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阿米替林与西酞普兰治疗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

2017-04-06张金躯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林组西酞阿米

张金躯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比较阿米替林与西酞普兰治疗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

张金躯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比较阿米替林与西酞普兰治疗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采取西酞普兰治疗的81例以头痛为主诉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西酞普兰组,同时选取早期采用阿米替林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阿米替林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西酞普兰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阿米替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阿米替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对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方面具有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西酞普兰其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阿米替林。

西酞普兰;阿米替林;头痛;抑郁性情感障碍

抑郁是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同时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抑郁性情感障碍则是一种以思维迟缓、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工作和生活等社会能力减弱为临床特征的心理和精神障碍性疾病[1]。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以各种形式的头痛等不适为主诉较多见,此种情况在临床上常将其诊断为神经衰弱,导致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引起症状逐渐加重[2]。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的常用药物,本文通过比较阿米替林与西酞普兰治疗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差异,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及住院时采用西酞普兰治疗的81例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西酞普兰组,同时选取早期采用阿米替林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阿米替林组,所有患者主诉均主要为头痛,包括头顶部闷痛、胀痛、双侧枕部隐痛或颞部跳痛,临床症状的发生无明确规律性。西酞普兰组男55例,女26例,年龄25~80岁,平均(60.4±3.5)岁,病程3~9个月,平均(5.0±0.7)个月;阿米替林组男46例,女22例,年龄27~79岁,平均(61.4±3.8)岁,病程3~8个月,平均(54.8±0.9)个月。两组患者上述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临床诊断标准与《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第七版)》中抑郁症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病程时长3个月以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在18分以上;患者经临床专科医生复查,并根据患者疾病病史和临床症状特点以及结合颅脑CT/MRI与脑电图排除紧张性头痛、偏头痛、脑血管疾病、癫痫、颅脑占位性病变等;1个月内未使用其他抗抑郁药物。排除标准:双重性和双项障碍性精神疾病;药物滥用;存在严重自杀倾向。

1.3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7 d停止口服任何药物,避免对研究结果产生干扰。阿米替林组患者口服使用阿米替林片剂,初始剂量为每天25 mg,每天早晨服用,经1个疗程治疗后将药量逐渐增加至每天150~250 mg。西酞普兰组患者予以口服西酞普兰片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25 mg,每天早晨服用,经1个疗程治疗后将给药剂量逐步增加至每天50 mg。两组患者1个疗程为2周,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改善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D)进行评估,评分越低抑郁情况改善越好。不良反应采用TESS量表进行评价,包括恶心、出汗增多、头晕、焦虑、失眠和震颤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HAMD评分。两组患者均通过HAMD量表减分率作为评价标准对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共分为4级,包括a)0级指HAMD量表减分率>75%,患者经治疗后心理情况恢复至正常,且抑郁性情感障碍完全消失;b)级指减分率在56%~75%之间,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抑郁性情感障碍明显减轻,然未完全恢复;c)II级指减分率在25%~55%之间,患者抑郁性情感障碍较前好转;d)III级指减分率低于25%,患者经治疗后抑郁性情感障碍未好转或较前恶化;治疗总有效率=(0级+I级)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西酞普兰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阿米替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2%,西酞普兰组与阿米替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阿米替林组和西酞普兰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抑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HAMD抑郁评分均明显降低,且两组患者HAMD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阿米替林组和西酞普兰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抑郁评分比较(±s)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西酞普兰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1例、焦虑1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阿米替林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恶心2例、头晕1例、出汗增多1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西酞普兰组与阿米替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P=0.33)。

3 讨论

头痛是临床上抑郁性情感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其主要表现包括头部闷痛或连续性胀痛,与天气变化、睡眠质量和情绪改变等有关[3]。目前头痛机制在临床上尚不清楚,可能原因为内源性递质紊乱、抑郁心境、头颈部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等出现引起。由于该类疾病患者就诊中多强调躯体状况,对情感障碍较易忽略,此外医务人员对精神疾病知识缺乏认识,常常导致该类疾病出现误诊,使得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不利于患者临床治疗和预后生活质量。阿米替林和西酞普兰是临床上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常用药物,两组作用机制均为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阻断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促进内源性阿片肽分泌,提高抑制脑神经元的痛觉程度[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西酞普兰治疗组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应用阿米替林治疗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对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西酞普兰治疗有效性优于阿米替林。

[1] 陈耿谊,高镇松,陈政雄. 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自杀相关症状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 23(4): 338-340.

[2] 吕振雷,张云彪,祁曙光.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3, 23(1): 37-38.

[3] 刘 玲,刘 琦,李红利.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疗效对比[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1): 106-107.

[4] 杨西瑞,张 旗,邓 尧,等. 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在类风湿关节炎伴抑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比较[J]. 山东医药,2013, 53(32): 61-62.

本文编辑:王 霞

张金躯,女 ,主治医师,从事脑血管病临床工作

R749

B

1671-0126(2017)01-0034-02

猜你喜欢

林组西酞阿米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尼麦角林片结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调节作用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米想长大
饲养员手记
是这样吗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炎琥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