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维超然诗风掩盖下的消极避世心态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歌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 400000)

王维超然诗风掩盖下的消极避世心态

粟健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400000)

本文将王维放在一个时间的维度里展开讨论。王维的前期创作或清新恬淡,书自然美景。或慷慨激昂,表壮志雄心。然而后期的创作却偏向消沉孤寂,在山水中掩盖自己的政治失意。这前后两期的转变中,安史之乱这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王维的影响不容忽视。安史之乱中陷贼的王维被迫担任伪职,屈辱的遭遇让王维彻底失去了继续在官场奋斗的勇气,他不再流连于仕途,但又不甘自己被埋没,于是这样消极的心态表现在文字中就形成了王维后期创作的消沉孤寂的特征。

王维;诗文创作;安史之乱;创作心态

王维乃“诗佛”,修行参禅,净化身心。然而正是这样的脱俗之人,也未必能够彻底“免俗”。在这里就不得不谈到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古代文人实现其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科举取士,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读书人穷其一生也要取得功名,跻身朝廷,才有机会施展抱负,在这一点上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确立了自己的文化形态,并数千年一贯地延续发展下去,因而具有较为强固、统一的价值系统。中国的传统价值系统是丰富的,复合的,甚至是多元的,这个强固统一的价值系统指的是占统治地位的主流价值系统,也就是以孔子为代表建立起来的以‘ 仁’为原则积极“‘入世’的儒家文化。这套适合于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社会准则,在思想、文化、道德、政治诸方面都有着完备、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其‘立功’、‘立言’、‘立德’的积极入世的精神为中国古代封建知识分子积极实践着。”[6]王维一生是在儒家理想的指导下度过的,他一生的处世准则基本是儒家的,他心灵深处有很深的儒家情结,他的行为方式很像孔子。“佛教只不过是他消解内心痛苦的灵魂避难所,并不是灵魂皈依之处。”[7]

在王维亦官亦隐的晚年里,仕途不顺的落寞与无能为力的感慨就掩藏于超脱的旨意之中。诗人一方面投身于山水景色,一方面在自然山水中抒发不甘于山水的落寞与无奈,日久便成了“身心分离”之人。[10]

晚年王维的心境是十分凄苦的,“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1]P267,《叹白发》王维的一生是坎坷的,晚年回想起来万分伤痛,加之安史之乱打击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其中的感慨与痛心又是“几许伤心事”能够说明白的。诗人知道“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1]P156,《秋夜独坐》,然而一生壮志难酬的苦闷,恐“唯有学无生”[1]P156,《秋夜独坐》能够排遣。

波折的人生经历自然也影响到了王维的创作。除了诗风的转变,王维创作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诗歌创作大量减少,相反文章增多。大抵诗人已无诗歌创作的雅兴。由性情而发,言简意赅的诗歌已不适合王维的晚年心境;其次,诗歌短小的篇幅已不能满足王维抒发晚年孤寂寥落的情感,而作文则可弥补这一缺憾,有更多篇幅可供诗人留下对人生的哲思。

据清朝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中《王维年表》中的不完全记载,天宝十四年后,王维的诗歌创作极少,十三篇作品(包括组诗)中,仅有《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送韦大夫东京留守》、《恭懿太子挽歌》以及《送邢桂州》五篇诗歌。这五篇诗歌中,只一首《送邢桂州》描写了山水风光,写了送友人途中所见之景,尤以“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1]P147,《送邢桂州》两句最为脍炙人口,简单的一“白”一“青”写出了日落时的壮美景象。其他诗篇都缺少了山水之秀美。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王维为唱和贾至的《早朝大明宫》而作的一首诗。此诗分了三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早朝的庄严气象,辞藻极尽华丽,与山水诗的用词截然不同。

而《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作于乾元元年(758)初春。安史之乱后,肃宗赦王维供任伪职罪,王维复拜为太子中允事。于是王维写下了这首诗。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1]P199,《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

王维喜悦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表露无遗。自己的罪过得到肃宗的原谅,这也减轻了王维内心的自卑与自责。诗歌除了用拟人的手法,以“花”和“鸟”来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也歌颂了朝廷与君恩,极力赞美了“皇明”与“圣寿”。

总而言之,王维后期的诗歌,或沐皇恩,或抒发痛楚,或如《送韦大夫东京留守》抒发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期盼“穷人业已宁,遂虏遗之擒。然后解金组,拂衣东山岑”[1]P56,《送韦大夫东京留守》的理想社会。没有了《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等写将士奋身杀敌,报效国家的雄壮气魄,没有了《夷门歌》《少年行》的慷慨磊落的侠义精神,也没有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的雄浑真切,也没有《陇头吟》《老将行》的将士爱国情怀,更多的“曾是巢浅许,始知尧舜深”[1]P56,《送韦大夫东京留守》的体悟。受过人格侮蔑的王维再受朝廷重用,将心中对朝廷、对君主的感恩尽赋予诗作之中了。

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使王维不能洁身隐退,安贫乐道,彻底离开政治,过着贫苦的生活。他采取随俗浮沉的途径,这样做,他心中感到内疚,存在矛盾。可是又不能以坚强的实际行动来解决矛盾,于是只能援引孔子“去可无不可”的话来解嘲,也作为自己妥协处世态度的理论依据。这也就是安史之乱留给王维的痛苦所在。

粟健(1986-),男,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书法、文学。

猜你喜欢

王维山水诗歌
诗歌不除外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山水》
诗歌岛·八面来风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