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退出与防止返贫的思考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贫困者贫困县贫困人口

(中共重庆南岸区委党校 重庆 401336)

贫困退出与防止返贫的思考

宋豪

(中共重庆南岸区委党校重庆401336)

精准扶贫要设计好贫困退出机制,避免和防止返贫,才能确保真正脱贫。贫困退出前、贫困退出时、贫困退出后都要做到精准,防止贫困有遗留,防止假脱贫、被脱贫,防止返贫和新贫困的产生。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贫困退出的“三精准”和“三防止”,防止返贫的五项举措。

精准;贫困退出;防止返贫

建立贫困退出机制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重要内容,贫困退出不能为了退出而退出,要防止假脱贫、被脱贫,更要防止返贫及新贫困的发生,这事关脱贫攻坚的实效与品质。

一、贫困退出要“三精准”,警惕“三防止”

为防止返贫,贫困退出设计时必须从推出前对区域与人的全覆盖、退出时的机制设计、退出后的动态监控等出发做好全盘统筹。

(一)贫困退出前要“精准识别”,防止“留下”。不留下因政策上的“规模控制”而排斥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要让贫困村(户、人口)指标数量等于实际数量。不留下因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任务而排斥的“插花式”贫困人口。不留下因“优亲厚友”的恶意排斥和操作失误的过失排斥导致的贫困人口。不留下为了得到退出“好处”,片面追求脱贫进度的“数字脱贫”和迟迟不摘或不愿摘除贫困“帽子”的“假贫困”个例。

(二)贫困退出时要“精准设计”,防止“假脱贫”“被脱贫”。始终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贫困退出机制绝不能靠“忽悠”而要靠“实效”,防止“富县不富民”、“脱贫后返贫”等虚假脱贫。

一是地方贫困退出方案合不合理要由脱贫实效决定。将贫困家庭的“收入账”、“支出账”和“可预期收入账”结合起来考虑,确保可退出、能退出,让贫困退出反映客观实际,体现民众意愿,经得起实践与时间的检验。

二是贫困退出彻不彻底由第三方评估来决定。由专业统计部门、高校院所专家及民主人士组成第三方评估机构,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对当年退出贫困户(村、县)是否达到退出标准、数据是否真实有效、退出程序执行是否到位进行专业评估,让“摘帽”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三是贫困退出好与不好由群众来决定。执行贫困退出区县自查、市级抽查、第三方评估、群众满意度调查多位审查制,开展民主评议,征求大多数居民同意。

四是贫困退出长不长效由思维来决定。因扶贫利益驱使,个别国家级贫困县存在“脱贫不摘帽”或“戴着贫困县的帽子炫富”的现象。因此,脱贫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思维模式的“脱贫”,不只追求物质上的“富足”。

(三)贫困退出后要“精准管理”,防止“返贫”和“新贫困”。一是实时监督新增贫困人口。实事求是,不要怕人口多了不好交代。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被遗忘的特殊群体显现成为新的扶贫对象,因病、因灾等有返贫人口等,需要及时纳入扶贫管理体系中。

二是警惕相对贫困。减贫是永恒的主题,即使到2020年全部贫困县“摘帽”,也只是解决了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永远存在。如贫困群体的纳入存在“空挡”,城镇低保人口、离退休人群、伤残人士等贫困问题需要即使受到重视。

三是坚决遏制扶贫领域腐败现象。对贫困退出的质量监督、程序把控,对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成功“摘帽”者多“观后效”,多杀脱贫情况调查“回马枪”,多打预防返贫“防疫针”,确保贫困户、贫困县退出后稳得住、立得久、富得起,防止出现“一扶就脱贫,不扶就返贫”的现象。

二、防止返贫的思路与举措

为避免贫困退出后“返贫”和“新贫困”的产生,贫困退出时必须做好防止返贫的设计。

(一)防止返贫应尊重其主体性。一是充分考虑群众需求。修建集中居住区、扶贫搬迁住房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实际需求,其是否能承受自担部分费用,是否有稳定收入支付现代化住房费用,周边相关配套是否能跟上,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

二是让贫困者享有平等国民待遇。贫困者多为农村居民,公共基础设施应适当向农村倾斜,让贫困者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用贷款买房、买社保等政策。

三是让贫困者当家做主人。限制一些人、一些企业在农村地区和农业领域的特权,让土地确权,还农民和农民组织平等的权利和应有的“特权”。

(二)防止返贫应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增加政策性收入。鼓励并扶持成立村级股权混合所有制担保公司,为产业发展提供授信担保,为贫困户提供小额信贷及贴息,支持创业,实现自我脱贫。

二是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通过股权划转、收入分红,保障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脱贫退出时,自动退出股权,新增贫困户进行递补。

三是增加劳务性收入。建立企业用工和贫困户家庭劳动力信息台账,进行供需匹配,及时提供用工信息。建立鼓励激励机制,促进就地就近务工,对就业企业给予岗位、社保、贷款补贴。

四是增加旅游经营性收入。利用贫困地区山川秀美资源优势,借助乡村旅游发展热潮,支持贫困户发展独具特色的农家乐。

五是增加财产性收入。扶持创建内置金融村社,找到让农民的土地、山林、房屋能够金融化、证券化、“自由”交易的办法。

(三)防止返贫应抓好“扶智”和“扶志”。一是扶贫先扶志。以文化的挖掘与保护为载体,扶其志气,扶其精神。教育和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努力转变思想观念,铲除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和“等、靠、要”的“懒汉意识”。

二是扶贫必扶智。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推广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让贫困孩子有学校可上且有好学校可读、上得起学且可以免费上学、有业可就且能够持续就业、有一技之长且能脱贫致富。

(四)防止返贫需加强健康扶贫。习总书记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小康”更是道出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幸福人生的最基本前提,但贫困群体的健康问题难以保障。

一是建立大健康理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除了关心关注贫困者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要注意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健康问题。让健康知识走进农村,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建立健康医疗计划。对建卡贫困户应该鼓励和支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并逐步提高报销的比例。

三是设立贫困人口健康扶贫专项资金。让贫困者得了病有医院可看、看得起病、能够治愈,按照“是什么病配什么专业医生”的原则,建立“一对一”的长效联系帮扶机制,对不能治愈的患者摸清家庭情况对其家属进行帮扶。

(五)防止返贫需打出新时期治理新拳。一是“金融+扶贫”。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要求,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扶贫领域少不了实体产业支撑,而产业扶贫难在金融瓶颈。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以金融扶贫示范点为抓手,依托农业合作社、生态养殖基地、农民超市等载体,用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实体产业自我脱贫。

二是“互联网+扶贫”。建立一个扶贫的O2O系统和一个大病医疗数据库,实现捐助者和受捐助者线上匹配、线下对接。

三是心理扶贫。成立专门的心理治疗室或培育贫困研究心理师,针对志气短、信心不足,还有失独家庭、五保户、震灾罹难者家庭等有心理阴影贫困者,开展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

[1]张喜杰,董阳.国家治理能力视域中贫困县退出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6(6):66-69.

[2]张琦,史志乐.我国农村贫困退出机制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297-300.

[3]王克修.依法推进精准扶贫下贫困人口有序退出的对策建议[J].行政科学论坛,2016(6):124-127.

宋豪(1990-),女,重庆人,经济学硕士,教师,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南岸区委员会党校教研室。

猜你喜欢

贫困者贫困县贫困人口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探索
隐形贫困人口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古巴经济衰退
美国贫困救助精细化管理的检视与镜鉴
美国刑事法律援助中的合同制度研究:成因、发展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