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2017-04-06吴虑
吴 虑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吴 虑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在经济发展上遇到了很多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了许多的挑战。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目前内部审计外部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本文主要从分析企业的内部审计入手,通过对其现状的了解来引出我国企业实现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劣势,并提出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行性;现状;对策
一、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背景
尽管我国审计开始的时间较晚,但目前,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审计体系,由国家、社会和内部审计三方面构成。但是随着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他们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盈利上,对于企业内部的审计管理不太重视。所以,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存在着缺乏独立性等一系列问题。但内部审计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鉴于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并得到了优质的服务质量,所以我国企业也逐步形成了将内部审计外包的趋势。
二、我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现状
1.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定位存在缺陷
(1)组织机构的弊端。按照规定,内部审计机构要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但是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都是由单位任命的、领导的,所以说在监督上并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为在企业内部,内部审计人员和管理层会互相协调,毕竟企业的利益关系着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利益。
(2)人员定位不清。我国审计人员的职能定位于监督与服务并举。这种情况下会让审计人员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优先考虑企业的利益,客观的进行审计,那么便会阻碍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与管理层协调好,优先考虑企业,把自身利益和企业联系在一起的话,就会让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2.内部审计对象的局限性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内部审计一般说的就是财务审查,注重于财政收支的查错防弊,但随着我国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对象存在着局限性,制约了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财务的审查监督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相对于审查监督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企业在乎的是持续性发展,对风险的评价及预测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国由于内部审计起步时间晚,但其内对财务收支的监督时期主要职能,但为了顺应发展趋势,审计的内容和对象必将延伸至内部控制、经营管理和风险评估领域。
3.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素质和水平不高
一方面,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晚,而且我国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从财务部门转换而来,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不能两全,所以很多财务人员并不想从事审计方面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情况进而导致了我国内部审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较低,识别风险、判断对错的能力较差。而且有些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从而影响审计工作。
三、我国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相关对策
1.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督
(1)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内部审计的有效进行体现在它的独立性上,而独立性的确保则要靠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制法规。由于现在的人际交往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因为从属于企业内部职员,所以不得不与管理层达到关系上的一个平衡,都会想互惠互利,然而,这样却会是使审计工作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并会产生一定的审计风险。所以这时候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则是必然的。
(2)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相容职务分离是企业内部控制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为了加强其独立性,就必须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职人员也必须是专业的审计人员,不能由其他会计人员兼任,并且要制定相关制度和职责,发生错误也应承担相关的责任。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不受被审计单位的干预,客观行事,从而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内部审计工作重心的转变
(1)监督和服务并重。现在,内部审计的职能正在由监督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服务导向型”侧重于“服务”,但这并不代表不用监督了。相反,其目的正是通过“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促使其监督职能的到位。所以说,监督和服务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多重职能同样也给监督者带来了方便,他们可以自由参与各种经营管理工作,开拓视野。
(2)拓宽内部审计服务领域。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应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要尽最大努力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防范风险。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指出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当然,做好评价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是内部审计“服务主导型”的职能之一。如果只是将重心放在内部监督上,忽视审计的评价只能,则不能帮助企业增加市场竞争力,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3.推广CIA考试
因为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而我国现在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所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尤为重要的。虽然相对于内部审计师来说,注册会计师确实具备了更高的专业职能,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注册会计师即使可以胜任外部审计,但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并不一定能完全胜任。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CERTIFIED INTERNALL AUDITOR,CIA)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唯一共同认证的职业资格。但是目前我国获得这一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并不多。所以,大力推广CIA考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会有更多优秀的注册会计师给予企业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服务。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将内部审计外部化是顺应形势的。审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客观独立性,而将内部审计外包则在一方面以更专业的方式给企业出具审计报告,并针对问题提出客观建议,另一方面还能减少成本,也就是说用低成本创造出高收益。不能否认的是,内部审计外部化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缺陷有待改进,而且在企业选择外包单位时应注意的问题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企业决定将内部审计外部化时,应考虑自身和外部两方面,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选择恰当的内部审计外包单位,从而为企业赢得最大的效益。
[1]钟骏华,邢福梅.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136-138
[2]魏传风.浅议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和规避策略 [J].现代商业,2014,(15):251-252
[3]许怀宇.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分析 [J].会计之友旬刊,2006,(12):41-42
[4]张传洲.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及积极意义 [J].西部财会,2014,(5):73-75
[5]彭圆.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商业文化,2011,(1):56-57
[6]李翀.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5,(21):174-175
[7]韩凯.对我国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1):25-25
吴虑 (1994.10-),女,汉,湖南长沙,在读研究生,华东交通大学,研究方向: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