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意境营造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二老翠翠边城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00)

试论沈从文小说《边城》的意境营造

黄巨龙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为什么人们对《边城》百读不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沈从文在《边城》中营造了如诗如画、令人神往的意境。然而,《边城》的意境究竟是怎样营造来的?笔者反复研读沈从文的《边城》文本及有关文论,发现《边城》的意境主要是运用“空白”表现技法、抒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点化技法、象征艺术手法、织梦方法等营造出来。

沈从文;小说;《边城》;意境;营造

意境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年修订第3版第1495页)。关于“意境”的运用并非囿于诗、词、画,我国历代优秀的散文、戏剧、小说、音乐、舞蹈、书法、雕塑等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意境营造。可以说“意境”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特性,也是文学艺术作品批评标准之一。

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生前创作的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文学成就最高的当属小说《边城》,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意境美。然而,《边城》的意境究竟是怎样营造来的?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反复研读沈从文的《边城》文本及有关文论,发现《边城》的意境主要是运用“空白”表现技法、抒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点化技法、象征艺术手法、织梦方法等营造出来。

一、善用“空白”表现技法营造意境

“空白” 在中国绘画艺术中亦称留白,是中国绘画表现技法之一。中国画的“空白”与“虚实”紧密相连,与意境营造密切相关。一幅品味高的中国画,有实有虚,既有浓墨重彩,又有轻描空白,白而有物,白里有情,余味无穷,“追求一种水中看花、镜中取影、有迹无形、超乎象外的境界”[1]。沈从文对中国绘画的“空白” 艺术情有独钟,颇有研究,他在《短篇小说》中谈到自己20年来的小说创作体会时有一段精辟论述:“再从宋元以来中国人所作小幅绘画上注意。我们也可就那些优美作品设计中,见出短篇小说所不可少的慧心和匠心。这些绘画无论是以人事为题材,以花草鸟兽云树水石为题材,‘似真’‘逼真’不是艺术品最高的成就,重要处全在于‘设计’。什么地方着墨,什么地方敷粉施彩,什么地方竟留下一大片空白,不加过问。有些作品尤其重要处,便是那些空白处不著笔墨处,因比例上具有无言之美,产生无言之教”[2]。沈从文在文学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绘画的“空白” 艺术技法,尤其在《边城》中善于运用“空白” 艺术技法,为读者营造出一个个诗情浓郁、诗意盎然、诗味甘醇的意境。

让我们重温一下第一个端午节活动结束后的情景(《边城》第4章)。先看船上人与水上人的对话:“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干,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的很,现在可归我了。’‘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的拍着水傍了码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水上那一个“二老”一时接不上话来,沈从文在此既给读者留下“空白”,又为后面“二老”与翠翠的爱情故事埋下伏笔。再看看翠翠的表情:“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理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火把走去。”沈从文在此也给读者留下“空白”,翠翠表面上不说什么,其实翠翠心理有很多话要对“二老”说。最后看看翠翠回到家中的情形:“二老”派伙计用火把送“翠翠”回到家中,当翠翠“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翠翠这个夜晚怎么渡过,沈从文不再叙说,在此也给读者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回味。从事情发生的情形来看,翠翠爱上了“二老”,二老捉鸭子的本领、相貌、声音,是翠翠动心的原因之一,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翠翠与“二老”十分浪漫的“遭遇”以及二老扮演了保护者的角色。沈从文在此营造出诗情浓郁、极富浪漫情调的意境,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再听听祖父讲“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边城》第13章):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的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沈从文采用“田园牧歌”的笔调,只写翠翠父母对歌的情形和浪漫爱情的结晶,至于翠翠父母爱情悲剧的原因未作说明,其实就连那个老船夫也说不清楚,沈从文在此也是运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空白” 技法,既给翠翠,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营造出诗意盎然、诗味甘醇的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艺术效果。

最能体现沈从文娴熟运用中国绘画 “空白” 技法营造意境的当属是《边城》结尾处: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 ‘明天’回来!”

