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梭平等思想研究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公意卢梭状态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1)

卢梭平等思想研究

田学鹏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

卢梭是18世纪启蒙运动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他有关平等的讨论和思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其后的革命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对如何看待平等、财富占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质等问题的探讨,对于转型中的中国仍有很多借鉴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卢梭;平等;自由;公意

一、卢梭平等思想的内涵

(一)不平等与私有制

卢梭探讨平等是从平等的对立面不平等的角度深入的,卢梭所指的不平等主要是“精神和政治意义上的不平等”,而不是指生理意义上的不平等。“精神和政治的”不平等主要指的是权力上的依赖关系。自然状态下的野蛮人或原始人并不依赖于任何人,他们不与其他人有稳定和持续的关系。他们是完全独立的,因而也是平等的。在社会状态中,人与人是相互交往和联系的,从而产生对比和相互品评的“意见”。没有“意见”,便没有“贫”和“富”、“美”和“丑”、“高贵”和“低贱”之分,因为有了这种比较,人们才希望变得富有、漂亮和高贵,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赞美和尊重。而卢梭论证了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不会产生压迫,是因为一个人要奴役另外一个人是比较麻烦的,因为你要奴役别人就意味着你整天要担心被奴役的人离开,而这个人一旦离开你就再也找不到,这种担心和麻烦使得在自然状态下人们自己独立生活而不会去奴役别人。按照他的设想,原始人在生理上具有智巧、灵敏、健康、机警和适应自然的特性,在精神上具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与动物相区别的最明显的特征。

卢梭提出了两种不平等的概念:自然上的不平等和政治上的不平等。前者是与生俱来的,而后者是特定制度的安排的结果。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建立起第一个政治体,从而引发了其他政治体的建立。在政治体内部不平等体现在一系列对于人民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富人们为了保有自己的财富,提出建立社会和法律,在这种制度中,穷人获得了一副新的枷锁,而富人获得了一些新的权力。政府建立了,为了有效实现社会契约,人们不得不推举出首领,把公众的权力交给个人。官员们篡夺非法权力,人们热衷于压迫和被压迫,暴政抬起了它罪恶的头,最终践踏着法律和人民。不平等走到了终点,每个个体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平等状态。人们再度一无所有,除了君主的意志,臣民的意志不值一提,善良的观念和公正的原则消失了,法律和契约被破坏殆尽。一切又回到了强者法则,回到了自然状态中,只是原初的自然状态是纯粹的自然产物,而最终的自然状态是极度腐化的结果。而外在的政治体作为单一的个体,他们服从的法则是从霍布斯自然法中演变出来的国际法。国家与国家之间是互相敌视的,他们之间经常进行战争与奴役。

私有制和所有权的产生使得人们有了占有财产的依据,在人类不平等的发展中起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社会状态中的人努力追求更多的远超出自己所需的财富,从而显得自己比别人更高一筹,获得更多的尊重。一旦有些人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财富,他们就急需确立一种秩序,以确保他们的财富不被掠夺走。于是 就产生了法律和道德标准。实质上这只是富人的一种统治工具而已。事实上,在私有制出现以前,不平等早就存在,即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但是,卢梭认为,原始状态中的人并不相互依附,也没有关于奴役的概念,因而这种差异为自然法则所包容。真正的不平等源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私有制加深了自然的不平等,而法律制度的出现把不平等长久固定下来。

(二) 平等与公意

政府的产生,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国家的概念开始出现,人们通过让渡自己的部分权利推举出了政府,而后出于管理的方便,官员制度得到设立。政府开始变得越来越庞大,公权力开始不受节制地膨胀,逐渐超出了法治的范围,社会开始从法治社会向着专制社会发生转变,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由此正式产生。卢梭在前面的论述中高度赞扬原始人的自由纯粹,但他并不主张回到自然状态,而是要建立一个人民互相尊重、各得其所的理想国。平等不是改变不平等的目的,而是善政。

