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洁生产与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关联

2017-04-06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能源环境

周 铭

(1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环境审核中心,上海 200233;2 上海环科环境认证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项目评价

清洁生产与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关联

周 铭1,2

(1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环境审核中心,上海 200233;2 上海环科环境认证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基于清洁生产与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推进中的一些共性现象或问题,研究了清洁生产与管理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不仅在政策需求与目标实现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且管理体系既是清洁生产的保障,也有助于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提出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将在今后的环境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清洁生产 环境 能源 管理体系 关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自2002年9月颁布并于2003年实施以来[1],作为全球唯一针对清洁生产主题的国家法律,它的施行标志着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环境以及保障人体健康为目标的清洁生产工作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既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减排新模式,也为促进企业建立环境与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了政策需求和潜在的市场机遇[2-3]。因此,围绕全社会的节能减排需求,借助《清洁生产促进法》的法规要求,通过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将企业自愿认证与政府环境管理要求有效予以对接,逐步改善企业环境管理基础与环境行为,为宏观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服务,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摆在认证机构和从业人员面前的新课题。

1 清洁生产与管理体系

1.1 政策需求与目标实现的一致性

(1)《清洁生产促进法》第28条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对生产和服务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即第一类重点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即第二类重点企业),应当定期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以下简称国家环保部)2010年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4](环发[2010]54号文)又明确规定,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周期为:5个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每2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7个产能过剩行业每3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所列重点行业则每5年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

(3)对于清洁生产与企业环境管理的相互结合,《清洁生产促进法》第30条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规定,向国家认可的监督管理部门授权的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同时,国家环保部及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在清洁生产评估验收规范中,均明确要求企业应将清洁生产相关工作与自身的管理体系相融合。

由此可见,通过对以上法律法规要求的解读,可以认识到在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推进清洁生产和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总体目标,与建立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的政策需求是一致的。深入推进《清洁生产促进法》,能够为企业实施环境与能源管理体系提供明确的政策需求与市场机遇;反过来,管理体系的实施,亦为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相应的管理工具及其具体的实现途径。

1.2 管理体系是清洁生产的保障

在10多年的清洁生产与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推进过程中,归纳出企业的一些共性现象或问题,包括:

(1)现象一,企业清洁生产意识淡薄,将自身生产运行与清洁生产对立起来。一些企业将生产制造管理与实施清洁生产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清洁生产工作会改变现有的生产流程与工艺,影响正常的生产制造,增加设备改造投入成本,并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利润。

(2)现象二,企业环境管理基础较差,不具备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一些中小型企业本身的环境管理基础较差,既未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人员,也未在生产车间安装基本的计量装置,缺少详尽的环境监测数据与能耗数据,缺失基础管理台帐和程序化管理制度,内部环境管理档案资料混乱,对于清洁生产的中、高费方案不愿意投入资金。

(3)现象三,企业的清洁生产推进工作与政府环境管理要求存在脱节现象。随着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与规模的扩大,清洁生产在一些企业的推行过程中存在走形式的现象。企业的清洁生产工作与政府环境管理要求脱节,部分企业虽然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也未能解决上述问题,甚至出现了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的同时,继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却仍旧持有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情况。

首先,在推行清洁生产的过程中,包括七大阶段与步骤,即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实施方案的产生和筛选、实施方案确定和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通过上述程序,旨在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能耗高、物耗高和污染重的环节,并通过无、低费和中、高费方案的实施,持续改善这些环节,进而实现逐步改善环境的目标[5-6]。这既阐述了清洁生产不仅侧重于通过技术方案来改进企业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同时也表明它与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的相关要素具有相似性和互补性。显然,开展并且运行良好的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乃是确保清洁生产实施、实现污染减排的重要制度保障。

其次,上海市历年重点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相关调查表明:重点企业中已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比重大约为25%,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已经建立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其推行清洁生产的阻力与管理难度,明显小于未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这是因为,具备较为完善的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不仅具有基本的环境理念,而且能够在资源配置方面提供更充分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从而为清洁生产的顺利开展与深入推行,给予良好的系统化制度保障与基础。

1.3 清洁生产与管理体系整合

(1)能源和环境管理体系在要素与要求方面的相似性,决定了这两大管理体系具备整合的可行性。由于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大部分要素有着高度相似,尤其是环境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实际上也已经充分考虑了部分的能源因素,包括部分的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内容也涉及节能降耗,如大多数企业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大都将能源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人员作为该体系的重要内容予以纳入[7]。因此,对于已经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而言,将现有体系管理范围有机地延伸或拓展至能源管理环节,并进行相应的系统化、结构化管理乃至持续改进,这在管理机制和操作层面上不会明显增加难度。

(2)能源管理体系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终极目标与清洁生产的实施具有一致性[3],决定了两大管理体系可以成为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清洁生产目标的管理工具与抓手。

首先,作为企业自我管理的一种方式,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是通过将环境因素纳入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PDCA),以规范组织环境行为,减少人类对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而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则是通过将能源因素纳入PDCA,以降低组织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然,这两大管理体系实施的最终目标,即实现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这与《清洁生产促进法》所提倡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由于《清洁生产促进法》对重点企业而言具有强制性,因此两大管理体系的实施,可以依据清洁生产及其审核,融入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和逐步规范其管理行为,使之成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管理工具。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减排机制的两大重要抓手,既使政府管理要求与企业自我管理模式有效对接,又使清洁生产侧重技术改进要求与体系管理要求有效融合。在实现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这一终极目标的同时,也相应的间接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管理效率。