这真是神来之笔,宛如和尚撞钟,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咀嚼的艺术“空白”: 二老何时归故里?翠翠会在渡口等多久?二老与翠翠这对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茶峒人的未来怎么样?作者执着追求的“理想人生形式”——“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能否重建?一系列的问题摆在读者的面前。小说虽然结束了,然而作者却让我们一同沉浸在“希望与担忧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氛围中,营造出充满浪漫诗意、耐人寻味的意境,达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善用抒情表达方式营造意境

沈从文于1923年夏天为“寻找理想,读点书”从边远的湘西来到北京。他在北京的求学遭遇,现实生活的贫困、漂泊与动荡等,使他急于寻找精神上的栖息之所,使他更留恋湘西,使他更留恋湘西边城的青山绿水,花鸟虫鱼、人事与梦。沈从文在《边城》题记中写道:“对于农人和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的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我从不隐讳这点感情。” 沈从文正是用真情与温爱创作《边城》,而且善于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营造出充满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的意境。

《边城》一开头就引领读者进入人间仙境: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

沈从文就像一名国画大师,运用抒情的笔调,绘就一幅由“官路、山城、小溪、白塔、老人、女孩、黄狗、溪流、山路、石头、游鱼” 等自然和人文元素组成边城风景画,轻轻地告诉读者:现代中国还有远离尘世与喧嚣、古朴单纯且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沈从文借边城宁静优美、自然和谐之景,抒发自己对边城的眷恋之情,营造出令人神往的意境。

《边城》第2章第2段写道:“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白河。……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建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小墙乌黑的瓦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沈从文在此把深厚炽热的感情倾注到边城人民的生活画卷里,又为读者描绘一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怡然自乐”的桃源仙境——边城四季风景画,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达到“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语)的艺术境界。

三、善用修辞手法营造意境

在《边城》中沈从文营造意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善用“空白”表现技法和抒情表达方式营造意境之外,还善用移情、比喻、排比、顶针、映衬等多种修辞手法营造意境。

(一)运用移情修辞手法营造意境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情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常用修辞手法,如杜甫《月夜忆舍弟》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使物人一体,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沈从文是自觉承接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榜样,他曾说:“若是一个短篇小说作者,肯从中国传统艺术品取的一点知识,必将增加他个人生命的深度,增加他作品的深度。”[2]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在《边城》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常用的移情修辞手法营造出一个个诗意浓郁的意境,表达作者对故乡——边城强烈的眷恋之情和对生命美的钟爱。

水是生命之源,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和平、和谐、宁静的代名词,是诗的颜色。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简直是“水和绿色组成的世界”,无处不充满生机,无处不诗情:满目苍翠的大山,深翠逼人的竹篁,清澈见底的深潭碧水,古老的青石,青石滩绿绿的河藻,豆绿色的河水,绿水上来往穿梭的渡船和如箭之快的龙船,掩映绿水间的“吊脚楼”,碧溪岨上的“白塔”,倚山滨水的“碾坊”……这一切水边的“人事与梦”都与水和绿色相关,都是深浅不同的水和绿色构成的意境,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又富有诗情,让人感觉到边城生机勃勃的气象,呈现出自然和谐的氛围。沈从文认为“美在生命”,他在《边城》中采用移情修辞手法把深厚炽热的感情倾注到边城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物中,运用“田园牧歌”的笔调,讴歌生命的神圣和人性美好,勾勒出一幅幅优美、清新、恬淡、宁静、充满生机、意境悠远的水墨画,美不胜收。

(二)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营造意境

运用比喻来营造意境,是沈从文小说创作惯用的手法,在《边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边城》第1章第6自然段写道:“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的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是自然之女儿,是“爱”与“美”的化身,是沈从文追求的梦。沈从文在此以“水晶”比喻翠翠清澈明亮的眼睛,以“小兽物”和“黄麂”来比喻翠翠天真活泼、乐观善良的性格,营造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山美水美人更美”意境。

又如《边城》第3章第8自然段中写道:“十六个结实如牛犊的小伙子,带着香烛、鞭炮,同一个生牛皮蒙好会有朱红太极图的高脚鼓,……各人上了船,燃着鞭炮,擂着鼓,这船便如一枝箭似的,很迅速的向下游长潭射去。”沈从文在这里以“牛犊” 比喻小伙子的结实、强悍、勇敢,并以“射箭速度”比喻船的速度之快,凸现了边城年轻人健康强壮之美,意境清新可感。

可以看出,很多学者在降低并联机构整机位姿误差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针对定位器类并联机构位姿误差与结构误差的相关研究较少。已有的关于定位器类并联调姿托架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未将全部约束方程纳入误差模型,导致所建误差模型无法识别单个主驱动的定位器主动移动副角度误差,对本并联调姿托架而言,如果采用已有方式建模,将不能使用误差模型辨识大部分主动移动副角度误差;②文献[2]采用方式组成结构误差项系数矩阵辨识结构误差,该方阵为奇异矩阵,采用正则化方法消除矩阵奇异性会导致误差项系数发生变化,降低结构误差辨识精度。