卢梭认为人类已经完全沦陷入文明社会的不平等之中,每个人为了追求更加富裕、更加尊贵、更有权势,区分出了富人和穷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主人和奴隶,产生了大量的罪恶、战争、谋杀、苦难和暴行。也许我们并不是乐于其中,但每个人都身陷其中,无法自拔,无法摆脱头上的枷锁。专制和民主只不过是残暴的主人和温顺的主人的区别,并没有实质改变人与人的依赖关系,也就是不平等关系。卢梭认为的理想社会状态应该是“公意”在统治,所谓的公意是指全体公民结合而成的意志,它不是具体的某个人的意志,而是一个抽象的集合体。正是公意的抽象性确保了参与到公意中的人们之间的平等性,人与人之间的从属关系也就不存在了。对于自由,卢梭认为自由是人的本性,自由乃是人性的产物。所以任何人不能出买自己的自由,因为出卖自由等于出卖自己的生命,而任何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一个人抛弃了自由,便贬低了自己的存在,抛弃了生命,便完全消灭了自己的存在。所以无论以任何代价抛弃生命和自由,都是既违反自然同时也违反理性的。

虽然卢梭强调自由,但他绝不是无政府主义者,相反,他重视政府与法律,只有法律界限内的自由才使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另一方面,他要求平等,但不同于乌托邦式的平等,他的观念恰恰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先,他将“法律”二字具体化,使其不再只停留在形而上学之中,简单说来,即“全体人民对全体人民作出规定”。 因此,法律必须是公意。然而人民并不永远都是明智的,立法者应运而生。在谈论“立法者”时,卢梭的态度多少有点类似于柏拉图之于“哲人王”。立法者需要有平衡理智与情感,能够洞察人性。因此,在这件基础性的政治事务上,他的观点就是人民直接参与立法工作。而这也呼应了他对于理想国家的标准之小国。

二、卢梭平等思想辨析

卢梭通过自然状态这面镜子,照出了人类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失去了什么、放弃了什么。把社会人和野蛮人(自然人)相比,也就是和我们的祖先相比较,看看我们原来自然状态下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事实上和现在却是什么样子。人类心灵的进化,把我们最自然的本质(本源)都掩盖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每个人都想支配和统治别人,都想凌驾于他人之上。为此,甚至不惜去攀附权贵。当人与人之间产生这种依附或依赖关系,也就没有自由和平等可言了。人类不平等的是文明社会的产物,不为自然法所许可。卢梭一针见血地指出自然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平等的状态。历史上的人类社会则是从自然状态的堕落,是滋生种种罪恶、丑陋、痛苦的温床。

卢梭的平等思想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在某些时候,物竞天择某些时候确实为统治阶层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另一方面,它又为民主人士所推崇。不过,卢梭认为讨论平等就需要从不平等究竟是怎么造成的,不平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万物的起源应该是一样的,但不平等的方式却多种多样,有先天的特质,如身体素质、智力水平等;也有后天的环境如出生环境,家庭背景等。平等和不平等的产生都是和基于人类人性的发展,想要建立一个真正平等的环境不是要压制性,更是要顺应人性。不过卢梭在选择推崇这种平等论的时候又用了一种似乎“不平等”的方法,那就是精英理论,在他看来平等是需要“自然法”的推广,而适合推广这一法则的需要足够理性,信仰坚定的人,而这样的人往往存在于知识阶层中的精英人士。卢梭关于不公平还提出了另外的一个论点,那就是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卢梭有关私有制的观点与孟德斯鸠所提出的契约的观点有很多比较之处。财产为什么会被私人占有,在保护私有财产的情况下为什么又会有产生不平等。无论是武力,还是权力,都能够造成不平等,而影响平等最根本、最直接的是人们财产与尊严。在财产与尊严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战乱是比较容易发生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处于下层的人来说,他们的情况和那些上流的人几乎是平等的。

