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以日本企业成功经验为例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日本产品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 天津 300204)

论突破企业发展瓶颈
——以日本企业成功经验为例

唐伟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天津300204)

当今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也保持安定的良好势头,但我们也面临增长模式的瓶颈,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企业的自主原创能力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很大差距,虽在高铁、航空和移动支付以及共享经济等领域有长足的发展,但多数企业只能在国际产业链中末端的位置,中国企业的发展出路只能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这方面日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文化;品牌战略

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应首先加强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

产品创新是指产品以及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各个环节的创新,包括产品设计创新,产品工艺创新和产品生产管理创新等。日本企业在发展初期与美国等技术领先国家相比,日本的优势不在于技术创新,而是其产品创新。

日本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从此半导体产业就此诞生。20世纪50年代起半导体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在世界世界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但进入80年代后,以富士通为代表的日本公司以卓越的制造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夺取了半导体产业的世界领先地位。到1987年,日本在半导体产业的份额已超过美国达到50%。同样在汽车产业也可以看到同样的情形,当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过后美国的汽车界还安于现状的时候,日本的汽车业却早在危机之初就开始了节油和轻便型汽车的开发,日本汽车工业的企业竞争力因其比较优势得以迅速提升,特别在资源紧缺燃油价格高涨的当今世界,日本更是以其安定的质量,节油的性能而在世界汽车业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在当今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制和普及,日本也走在世界的前列。

日本企业在技术相对落后或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首先着力于产品创新,将重点集中于应用研究和创新产品开发和工艺设计创新开发上,通过产品创新获得市场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和生存能力,这一经验无疑对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我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制造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在很多产业的生产量已经在世界市场占有了相当的份额,但在开发、设计和制造新产品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即使是大型企业产品的设计也依赖国外,这种情况在汽车、机电、通信等产业领域尤为严重。现在可以说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已能与国外企业抗衡,但在产品的质量,材料,外观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企业更应在产品精细化方面多下工夫,通过产品的精细化设计以使我们的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实现从制造到设计、再到创造和创新的巨大跨越。当前最重要和比较现实的就是提高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设计和生产具有市场竞争力、市场需要的高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实现较好的市场收益,从而壮大企业实力,使企业有更多的经验和研究开发费用,最终实现通过产品创新获得市场优势,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技术领先的良好发展模式,全面提升企业实力。

二、以引进为基础,引进和创新相结合

日本企业技术创新的起点,是通过广泛引进和吸收,奠定完整的新技术基础。战后为了尽快缩短与欧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日本企业在引进上实行了广揽博收、博采重长的方式。通过技术引进,迅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日本企业的技术引进是非常成功的。日本企业的技术引进成功之处在于:首先选择适当的引进方式。日本政府和企业在技术引进过程中,非常重视引进方式的选择,着重选择实用技术。力争做到技术引进与经济发展阶段、企业发展相结合。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引进实用技术;在第二、三阶段,则主要引进先进技术,既注重专利技术等“软技术”的引进,也非常重视成套仪器、设备等“硬技术”的引进。其次,在引进同时强调消化吸收,突出自我创新。日本企业十分注重对引进技术、设备的吸收、消化能力和消化速度。对每一项目的引进都配备相关的科技人员并投入大量的资本,并鼓励企业搞技术革新。

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一直将引进国外技术作为提高技术与产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收到了明显成效,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升级。随着国际产业和产品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的竞争,以及我国产业升级与发展对先进技术需求的快速增长,如果继续依靠大量引进国外技术而不加强自主创新,不仅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且会遭遇发展的瓶颈,从而丧失竞争的先机。更为重要的是技术可以引进,创新能力难以引进。因此,无论从我国工业化进程看,还是从国际竞争形势看,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都已经刻不容缓。

自主创新包括两方面:原创型创新和吸收引进型创新。但问题是创新往往集中在大企业、大项目和高精尖技术上,忽视了国家的整体企业结构中的中小企业的基础地位。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并不具备原创能力,因此吸收创新是现在的必经之路。自主创新并不意味所有技术都要自主开发。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的创新是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下来进行创新,我们技术体系是一个跨国界的全球性的系统,不需要一切都从头开始、一切都由自己来做。要引进吸收与创新相结合,并实现商业化应用。

三、实施自主品牌战略,并靠自主创新来支撑

日本企业拥有的自主品牌占世界品牌的很大比重,日本企业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实施自主品牌战略,日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不同产业创造了索尼、丰田等很多知名品牌,我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很少,其中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就更少之又少。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也清楚地认识到如不拥有自主品牌就不会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品牌特别是知名品代表质量,代表信誉,代表竞争力和效益。

根据现在国际竞争的态势来看,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在不断地缩短。所以品牌要靠不断地自主创新来支撑。比如中国的汽车产量和需求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另外中国厂家的汽车出口也走上正轨,2005年首次实现超过进口数量。但中国汽车的出口对象主要集中在中东和非洲,而且以货车为主。近年来国企汽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SUV的车型销量甚至超过国外品牌,产品质量也越来越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但与美德日等汽车强国相比,勿庸置疑我国汽车生产业在如何扩大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如何开发国际市场、克服国际间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等方面均面临严峻的问题与挑战。企业立足于国内市场,并着眼进军世界,自主品牌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1]王吉法,中日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2]冯昭奎,日本经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路甬祥,自主创新的基础与关键[N]。人民日报2006-03-01

[4]历以宁,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十个问题[N],中国和谐门户网,2006-04-22

[5]李季,自主品牌轿车越来越多[N],今晚报2006-04-25

[6]中国将成为国际汽车出口基地[N],参考消息2006-07-12

[7]聂立涛,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登陆欧洲[N],参考消息2006-11-30

唐伟(1968-),男,汉族,天津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研究方向:日本经济文化。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日本产品
日本元旦是新年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探寻日本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黄金时代》日本版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