(3)开展能源管理体系的试点工作,将为企业能源管理、温室气体碳减排和清洁生产的整合探索合适的路径。近年来,伴随着温室气体碳减排有关的碳审计、低碳认证等工作的方兴未艾。能源管理领域作为碳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现阶段可以尝试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寻找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及其碳减排等相关新兴领域的结合点,并形成合适的综合性运行模式[8]。这一方面有利于管理体系认证的推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降低其运营成本。

2 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新常态,应利用全国范围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这一大趋势并顺势而为,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供政府部门和企业决策参考。

2.1 基于企业的对策

(1)对于现象一所涉及的企业,需要通过建立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使其管理层及员工树立“污染预防、源头削减和持续改进”的思维,依托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全方位培训机制,强化其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意识,规范环境管理行为与相关过程,进而逐步转变发展模式,使其主动投身到推行清洁生产的行列中来,并通过实施清洁生产的无、低费方案和落实中、高费方案直接获益。

(2)对于现象二所涉及的企业,在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应当通过审核机构的预审核阶段,向企业提出建立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从而逐步建立健全内部环境管理职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环境保护与节能管理的基础设施,使其具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条件,这样才能使清洁生产审核所需要基础数据更为真实有效,同时也为清洁生产审核的深入推进提供管理基础保障。

(3)对于现象三所涉及的企业,一方面,审核机构应通过环境保护部门的公开执法信息,核实企业的守法情况,同时还应重点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要素的实施情况进行审核,对企业是否获取了政府相关部门的环境管理要求进行审核,对这些要求的落实情况及合规性情况进行审核,推动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工作与政府管理要求密切结合;另一方面,还应充分利用环境管理体系的程序化机制,确保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管理体系方式固化下来,并通过PDCA与持续改进机制,使清洁生产要求与环境管理体系相互融合,并不断持续改进企业环境行为,依托体系审核的年度监督机制,定期通过企业内审、管理评审与第三方检查,完善持续清洁生产缺乏后续监督的缺陷,从而实现环境管理体系与清洁生产的良性循环与互动,并使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所取得的绩效能够依托环境管理体系的机制具备可持续性。

2.2 基于政府的建议

(1)建议《清洁生产促进法》增加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要求。基于《清洁生产促进法》31条中对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建议相关部门今后在《清洁生产促进法》的修改过程中,能够将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要求也同时予以明确,为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在全国范围推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应与清洁生产推动实施进行联动。管理体系认证作为一种成熟的企业市场信用证明,已经在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得到了普遍认可。但由于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与经济的转型期,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仍有待加强。《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每年需公开公布一批“双超双有”企业,实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因此对属于“双超”的企业如持有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认证机构应对其是否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求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予以重点关注。如存在拒不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拒不进行评估验收或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仍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的企业,应暂停直至撤销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维护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同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也应该将企业的自愿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作为政府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补充,使用多种途径鼓励企业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系统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有序、系统、持续地实现清洁生产与环境质量改善,巩固企业所取得的环境绩效。

(3)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应考虑为温室气体减排相关工作留下接口。《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应“系统研究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温室气体控制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工作,应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试点过程中做好上述工作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并为企业今后的温室气体减排和一系列相关工作留下伏笔。

3 结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虽然仍保持着高速增长,但依然面临着各种环境与资源问题,整体产业与经济结构都处于转型时期。企业如何实现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甚至低碳发展,仍旧是今后可持续发展中应当重视的主题。相信随着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及企业的日益重视与关注,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必将在今后的环境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逐步形成企业自愿管理与政府重点管理相互融合的新格局,以实现企业微观层面的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转变,从而有力地提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权威性。

[1] 戚雁俊,胡统理,郑翔.清洁生产十年回顾及其“十二五”展望(Ⅰ)——中国清洁生产十年回顾[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2,28(2):1-7.

[2] 王其华,陈高松.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促进节能减排[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3,23(3):53-55.

[3] 赵宏中,罗刚.基于清洁生产的环境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2):68-70.

[4] 马妍,白艳英,李旭华.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J].环境保护,2010(11):52-53.

[5] 丁飞,周铭,舒伟,等.石化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5):153-155.

[6] 张钰晨,戚雁俊,刘扬.基于SPSS统计分析的清洁生产方案实证研究[J].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2015,31(5):1-5.

[7] 陈平,张进生.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推进和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5):58-59.

[8] 张鸿斌.环境管理体系及清洁生产方案在PET装置的应用[J].聚酯工业,2012,25(3):8-10.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leaner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Zhou Ming1,2

(1CleanProductionandEnvironmentalAuditCenter,ShanghaiEnvironmentalScienceResearchInstitute,Shanghai200233; 2ShanghaiHuankeEnvironmentalCertificationCo.,Ltd.,Shanghai,200233)

Based on some common phenomena or problems in the promotion of cleaner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lean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aspects were consistent in policy demand and target realization,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was not only the safeguard of cleaner production,but also could help to promote energy-saving for enterprises.It was concluded that environment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enterprise self-management.

clean production,environment,energy,management system,interrelationship

2017-03-15。

周铭,男,1971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华侨大学生化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管理、能源管理和环境规划等工作。

1674-1099 (2017)02-0007-04

X38

A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能源环境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