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海外直接投资主要风险及预防策略
2017-04-06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000)
浅议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海外直接投资主要风险及预防策略
肖艳方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000)
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中国企业积极开展对沿线国家投资的过程中应充分开展法律尽职调查,建立海外投资项目风险管控评价体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强化风险应对机制,同时投保政治风险保险,提高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以此有效规避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进一步实现“走出去”。
一带一路;海外直接投资;外部风险;内部管理风险
一、“一带一路”战略形成背景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构想。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与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将“一带一路”列为中国新一轮“走出去”战略重点。“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与中国具有开展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收益不断增加,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官网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收益占世界总量的7.6%,占亚洲地区的25%。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开展海外投资,面临的各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随着国内外竞争加剧,风险与日俱增。总体上看,“一带一路”战略下海外投资主要风险主要为外部风险和内部自身管理风险。
(一)外部风险
1.经济风险。一方面企业海外投资目的国的经济环境或者国际市场发生变化,从而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程度、经济景气指数、市场供求关系、合作方信用状况等。这些经济因素可能会严重影响海外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且通常情况下企业无法直接控制这些经济因素。
另一方面企业对外投资耗资巨大,资金问题最为突出。“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投资环境整体上不如发达国家,其投资回报率也不容乐观。有关资料显示,部分参与“一带一路”计划的国家存在着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较差的经济基本面,可能成为高风险债务人。这意味着如果向这些国家提供资本和融资项目,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2.政治风险。“一带一路”沿线的南亚地区是世界上风险较高的地区之一,恐怖主义和分裂势力严重威胁着地区安全。各国普遍存在政治派系斗争激烈、政府执政能力受到制约、政局不稳等现象。此外,有些国家尽管政局基本保持平稳,但政治分裂的局面无法短期内得到改善,例如泰国。根据中信保的风险评级结果,“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国别,国家风险等级分布在4-7级,总体来看区域风险中等偏高,市场环境总体不是很好。
3.生态人文环境风险。长期以来,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只重视发展与东道国政府或上层精英的关系,投资项目建设收益大多为社会上层阶级占有,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拆迁移民等问题却直接影响普通原住民的生活,导致当地民众将我国企业视为东道国政府攫取社会财富的帮凶。“一带一路”许多沿线国家生态环境脆弱,存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隐患。而我国企业普遍对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第一位,使得生态人文环境风险日益突出。
4、法律政策风险。对于对外投资企业而言,海外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受到项目所在国经济政策、汇率变化、劳工政策的影响。如果东道国经济增长缓慢,财政恶化,容易导致企业资金收回困难,项目延误等不良后果。例如:最近发生的中建巴哈·玛度假村项目就遭遇了巨大的法律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投资政策、汇率波动幅度、外汇汇兑限制等。由于海外投资企业需要使用外币,而且投资过程中经常需要周转资金,所以管控这类风险对于海外投资企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部自身管理风险。不少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缺乏风险意识。在进行海外投资前准备不够充分,投资前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的全面评估,更未将其量化到项目计划书中。对外投资项目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包括策划、设计、执行、运营、管理等活动。对企业在海外投资活动中,由于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都有可能导致项目失败。故企业的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应与快速发展的海外业务相适应,决策管理、财务运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风险问题亟须解决。
三、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面临主要风险的预防策略
(一)充分开展法律尽职调查,建立海外投资项目风险管控评价体系。海外投资项目由于周期较长、投资额较大且设备难以短期内转移,因此企业须充分开展尽职调查,重视东道国法制政策与非经济类风险。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聘用第三方专业公司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雇佣专业服务机构处理法律繁杂、衔接问题,对法制变动频繁的国家需关注法律法规出台与修订,与东道国政府签订投资合约时,尽可能确保对方承诺的优惠政策有法可循。
(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强化应对风险机制。企业要提高环保意识,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重视平衡东道国内各利益相关方。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投资区域,基建通常会对当地社会环境、土地等资源形成较大影响。对此,海外直接投资企业必须有所认识,充分做好预案,尊重沿线东道国的习俗和理念,用当地的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进行投资管理,并积极和民众保持良好互动,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同时,投资企业要向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学习经验,通过本土化化战略赢得民心,以此取得实现项目目标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的结果。
(三)利用多种方式规避政治风险,提高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沿线部分国家国内各种政治力量长期对峙,政治结构脆弱,民主主义与宗教信仰冲突危机较大。企业可以采取投保政治风险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的方式来转移潜在的国家风险,政治风险保险承保的主要政治风险包括汇兑限制、征收、战争及政治暴乱、政府违约等。企业还可以可以利用多边机构的担保服务规避国家风险。同时,在遭遇东道国的不公待遇后,企业需平衡各利益相关方,而不是一味依靠政府部门,这样不仅加大潜在非经济风险,而且不利于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和融入本土社会环境。企业应该优先充分借助东道国社会与法律资源保护自身利益,提高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四、结语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之间的差异过大,充满投资风险,将会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包括气候变化、商业环境、政治、宗教冲突乃至恐怖主义威胁等都将伴随投资的全过程。因此需要企业投资前充分做好开展尽职调查,提高环境意识等社会责任感,同时投保政治保险等前期工作,为投资项目保驾护航,以此实现和东道国互利互惠、平等共赢。
[1]乔慧娟.“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J].对外经贸,2015(8)4-6
[2]方旖旎.“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对海外直接投资国的风险评估[J].现代经济探讨,2016(1)79-83
[3]谭畅.“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7)114-118
[4]齐晓凡,丁新举“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应对[J].企业管理,2017(1)85-87
肖艳方(1990-),女,汉族,河北邢台人,学生,法律硕士,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