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与积极心理学整合应用初探
2017-04-06文慧红
文慧红
摘 要:把积极心理学更好运用于化学课教育教学是每个化学教师都在考虑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对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尝试: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有利于创建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更好地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其潜力;改变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化学教学;化学教育;教学个性化;科学素养
G633.8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以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为代表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克服缺点、解决心理问题,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外显的和潜在的积极品质,并在教育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广泛融入化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提升自身的教学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更能让学生激起积极向上的情感,对学习化学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动力。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压力大,渴望被理解,而处在青春期的他们自我意识强,如果教师的教 育方式出现偏差,就难免出现抵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而人际关系的失败,又会使 他们产生交往恐惧症、自卑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老师响应积极心理学的“关注自身积极情绪的培养[1]”观点,引导教师关注自己情绪,培养积极快乐的人格,开展赏识教育和尊重教育,在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我给了学生化学知识,给了他们快乐了吗?用博大的师爱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建立积极的人格特征,感觉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教师也普遍感到教有所乐,让老师也享受到了职业的幸福。
二、运用正确的化学教育观
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但是近些年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加剧的环境污染让化学教育蒙上了厚厚的尘埃:“都是化学惹的祸”——社会舆论的一边倒让老师的宣讲变得苍白无力,层出不穷的类似“三聚氰胺超标”的等事件让化学染上了“黑”色。试想这种带着有色眼镜看化学的教育观能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增强对化学的兴趣吗?为此,我们尝试利用教学内容的积极意义影响学生,还原化学的正面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和体会化学的神奇,积蓄努力学习化学的正能量。比如日常生活烧炭取暖,生病吃药等。吃的方面:山梨酸钾,食用防腐剂,现在都是工业生产的,使得火腿肠等诸多熟肉食品、泡菜食品等可以比较长时间保存,方便距离产地很远的人食用。亮蓝等食用色素,也是工业生产的,使得我们的饮料色彩斑斓,喝着带劲多了。穿的方面:石油化工的各种合成纤维,高分子化学的产物,到目前依然是各种纺织品原材料耐磨程度之首,而且可以工业量产,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穿着资源。住的方面:现在的建筑,特别是城市建筑,几乎都是工业产品,已经没有了任何自然的痕迹。从玻璃、水泥、钢铁,到塑料,都是化学科学的技术成果造就的产品。现在的墙面涂料一般都是工业品了,色彩,耐磨,防水,很多手工石灰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行的方面:轮胎的材料是化学技术制造的,电瓶车的蓄电池也是化学电池。这些为化学加分的内容确实使化学教育增色不少。同时在涉及化学事件时我们也不回避问题,但是要告诉学生“科学是双刃剑”,做事不能丧失科学的道德:化学本无罪,人性惹是非!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对化学的理解应该是积极的。
三、增加个性化教学模式
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我们意识到了成功给人以愉快的体验,激起积极向上的情感,使人对学习内容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所以,我们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有可能取得成功,让全体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这样做不仅提升了学困生耐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不断的鼓励中逐步脱困,而且激发了成绩较好的学生潜能,使他们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运用积极心理学施教后,学生创新思维更活跃了,看到每一位同学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的迅速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广大教师构建和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蓬勃生机。因此,在重视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运用的同时,有必要强调课堂教学的个性化。1.教材处理的个性化: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与依据。教材处理的个性化,是指对具体的教材内容处理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这个“异”就是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的体现。2.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特征千差万别。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标准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开发学生的潜能,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结果仅培养了考试能力非常强的学生,也就是提高了所谓的教学质量,阻碍了优秀的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这种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寻求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新模式势在必行。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传授知识。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掌握知识量等加以引导,不断探索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作为老师,我们对学生的关注不只停留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上,我们更多的精力要投入到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帮助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积极力量,并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这些力量和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发掘潜能,利用积极力量来完善自己。主旨都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建自信,帮助他们认识到消极自我认识的危害及消除方法,进一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从而积极应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积极心理有着积极的作用,他可以成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心态,成为事业和学习成功的动力,成为一种用于生存的精神,成为一种永远幸福的心态。
參考文献:
[1] (美)卡尔.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徐勋.关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之我见[J].教育研究.1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