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印点校本《长编》第一册干支考校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重印淳熙长编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重印点校本《长编》第一册干支考校

赵聪聪

(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研究宋史的重要史料,然而2004版重印点校本却存在较多错讹。本文对重印点校本《长编》第一册中的干支问题进行了系统整理与考校,以引起学界对重印点校本《长编》中时间错讹的关注。

长编;干支;文渊阁本;考校

一、引言

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简称《长编》)经中华书局点校,自1979年至1995年陆续刊出并重印,是该书目前通行的最好版本,给治宋史者提供了很大便利。此书是以清光绪七年浙江书局刊本为底本,并曾用文津阁本和张今吾爱日精庐活字本通校全书。该点校本面世以后,众多学者对其中的漏校、错校等问题进行过研究指正,但在2004年9月第二版重印中,只“改正了个别排校错误”。校勘古籍是一项永远难以臻于至善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2004年版美中不足的地方,学者们如梁太济、马玉臣等,已有一些订补。

二、第一册干支考校

(一)《长编》第一册《续资治通鉴长编目录》(下简称《目录》)后所附之《钦定四库全书提要》(页码一):

《文献通考》载其进书状四篇,一在隆兴元年知荣州时……一在乾道四年为礼部郎时……一在淳熙元年知泸州时……一在淳熙元年知遂宁府时,重别写呈……

1. 按:这里“知遂宁府”的时间值得推敲。据同册《目录》后所附《杂识》(页码一四)“(淳熙)四年,驾幸太学……顷之,起知遂宁府”,李焘起知遂宁府当在淳熙四年之后。另据徐规《李焘年表》,李焘于淳熙七年方起知遂宁府,淳熙元年必不在遂宁府知府任上。因知,“淳熙元年知遂宁府时”有误。

另据湖南图书馆藏《长编》四库底本之《提要》,“淳熙元年”墨笔改为“淳熙七年”(据苗润博《<续资治通鉴长编>四库底本之发现及其文献价值》载《文史》2015年02期),疑是《提要》作者知“淳熙元年”有误,直接据《宋史》而改。然“淳熙七年”亦误。

李焘完成《长编》的修订工作并“重别写进”的实际时间,裴汝诚、许沛藻在《续资治通鉴长编考略》中认为是“淳熙十年”“重别写进”。(《考略》依据有周必大《周益公大全集·平园续稿》卷二六《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四和王应麟《玉海》卷四七,当可信。)重印点校本《长编》,应据以改之,并出校勘记。(《长编》中 《提要》已点明是“《文献通考》载其进书状四篇”,考诸《文献通考》,作“淳熙九年,知遂宁府李焘上言”,故应该把“淳熙九年”也写入校勘记。)

2.第一册153页,卷六,乾德三年夏四月己巳:

己巳,回鹘遣使来贡方物。

(二)按:前一条为“辛丑”(38)(干支后括号内数字不注明者,均为60甲子的干支次序),后一条为“壬子”(49),而“己巳”干支次序为6,疑有误。据文渊阁本,“己巳”作“乙巳”(42),合乎此处干支顺序(按照我国古代历法——阴历,每月29天或30天,而干支次序为60个,那么一个月之内不会出现重复的干支,同一个月内两个干支次序最大相差不超过29,而且干支应该从小到大,癸亥之后重新从甲子排起。“乙巳”(42),大于“辛丑”(38)且又小于“壬子”(49),合乎从小到大的干支顺序),当据以改之。

3. 第一册232页,卷十,开宝二年九月壬戊:

壬戊,幸玉津园宴射。

按:干支次序表有“壬戌”“壬午”,而无“壬戊”,有误。据文渊阁本,“壬戊”作“壬戌”。这是明显的误校,当据以回改。

4. 第一册249页,卷十一,开宝三年九月丁卯:

