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间业务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赵俐威许清林李雁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一、中间业务的概述

(一)中间业务的定义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称中介业务、居间业务,是指银行作为中介人,利用自身的信誉、技术信息及机构网点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办理收付、咨询、担保、租赁等委托事项,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中间业务的办理过程中,银行无须占用自己的资金,仅仅依托银行的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优势资源,收取相应的金融服务费。

(二)中间业务的分类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按经营范围和业务性质不同可分为九大类:

支付结算类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的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等。

银行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的使用与推广是现代金融业最重要的业务创新之一,它标志着电子货币时代的到来。

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中央银行业务、政策性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代收代付、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财政、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主要指贷款承诺,包括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主要包括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业务。

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等。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和其他基金的托管业务。

咨询顾问类业务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誉等方面的优势,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以及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业务经营管理或发展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二、我国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一)中间业务自身优势

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主要利用自身的信誉、技术信息、机构网点等,无需占用自身的资产,因此不需要大量的负债作支撑,相对来说运营成本较小;由于其没有直接成本,或直接成本相对较小,因此中间业务盈利能力较强;中间业务通常以接受客户委托的方式开展,银行不承担或很少承担风险;由于中间业务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只要交易双方认可就可达成某些业务协议,灵活性大;而且,中间业务可以在场内交易,也可以在场外交易,既可以是有形市场,也可以是无形市场。除此之外中间业务还有风险较低、收入稳定和创新潜力大等诸多优点,因而成为国内、外各商业银行互相竞争的目标。

(二)经营环境的改变

1.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

金融脱媒这一概念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出现在美国,“脱媒”一词在英文中的表述为“Disintermediation”,一般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方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外部循环。

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总量和结构上带来不良影响,从资产业务上看,金融脱媒会促使资金需求者绕开商业银行直接与资金供给者合作,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减少,增长速度降低,银行为了留住客户不得不对贷款利率采取优惠政策,进一步减少了存贷利差收入。

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除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机构以及财务公司等。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壮大,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为434 641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29.4%,总负债为403 248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29.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不仅分流了公司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融资安排、财务顾问等金融服务,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3.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利率市场化将加剧我国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减少营业利润。一般情况而言,银行在维持基本存贷利差条件下,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为了保证获取高利润,选择控制存、贷款利率上限和下限的方式已经得到广泛利用。一旦利率管制放开,金融机构之间存款与贷款的竞争就会加剧,银行利润也会因此而下降,对于业务单一、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虽然近几年来发展较快,规模增长迅速,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还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的发展力度,在保持当前发展良好态势的同时,积极采取发展措施,兼顾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质与量同时发展。

(一)扩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规模的同时,兼顾产品的创新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4月发布的《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种,而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多达2万余种,相差甚远。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保持中间业务良好增长的同时,加大中间业务的研发力度,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

(二)加强高知识技术含量业务的开发,提高中间业务盈利能力

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以投行业务、银行卡业务为代表的中间业务发展迅猛,但是通过观察工商银行中间业务结构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还多是集中在传统的结算、汇兑、代理收付等同质化、劳务性业务方面,属于劳动密集型且服务手段单一,业务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对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业务的开发,增加诸如远期利率协议、货币利率互换等一些与现代金融发展相适应的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中间业务的提供,提升中间业务盈利能力。

(三)加强人力资源的建设和先进科技的应用

中间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素质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中间业务的研发、定价到销售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和技术的支撑。因此,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和队伍建设,提高银行员工的知识水平,注意培养发展中间业务需要的“管理型”人才、“专家型”人才和“通用型”人才;引入少量稀缺专业人才,鼓励员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各类执业资格,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性金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商业银行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必然会促进金融创新的效率,因此商业银行要注重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升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技术含量。

许清林(1993-),男,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云南大学经济学院;赵俐威(1993-),男,汉族,天津人,硕士,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李雁(1993-),女,汉族,云南昭通人,硕士,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中间业务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保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