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2017-04-06薛东娥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统计法统计数据核算

薛东娥

(山西省柳林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西 柳林 033300)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薛东娥

(山西省柳林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山西 柳林 033300)

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使我国统计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有必要对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进行研究。

针对目前有些统计数据失实的现象,本文就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对策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强化和各种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相继产生,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基层统计工作,严重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衡量统计工作的核心指标。统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统计信息的可利用性。统计数据质量低下将会直接导致错误的决策。因此,努力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有效、全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党政领导制订正确方针、政策不可缺少的工具。搞准统计数字,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乃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可信度甚低,极大地危及到统计工作的生命,影响了党政领导正确地了解情况,制订政策。

一、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1.统计数据失真。统计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内在因素,表现在:统计部门内部各专业在统计方法、指标涵义、口径上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统一;专业间统计方法改革不同步;统计范围、口径的理论值与实际值出入有时还比较大;统计与财会在核算周期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并且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上各级统计管理部门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力度不够,对统计过程缺少制约与监督,对统计数据缺乏校验与复查的有力措施。

2.质量管理监督措施不够健全。由于多数检索系统没有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监督往往被人们忽视。绝大多数单位在数据准备、录入阶段缺乏审核等质量控制、监督措施,著录标引的检查,一般采取自己审核或互相审核的方法。缺少科学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控造成统计数据不同层次脱离实际的偏差,给决策带来极大的不便。

3.数据处理手段发展不平衡。数据处理手段出现从基层的手工操作到省、国家一级政府统计数据处理的高度信息化。就地域而言,占全国70%以上的地方统计数据处理是手工操作或半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底,可靠性差,这与统计的及时性要求不相符合。统计所反映的当前经济现象的真实性难以确定。

4.设计时需求不明确,缺乏远见。数据库与文件管理系统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不仅存放数据,而且存放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数据依存的时间、地点、类型和名称等原始属性上,还会在数据的转移过程中产生再生的相关性。搜集数据阶段使用的方法不正确,应用需求不明确等都会影响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

5.统计人员队伍素质不高。基层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手段落后,统计人员素质比较低,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都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开展统计法制教育,以法治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普及《统计法》的教育,如某市开展的“统计法规知识大奖赛”就可使全社会尤其是统计人员得到一次深入学习、领会《统计法》的良好机会,从思想上提高了他们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促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同影响统计数字真实性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以法治统。其次,还可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的理论考试,让法深入人心,以便他们理直气壮地按法办事。

2.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坚持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凡适合抽样调查的,一律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本着“准确、简化、系统、高效”的方针,本着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对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调整。完善统计调查体系要以经济普查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第一、二产业的调查体系,加强完善服务业的调查制度。其次不断推广抽样调查在工业、批发另售贸易餐饮业、劳动、社会、信息、服务等范围。再次在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统计制度。

3.完善统计处罚机制,增加经济处罚条款。颁布实施《统计法》以来,没有一件因为违反统计法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 (虽然已构成犯罪)。尽管有些部门、单位的领导出自个人或局部利益公然伪造、虚报、篡改统计数据,于国于民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但对这些违反统计法的人最多也不过仅给予行政处分。统计法制应有的威慑力显得太弱,统计法对法律责任规定不力也使得统计数据失实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必须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完善统计处罚机制,对于构成犯罪事实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4.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时要围绕党政领导关注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加大审核、评估的力度,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审核评估。对与相关部门统计有联系的指标,加强与部门的联合审核力度,其他指标要加大与主要经济指标相关联的指标的审核力度,使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客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5.尽快实现现行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克服数出多门的现象。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各部门为掌握大量信息,需要统计部门提供各种统计数据。但随之而来的滥发报表、数据混乱的现象也日渐增多。而要克服统计数据失实的现象,就必须完善统计方法制度,改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与统计方法制度口径不一,标准不一,不衔接配套的状况。如目前在全国推行的基层企业一套表制度,就可以进一步统一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把反映社会经济情况的主要指标高度概括地集中到一套表内,这样可有效地克服报表混乱,数出多门的现象,又如要取得农村一家一户和个体工业企业的有关统计数据,应采取以抽样调查为主,其他调查为辅的方式,并协同工商所、税务所、银行等部门进行横向调查,以保证统计数字的准确、可靠。公务员之家

6.强化统计基础工作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保证。首先要搞好统计调查表的设计。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应根据上级部门和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会同会计等部门统一设计企业内部套表,在设计中应体现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各指标之间应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统计指标的涵义、范围、计算口径应一致。统计表的设计,统计分类标准和各种编码应当统一,以适应计算机整理、汇总、分析的需要。新的统计报表的采用,可以克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杂乱、重复、矛盾等弊端,也有利于报表的规范化、系统化,更有利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实现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标准化。我们知道,原始记录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共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三种核算结果相互衔接,口径一致,而要保证核算数字的准确性,要求核算的数字来源,都有真实的原始记录为依据。从原始记录开始一直到整理、场内报表及三种核算,数字来源通过逐级加工,都是有据可查的。只有这样核算,数字的准确性才有确切的保证。

[1]石彤.大数据时代加强统计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J].科研,2016,(12)17.

[2]田计乐.论统计工作中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02)2.

薛东娥,山西省柳林县环境保护监测站,高级统计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等。

猜你喜欢

统计法统计数据核算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稳健统计法在实验室能力验证中的应用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国际统计数据
常用统计法处理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的探讨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高阶统计法实现微机械陀螺降噪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