(三)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营造意境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来营造意境,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惯用的手法,略举几例加以说明。如《边城》第6章中写道:“生气了吗?等久了吗?吵嘴了吗?”这是由三个问句组成的排比,既凸显老船夫情场经验老到,又表明老船夫自作聪明,胡乱估计,还暗示老船夫与二老的误会加深。又如:“翠翠不能用文字,不能用石头,不能用颜色把那点心头上的爱憎移到别的一件东西上去,却只让她的心,在一切顶荒唐的事情上驰骋。”这是由三个否定句组成的排比,既说明了翠翠做梦的原因,又表明翠翠对二老的感情越来越浓烈,还暗示翠翠在二老面前是卑怯的,她对二老的那份痴情没有采取有效地行动,只能在心里驰骋。再如“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这是由四个主谓句组成的排比,既突出了边地人民的风俗民情的质朴,又暗示着爱情生活的自由。此外,翠翠“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喜欢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喜欢听人唱歌。”这组排比,既表露了翠翠初恋的情形,又暗示翠翠追求爱情的强烈。

综上所述,沈从文在《边城》中恰当运用排比修辞手法,营造出情真意切而又富有诗味的艺术境界。

(四)运用顶针修辞手法营造意境

顶针也叫顶真或联珠是指用前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或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往下传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EFG……”。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如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在《道德经》中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时有两句经典:(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李耳这两句经典就是采用顶针修辞手法,不仅一气呵成,而且富有深刻的哲理。沈从文深谙顶针修辞手法,也许是沈从文从小听母亲或长辈讲故事时习得此法。如《边城》开头写道:“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每次读这段文字都使我想起小时候听外婆讲故事的情形,“从前有个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和尚在想什么呢?.......”沈从文在此运用长辈讲故事惯用手法,即顶针修辞手法,营造出“小溪白塔人家”的意境,达到“小桥流水人家”(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那种动人的艺术境界,诗意盎然,妙不可言。

(五)运用映衬修辞手法营造意境

映衬是把两类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意思并列在一起,使之互相对照,相得益彰。沈从文在《边城》中恰当运用映衬手法营造出诗情洋溢的意境。如第1章中写道:“爷爷到溪中央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一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寂静一些了。)”在此沈从文运用映衬手法,营造出边城宁静快乐的意境,收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诗句)的艺术效果。

四、善用点化技法营造意境

在历代诗词、曲赋、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作者化用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诗歌的意境,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这种化用前人诗词歌赋意境的创作方法,称之为点化技法。沈从文在《边城》中,十分巧妙运用点化技法,通过点化古典诗词、外国诗歌营造意境。

(一)点化古典诗句营造意境

沈从文在《边城》中有的意境是从古典诗句里点化而来。如第4章中:“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突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翠翠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与爷爷相依为命,得到爷爷的呵护,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如今孤独面对黄昏,她第一次感到不安,有了怕人的想法。又如在第13章开头写道:“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漂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当前一切事,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眼前黄昏的景色是那样美好,但瞬间即逝,引发了翠翠心中不寻常的凄凉感受。沈从文在上述营造的“黄昏”意境是从唐代诗人李商隐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诗句点化而来。

(二)点化古典词句营造意境

沈从文在《边城》中写主人公在“黄昏”的心境,除了化用中国古典诗句的意境之外,还化用中国古典词句的意境。如《边城》第19章的结尾写道:“黄昏时天气十分郁闷,溪面各处飞着红蜻蜓。天上已起了云,热风把两山竹篁吹得声音极大,看样子到晚上必落大雨。翠翠守在渡船上,看着那些溪面飞来飞去的蜻蜓,心也极乱。”沈从文在此营造“翠翠独自守在渡船上,心乱如麻”的意境是从南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句“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词句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化而来。

(三)点化外国诗歌营造意境

沈从文在《边城》中营造的意境有的是从外国诗歌意境中点化而来。如《边城》的结尾中写道:“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边城碧溪岨的“白塔”象征沈从文执着追求的“理想人生形式”,“白塔”的重新修好反映出沈从文对重建“理想人生形式”的信心。沈从文在此营造出对未来充满希冀的意境。这意境是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点化而来。

五、善用象征艺术手法营造意境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意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用象征艺术手法营造的意境具有深刻性和含蓄性。象征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家、艺术家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就文学作品而言,象征不仅常用于诗歌,还用于散文、小说、剧本。如明代政治家于谦诗歌《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意境深刻,自然天成,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巴金的散文《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在散文《海燕》中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鲁迅的小说《药》的结尾处,用夏瑜坟头上的“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革命的希望前景;古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蝴蝶双飞” 象征自由的爱情。沈从文对象征艺术表现手法运用非常娴熟,在《边城》中营造出一个个深邃、含蓄意境。

