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湘菜产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研究
2017-04-06谭璐
谭 璐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发展研究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00)
“工匠精神”在湘菜产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研究
谭 璐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发展研究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00)
近年来,湘菜扩张势头迅猛,正沿着产业化的方向阔步前进,但湘菜产业人才流失率高、利益驱动大于职业坚守,这些人才瓶颈问题已成为阻碍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然而,在湘菜产业人才的培育中,即便是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职业精神也往往被高职院校所忽视,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学习,这就迫切需要将传统的“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满足湘菜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职业精神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
工匠精神;湘菜产业;人才培养
湘菜是中华民族烹饪百花园的一朵奇葩,根深叶茂,异彩纷呈,以其鲜明的风味特点而备受海内外人士的赞赏。近年来,湘菜扩张势头迅猛,正沿着产业化的方向阔步前进。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湘菜产业。《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菜品系列开发,着力打造湘菜产业千亿工程;提升湘菜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湘菜专门人才培训。至2015年末,全省餐饮业法人企业8000多个,从业人员近百万,湘菜产业已成为湖南的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其它产业联动发展,但湘菜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湘菜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特别是名师大师和高端研究人才奇缺,湘菜餐饮从业人员流失率高等因素阻碍着湘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具备敬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湘菜产业发展迅猛,而作为培养餐饮人才的烹饪职业教育却显得相对落后,人才成为了提升湘菜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为餐饮企业提供最佳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科研技术支持的历史重任,自然就落在烹饪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上。
湘菜产业人才流失率高、利益驱动大于职业坚守,这些人才瓶颈问题已成为阻碍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然而,在湘菜产业人才的培育中,即便是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职业精神也往往被高职院校所忽视,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学习,这就迫切需要将传统的“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结合,在人才培养中科学合理的注入工匠精神的培育,满足湘菜产业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满足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更加坚守自身的职能定位,以职业精神提高人才培育的质量,让更多的人乐于在湘菜产业中成为高精尖技能型人才,避免仅仅成为人才培养流水上的一个环节。
一、“工匠精神”与湘菜产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工匠精神”是我国从古到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精神,古有庖丁解牛、鲁班工匠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底层人眼里,唯有一门手艺可以保证自己衣食无忧,正是出于这种朴素的认识,民众愿意学手艺,为了坚固饭碗将手艺练得越来越好,形成了中国工匠传统独特的敬业精神。2016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当今心浮气躁的时代土壤中生发出新的含义,被赋予了特有的时代特征。专注热爱、专业敬业、追求卓越,作为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在各行各业上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传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结合成为了一项新的课题。
烹饪高等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人才培养与中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有一定的区别,基于湘菜产业人才需求,更是区别于其他产业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在2016年召开的“厨乡餐饮高峰论坛”上,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就《中餐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厨师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解读为“敬畏、卓越、坚守、传承”八个字,并提出:要恪守“工匠精神”。一个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餐饮人能证明自身竞争力,能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但在湘菜行业企业的调查中,我们总是得到他们对职业精神的餐饮人
二、“工匠精神”在湘菜产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1.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是湘菜产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正逐步向内涵发展迈进,产业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产业需求、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湘菜产业探讨人才培养,有利于明确培养目标,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相对接,在课堂教育中渗透具有人文性和思维性的职业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的体会什么叫工匠精神。在职业技能教学过程中用严格的职业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对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锤炼每一个学生的成才之路。
将传统的工匠精神与现代烹饪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以湘菜产业社会需求为主导,强调职业素质本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其目标定位,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培养途径、课程构建等方面作进一步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与湘菜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有利于实现湘菜产业发展
重新回归“工匠精神”是湘菜产业目前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这对湘菜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培养适合湘菜产业发展的高质量烹饪专业人才,对实现烹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餐饮市场需求合理对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工匠精神”是任何行业职业工匠卓越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及行为表现。湘菜产业目前受到人才制约较大,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缺失的今天,职业意识也在慢慢淡化,因此,湘菜产业要想稳步健康持续发展,职业价值和职业精神就必须融入到湘菜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的植入也将极大地提高人力资本的附加价值,提高湘菜产业产品与服务品质,打造品牌战略,更有利于湘菜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湘菜产业的全面持续发展需要一支富有“工匠精神”的较高职业素养的烹饪技术人才队伍,我国现代烹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需要有机融入我国传统的“工匠精神”内涵。作为湘菜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立足于湘菜产业,在当今湘菜产业人才需求背景下,烹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培养方法或手段、实现路径、步骤措施与对策建议,以及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其目标定位,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培养途径、课程构建等方面如何作进一步实践改革,探究如何培养具有匠心理念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些核心问题,是我们值得更深一步研究的新课题。
[1]张振平.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2)62.
[2]蔡丽娅.以就业为导向的烹饪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 [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1(4)45.
[3]杨柳.中国餐饮产业竞争力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郭爱平,田阳荣,刘浩日娃.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建设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63-167.
[5]周如俊.职业教育更需要培养工匠精神 [J].江苏教育,2016(5)32.
谭璐 (1983-),女,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湘菜发展研究中心教师,公共管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餐饮文化,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