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解读

2017-04-06侯竺君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公允会计准则准则

陈 洁 侯竺君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3)

有关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解读

陈 洁 侯竺君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3)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规范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计量,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研究在对比了CAS 39相较于企业会计准则 (2006)具体内容变动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目前在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持续发展。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交易市场

一、引言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在2006年9月15日,颁布了第157号会计准则 (SFAS 157),SFAS 157对如何实施公允价值的计量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SFAS 157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历程中拥有里程碑一般的重要意义。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将公允价值计量范围予以严格限定,这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1月28日,《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出现,标志着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迎来了光明的前景。

二、新准则制定的背景

(一)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内容分散

在CAS 39之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进行研究的准则,尽管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多项准则中都提到过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但是内容非常分散。为了更加统一地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特点的新公允价值计量准则—CAS 39应运而生。

(二)保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性

我国在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方面的历程较为波折,经历了从启用到禁用到有限制地全面应用再到专门性的应用准则出台的全过程。在国际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准则SFAS 157和IFRS 13的基础上,我国为了顺应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国际化的要求,CAS 39大量借鉴SFAS 157和IFRS 13中的相关规定,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效率,使得计量方式更具有普遍性,反应出了CAS 39的国际趋同性。

三、新准则具体内容变动分析

(一)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的定义

CAS 39中将公允价值重新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新准则进一步完善有关公允价值的基本定义,使得相关计量工作的规范程度得到大大提升。CAS 39中定义的公允价值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我们在应用其解决有关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时应该注意它所包含的限制条件,具体来看,在公允价值定义方面的规定中,新旧准则有以下区别:

1.新准则将公允价值认定为脱手价格

在确保交易市场公平的情况下,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即为脱手价格。新准则中将公允价值认定为脱手价格,能够更加确切地体现出资产和负债的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计量工作是围绕整个市场进行的,企业对交易的意图不会对计量工作产生主观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2.定义中公平交易改变为有序交易

新准则中的有序交易强调了惯常活动的概念,这一新的定义将范围限定为经常发生的交易行为,更加符合会计实务的应用要求。公平交易尽管也可能是有序交易,但某些特殊市场中的公平交易活动并不具有惯常性,难以被社会大众认可和接受。并且认定公平交易相关范围较为困难,这样就使得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更加复杂化。

3.新准则站在市场参与者的角度

CAS 39中有关公允价值计量是站在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符合全球经济大环境下的普遍适用性。与国际会计准则大致相同,衡量标准具有相似性,只是表述上存在一些区别。企业会计准则 (2006)选择的是特定交易主体的角度,但是CAS 39更加注重市场参与者。CAS 39并不仅仅是针对某些特定的交易主体,它的定义更加具有普遍性和完整性,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由于CAS 39的重点是整个市场对于企业公允价值的评价,这将会给会计实务操作带来便利。

(二)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

1.扩大公允价值计量范围

CAS 39规定主要在金融资产范围内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此外新准则相较于企业会计准则 (2006)来说,内容上得到一定地扩充,应用范围更加广泛。CAS 39首次探讨了有关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CAS 39扩大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范围,提出了“最佳用途”的概念。在企业会计准则 (2006)的基础上,CAS 39使有关非金融资产计量问题更加具体化,进一步规定了对存货、职工薪酬等公允价值的计量。

2.引入计量单元的概念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2006)中实际上已经运用到了计量单元的概念,只是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提到了资产组的相关概念,其中的资产组就可以看作计量单元,CAS 39引入计量单元的概念,使得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更加标准化。

四、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相比西方先进国家仍不够完善,缺少专门的制度来进行监督和指导,所以在会计实务中很难实现公开交易的市场。由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制度体系,市场中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关系,导致市场交易不活跃。而公允价值的计量要求立足于整个市场环境,缺少活跃性的市场环境将会制约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发展。

(二)信息质量不可靠

公允价值计量工作需要大量相关的会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其基本要求。由于受到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制约,交易价格不能全面的反应其交易的真实价值。虽然,估值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由于估值技术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在不活跃的市场中进行交易估价时,会计人员很有可能会人为选择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估值技术,最终会影响到计量的准确性,使得计量结果缺乏可靠性。

(三)计量单元的判定条件不完善

CAS 39第一次引入了计量单元的概念,但是相较于SFAS 157,CAS 39的相关规定还不够完善。SFAS 157中将计量单元明确在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合计或分计的层次上,CAS 39新准则中没有明确指出最小计量单元具体该如何确定,计量单元与之前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的报告单元,资产组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也没有一个明显的界定原则,这将会大大降低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效率,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四)有关估值技术的规定不规范

CAS 39中虽然给出了估值技术的具体方法,但是,对于具体应用估值技术时对应的估值模型和参数如何选取等问题并没有做出规定。这就将导致估值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尤其是会影响到有关不可观察输入值的判定。同时,新准则从初始确认与后续计量的角度对不可观察输入值确定方式进行了探讨,但是新准则有关不可观察输入值的最佳信息如何取得,怎样对最佳信息进行筛选判定等问题并没有进行相关规定,相关概念也缺乏准确明晰的定义。综上所述,CAS 39中关于估值技术缺乏规范性的规定,不仅会影响会计人员判定标准的选择,也会给会计实务中的相关计量活动造成一定阻碍。

五、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通过估值技术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会对计量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结果出现重大偏差。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考虑整个市场的影响因素,这就要求相关会计人员必须及时把握市场最新信息,对市场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有较强的信息识别和判断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定期安排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只有会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提高他们的专业判断力,增强他们对复杂市场信息的应变能力。

(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健全,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应该逐渐加大市场的开放程度,放宽产品准入的条件,促使更多的产品流入市场。市场中产品品种越丰富,市场交易也就越频繁,市场的活跃性越高。随着市场活跃程度的增加,市场参与者获取交易信息就更加方便,这将会给公允价值的计量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更加规范化。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给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操控企业利润带来了便利,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管理人员利用自身权利进行人为操纵。企业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企业应当规范有关公允价值的披露程序,杜绝企业管理人员人为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

六、结语

对比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006),CAS 39新准则的出台,使得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计量工作更加规范化,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基本内容,扩大了计量的范围,给相关会计人员带来了便利。为今后有关公允价值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基础,同时指明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但是,我们仍不能忽视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中存在的种种缺陷。相比国际准则SFAS 157,CAS 39对于某些内容的规定还不够完善。我们应该既做到保持国际趋同性,又做到全面统一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结合我国自身基本经济环境,制定具有我国特色的计量制度。并且逐渐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出台相关法律规范,重视内部监督管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水平,推动公允价值计量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S].2014.

[2]林燕云,任永平.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影响分析 [J].会计之友,2008(1):42-43.

[3]周红,王建新.国际会计准则 [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246-254.

[4]王国南.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影响分析[J].商业文化,2012(4):132-133.

[5]李晓婷.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 [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149-153.

陈洁 (1990-),女,汉族,四川遂宁人,助教,硕士,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会计,侯竺君 (1991-),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助教,硕士,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软件技术。

猜你喜欢

公允会计准则准则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