丁卯,潘美等言大败南汉万余众,克富州。

按:前一条为“丙辰”(53),后一条为“戊午”(55),而“丁卯”干支次序为4,与前后条干支不合,疑为“丁巳”(54)之讹。据李埴《皇宋十朝纲要》卷一(清抄本),“(九月)壬子,潘美等败广南军万余众,克富州”。自富州(今广西昭平县)至都城开封,约1564公里(今日道路),宋代急脚递日行四百里(宋里),捷报传递时间粗算在10天左右,依宋代道路估计要15天左右。壬子(49)至丁巳(54),共计5日,急脚递不可能把捷报传到开封;而壬子(49)到丁卯(4),共计15日,捷报完全有可能此时传到都城开封,故而《长编》“丁卯,潘美等言大败南汉万余众,克富州”的记载,无误。然而“丁卯”与前后条干支不符,疑是《长编》作者李焘将此条误排于此。当把丁卯条移至戊午条后,作为九月最后一条,并出校勘记。

5.第一册258页,卷十二,开宝四年:

开宝四年(辛巳,九七一)

按: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971年为辛未年,且本册240页开宝三年下书为“(庚午,九七〇)”,推知开宝四年“辛巳”(18)有误,当作“辛未”(8)。

6. 第一册339页,卷十六,开宝八年五月庚寅:

庚寅,以解州刺史王政忠权知晋州、兼兵马钤辖。

按:前一条为“壬申”(9),后一条为“辛巳”(18),而“庚寅”干支次序为27,疑有误。据文渊阁本,“庚寅”作“庚辰”(17),合乎此处干支顺序,当据以改之,并出校勘记。

7.第一册400页,卷十八,太平兴国二年二月戊午:

戊午,幸太平兴国寺。

按:前一条为辛酉(58),下一条进入三月壬戌(59),而戊午干支次序为55,疑有误,且前一页(亦在二月)已有“戊午”日。故本条当合并到前一页之“戊午”条。

8. 第一册409页,卷十八,太平兴国二年闰七月癸丑:

癸丑,以曹州定陶镇为广济军。

按:前一条为“庚寅”(27),后一条为“己亥”(36),而“癸丑”干支次序为50,疑有误。据文渊阁本,“癸丑”作“癸巳”(30),合乎此处干支顺序,“癸巳”为是,当据以改之,并出校勘记。

9. 第一册461页,卷二十,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戊子:

戊子,诏改京城內外二十五门名。

丁亥,初置皇子侍读,以左賛善大夫杨可法爲之,仍赐五品服带、银勒马、银五百两、钱五十万。寻迁右补阙,仍侍读。

按:“戊子”干支次序为25,“丁亥”干支次序为24,故“丁亥”当在“戊子”前,当将“丁亥”条提至“戊子”条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长编》是从残存的《永乐大典》中重新辑出,抄录过程中除内容有误外,干支时间的错误、颠倒还是较多的。皇皇巨著,难免讹误,这需要进一步校正,以便读者在使用中少出错误。文渊阁本的干支记载是可以重视的校对材料;《宋会要辑稿》、《宋史》、《玉海》、宋人文集等古籍以及陈垣的《二十史朔闰表》,对于《长编》干支的考校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湖南图书馆所藏的《长编》四库底本(笔者限于游历未见到此底本)也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校对材料,特别是对于“存疑”的干支问题,可以据之考校。在此,也一并呼吁学界根据四库底本对整套《长编》继续进行勘误,以利后人。

[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9月;

[2](宋)王应麟:《玉海》,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北京大学研究所,1962年修订本;

[4]梁太济:《<长编>点校拾遗》,《唐宋历史文献研究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1月;

赵聪聪(1990-),男,汉,河南内黄,硕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宋史。

猜你喜欢

重印淳熙长编
《域外小说集》重印与文学再生产机理研究
赵振铎先生学术年表长编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略谈《郭沫若年谱长编》的价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图书重印与再版选择形式的探讨分析
《史记》有张材刊本?
叶采《近思录集解》成书时间小考
三体淳熙元宝小平钱
地方军事资料长编如何向军事志稿转化
作家不要随风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