卢梭判断野蛮人是优于文明人的存在状况,是从他论据中看出的即诸诉功利。而功利主义则是源于下一个世纪在英吉利海峡另一边的英国的由米杰里.边沁和约翰.密尔所建立的道德哲学体系。功利主义也是的道德哲学。实际上对于卢梭的哲学思考的逻辑严密性并不是感到特别的信服。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经常看见他那富于激情式的直觉论证,详细考察单体中文明人与野蛮人的功利,我们所看到的我们文明人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种群数量巨大的高等生物。这种现象依赖的是我们科学与艺术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令人疑问的是在卢梭看来个体功利经过巨大的基数的积累抵消不了人类社会所产生的灾祸带来的痛苦的总和。

对于卢梭的平等思想,很多思想家提出质疑,伏尔泰曾嘲讽卢梭要回到原始社会去。但是卢梭自己也说,所谓人类最初的状态是可能存在过,也可能从未存在过,可能在未来某一阶段实现或者永远不会出现。他只是以这个去除冗杂变量的简洁模型研究人类,探讨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人类的新的可能。但是他的观点始终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会让我们发觉我们一直追寻的民主、自由、平等是我们本身就具有的权利,是自然赋予的。只不过我们被眼前或者说是习惯的法律规则和法规所蛊惑,这是强者对弱者施加奴役的一种形式。而我们人类之所以走向这一步,是我们自己为自己套上了枷锁,送上了这种不平等的发展上。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奴役状态会愈加严重,因为人类在借助于科学的工具时不自觉就放弃了自身的锻炼,人类需要反思,在反思中追求平等,要想回到自然状态已经是不可能的,唯有在当下的情况下积极反思,努力寻求一个好的方向。

三、卢梭平等思想的现实意义

卢梭二百多年前的平等思想,尤其是在当下社会急速转型的时期,贫富差距过大的时代背景下有着重大影响,引起我们对于平等思想的再次思考。卢梭之后的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的理论学说,进化论成为流行一时的学术;但这丝毫不影响卢梭学说的伟大和对平等自由的向往和探究,正如我们现代人一样,孜孜以求地探究不平等的起源,结果到头来仍然没有一点头绪,难以梳理,这正是思想的深刻之处,难以洞察之处,这是哲学家、乃至思想家穷其一生探究的根本问题。不平等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平等的社会一直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和终极任务。卢梭生活的年代,正直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先贤学者从当时社会出发,希望社会摆脱专制社会的束缚和压迫,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摆脱专制社会的束缚和压迫,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状态,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正是这项崇高的使命感意识,从自己独特的经历出发,从社会现状的洞察,思考人类走向未来的道路从来不乏伟人智士。柏拉图、苏格拉底的言行,一直践行者对理想国的憧憬;孔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从未停止对儒教学术的探究;默罕默德、耶稣和乔答摩悉达多,为人类道德的重塑殚精竭虑,21世纪的到来,对平等和不平等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格局和学术。

今天重新思考卢梭关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学说,仍然能感受到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感。在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思考平等成为现在最为紧迫的问题,也成为最难以解决的难题之一,历史的难题降临到我们这一代,除非人类裹足不前或者停止不行,对于平等的探究一直没有停下来,也不可能停下来。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注重的是社会力量的制衡与竞争,而不是单一力量控制的非此即彼的极权社会,关于这种极权社会所带来的恶果我想我们已经在近现代看到了太多,可以吸取的教训也足够使我们警醒起来了。人类社会恰恰也正是靠着这种极端而又平衡的力量中走上的发展的快车道,享受着现代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正是依靠着这些技术与制度才有的足够的空间与能力。作为转型时期的中国,如何看待和解决目前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如何解决不平等的难题,对于处在这一时期的我们提出了挑战,如何面对贫困,如何制约权力,如何实现公意,如何达到善政,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法]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5][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6][法]卢梭.忏悔录[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田学鹏,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5级中外政治制度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公意卢梭状态
论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公意思想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状态联想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反思卢梭的公意理论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社会契约论视域下:卢梭公意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