知识付费平台不同于前几类的音、视频,直播、问答付费,它不是在内容和渠道上做文章,而是另辟蹊径,从付费社群作为突破口,打开知识付费潮的新局面。
这类社群圈子代表有小密圈、饭团等。拿小密圈举例,小密圈的官方定义为付费型知识社群,而且意要打造高品质的社群,成为为高品质有内容的知识型大V提供内容分享、与粉丝深度交流、知识变现的平台和工具。这就决定了其相较于传统的微信、qq社群来说,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首先,小密圈的内容沉淀机制,除了方便后进群者更好的查找和学习此前群中发起的谈论精华和文件文件分享,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群主对社群的运营成本。其次,付费这一门槛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社群内的人员质量,群成员一般都是关心群主题的。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成员的隐私也能为群成员建立在所关注领域更有质量的社交圈,进行高质量的成员互动。
三、知识付费时代现状浅析
(一)爆款内容不断显现。2017年7月13日,《矮大紧指北》,一款由蜻蜓FM和高晓松联合出品的音频节目,上线仅1个月,其付费用户规模就已超过10万人,节目流水超过2000万。这档上线前就被当作“音频第一头部”的节目果然不负众望,也为如火如荼的知识付费行业再次刷新纪录。
而此前在喜马拉雅FM平台独家上线的知识音频《好好说话》也在付费音频领域取得了耀眼的成绩。这档节目是由马东担任课程总监,在网络综艺《奇葩说》中拥有出色表现的几位辩手担任主创的一档口才培训节目。该节目上线首日销售额便突破500万,而借由喜马拉雅平台打造的“123知识狂欢节”,当天成交额便突破5000万。此外,各大知识付费平台纷纷开始抢占优质内容,也都已经有了爆款的案例,除了上文提到的两款产品,得到平台中《李翔商业内参》与知乎live上的李开复分享,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绩,知识付费市场开始迎来大爆发。
(二)音频模式渐成首选模式。在越来越多爆款知识付费产品出现的背景下,付费音频俨然已经成为新的趋势。无论是喜马拉雅上的各大爆款,还是得到的付费课程,再或是问答咨询类的代表—分答,声音都成为内容的首选表达方式。
其中的原因不难想见,首先,相较于视频来说,音频形式的知识内容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学习场景。都市白领的生活节奏快,使用场景多为碎片时间,比如通勤时间,而音频类知识节目不耗费流量且体量小的特点不仅方便用户收听,还不打扰用户对其他软件的使用场景。其次,从知识内容制作者的角度来说,音频内容相对比视频内容的制作门槛更低,更新频率也更快。
(三)用户付费习惯正在养成。在互联网初期的发展阶段,获取免费内容已经成为知识分享的常态,也可以说大多数用户还没有培养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这一点从盗版音、视频的大肆传播就可见一斑。但是这个习惯似乎正在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为网络上的知识内容进行有阅读和观看,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调研报告》指出,33.8%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有过对内容进行付费的历史,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开始进行付费行为。50.6%的用户不愿意也不打算为新媒体内容付费,而2014年这一数据是69.7%。
四、结语
虽然知识付费的大潮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好,但其实仍存在着一些致命的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如何让用户持续不断的为内容付费?借由网红经济和的IP内容究竟能走多远还未可知,而知识市场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持续性。它不仅要有针对性的针对对某些领域有知识需求的用户,还应该满足用户的长尾需求。因此只有内容持续不断的更新,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留住用户。
其次,在数量上,知识付费节目呈现出的爆炸式发展数量,以及在内容形式上为音频的表现形式均加大了平台审核上的难度。去年8约10日,问答式知识付费平台“分答”悄然下线,直到43天后才终于恢复运营,但恢复后的内容却仅剩下健康、职场、科普等几大类,疑似遭遇到了监管危机。
毋庸置疑,在互联网信息爆炸发展的大趋势下,为了提高搜索有价值信息的效率和准确度,用户为知识付费一定会成为某种强大的趋势,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内容领域仍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
尤怡依(199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北京印刷学院在读研究生,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