如虎耳草象征美好的爱情。虎耳草在《边城》中出现过五次,前四次都是与梦相伴出现的,而小说最后1次出现虎耳草却是在现实生活中:“翠翠把竹篮向地下一倒,除了十来根小小鞭笋外,只是一大把虎耳草。老船夫望了翠翠一眼,翠翠两颊绯红跑了。”翠翠害羞的表情证实虎耳草象征着翠翠心中美好的爱情。沈从文把虎耳草象征美好的爱情,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意境。

又如沈从文在《边城》中反复叙写“大鱼咬你”、“大鱼会吃你”的情景,象征翠翠和傩送二老爱情发展的进程,营造出极富浪漫情调、含蓄优美的意境。

再如《边城》中“白塔”象征沈从文追求的“理想人生形式”。“白塔”在雷雨之夜圮坍象征沈从文追求的“理想人生形式”破灭;到了冬天圮坍白塔又重新修好,象征沈从文重建“理想人生形式”的信心。沈从文在此营造出蕴意深邃、耐人寻味的意境。

此外,《边城》第13章开头写道:“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要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杜鹃是一种叫声凄凉的鸟,古有“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说法。沈从文把“杜鹃的叫声” 象征翠翠与傩送的爱情结局的悲凉,意境深刻而又含蓄。

六、善用织梦方法营造意境

沈从文师承废名,受废名“文学是梦” 的文学观影响较大,但他没有全部接受“文学是梦”的观点。沈从文在《短篇小说》一文中强调:“把小说看成‘用文字很恰当记录下来的人事’。因为既然是人事,就容许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现象,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一是梦的现象,便是说人的心或意识的单独种种活动。单是第一部分不大够,它太容易成为日常报纸记事。单是第二部分也不够,它又容易成为诗歌。必需把人事和梦两种成分相混合,用语言文字来好好装饰剪裁,处理得极其恰当,才可望成为一个小说。”[2]他还宣称“有人用文字写人类行为的历史,我要写我自己的心和梦的历史。”可见,沈从文的小说创作观是:“人事和梦两种成分相混合”。沈从文所说的“梦”包含作品中人物的梦和作者自己的梦。

在《边城》中,沈从文善用织梦方法营造意境,且具有现实与梦幻交叠的特点。如《边城》第14章开头写道:“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翠翠没有忘记祖父白天所说的事情,到夜里做了一个“顶美顶甜”的梦,然而,传送到进入梦乡的翠翠耳中的歌声是真的,是傩送老二站在对溪高崖上为翠翠唱的歌。沈从文在此妙用织梦方法营造出亦真亦幻、如诗如画、现实与梦幻交叠的意境。

又如沈从文在《边城》第15章结尾处写道:

“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傍在祖父身边,闭着眼睛听下去,等到祖父不做声时,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祖父所唱的歌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沈从文通过编织“翠翠摘虎耳草的梦”,营造出如痴如醉的意境。据沈从文的学生汪曾褀说:“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3]常言道:“梦中出真情。”《边城》是沈从文追求“理想人生形式”的梦,“翠翠”也是作者追求的梦,“翠翠”的梦就是作者自己的梦。

综上所述,沈从文运用织梦方法营造意境,把执着追求的文化理想——构筑“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寄寓于“翠翠”的梦幻里,寄寓在梦幻的湘西中。

七、结语

为什么人们对《边城》百读不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沈从文在《边城》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营造了如诗如画、令人神往的意境,讴歌生命之美,讴歌生命的“神性”。笔者认为,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营造意境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1]马琳琳.中国画的空白艺术[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63.

[2]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2卷·文论)[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114,126.

[3]汪曾褀.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A]晚翠文谈新编[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157.

[4]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6卷·小说)[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OntheShenCongwennovel“bordertown”thecreationofartisticconception

HUANGjulong

(GuangdongIndustryTechnicalCollegeGuangdongGuangzhou510300)

Why do people on the “border town” worth reading?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is the Shen Congwen in “border town” to create a picturesque,fascinating artistic conception.However,the “border town” is how to creat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to?The author repeated reading of Shen Congwen's “border town” text and the related literary theory,found the “border town” artistic conception is mainly the use of “blank”performance techniques,lyrical expression,rhetoric,attunement techniques,symbolism,dream weaving method to create.

Shen Congwen Novel “Border town” Artistic conception Build

黄巨龙(1959-),男,广东龙川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文副教授,从事中国现代文学、高职教育和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二老翠翠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郑性二老阁:尽得南雷烬余,规模仅次天一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极边城暖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李鼎、张灿玾二老新春贺词手书
在《边城》中寻找“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