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探讨
——以湖南省中西部为例

2017-04-06徐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西部城市化湖南省

徐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探讨
——以湖南省中西部为例

徐灿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其中包括少数民族群体。根据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分布特征,分析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演进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化与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相适应”的发展路径,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保障机制,同时以城市多元文化居民作为城市化建设创造力来源,以融入民族特色的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等产业作为支撑,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动力机制,以此三大机制构建城市化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其中包括少数民族群体,这种流动使少数民族流入地和少数民族流出地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镇化问题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上述问题亟需面对和解决。湖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来的问题亦不例外,同时也表现出独有的特点。因此,探讨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对于湖南省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做好民族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在全省都有分布。据“五普”调查,湖南省有汉族人口5686.35万人,占总人口的89.9%;少数民族人口641.07万人,占10.1%。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如下:土家族263.95万人,苗族192.15万人,侗族84.21万人,瑶族70.46万人,白族12.56万人,回族9.74万人,壮族2.36万人,蒙古族1.59万人,满族8206人,维吾尔族7939人。从行政区划上来看,湖南省少数民族分布广泛,遍及全省14个市州及所辖各县市区,但多在湘西、湘南一带,呈小聚居、大分散态势。小聚居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1市7县)、7个民族自治县(城步、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芷江、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的100个民族乡。从数量上来看,少数民族人口100万以上的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100万以下10万人以上的有永州市、邵阳市、常德市。从民族分布来看,几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互相交错,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总体上,各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只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且分布特点如下:农村多、城市少;山区多、平原湖区少;西部多、东部少。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经济发展进步很大,但是,与全省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上述地区所占的经济比重与其人口和面积在全省的比重不相适应,差距仍然很大,并且有不断拉大的趋势。

近些年来,湖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散杂居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快于城镇居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例如,2014年洞口县、绥宁县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速分别为12.0%、12.5%,而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9.3%,其他大部分县市也是如此。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由于自然、历史、地理等因素,大部分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发达,有些民族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差,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与城镇差距悬殊大。例如,洞口县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为6920元,而城镇居民为19592元;绥宁县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7522元,而乡村人均纯收入为6592元;新晃县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速不仅低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城乡收入差距也大。另外,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优势产业没有凸显出来,科技水平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经营管理粗放。

2 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现状

从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六中全会,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多次强调并推出“城镇化新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生态、资源、环境的挑战,难以承受的发展之痛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城市人口过度膨胀,一些农民“被城镇化”,加剧了城市居民失业和贫困,使得环境污染加剧,生态脆弱,社会稳定与城市治安问题突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亟待缓解,湖南省作为中部大省亦不例外。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其中包括少数民族群体,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流入地和少数民族流出地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少数民族与汉民族长期杂居,自身的民族特征变得不明显,但对民族平等权利和自身民族尊严是否受到尊重的问题仍然十分敏感,民族意识相当强烈,且同本民族的聚居区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本民族聚居区发生的重大事情,容易传播到散杂居的本民族中,在散杂居民族中发生的事情,也容易对本民族聚居地区产生影响,从而引起连锁反应。湖南省少数民族在各行各业都有分布,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广,且居住分散,容易被忽视,民族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因此,研究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城市化路径,对于充分认识和了解出现的诸多城市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健康、有序、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上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3 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民族关系的好坏将首先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中得到充分体现[1]。基于城市化道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分布特征分析,构建“城市化与民族关系相适应”的发展道路,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保障机制,同时以城市多元文化居民作为城市化建设创造力来源,以融入民族特色的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等产业作为支撑,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动力机制,由此构建城市化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图1)。

图1 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道路优化模式

3.1 充分认识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通过调查与访谈,对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分析。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农村多、城市少,西部多、东部少,农村与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都相对较低。通过对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状调查分析,认为工作重点和难点在于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居所在的农村地区,因为城市少数民族相关权益保障的法规和民族工作条例已经逐步健全和完善,而农村地区在这方面的法规和民族工作条例比较缺乏。另外,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类型较多,分布较为散乱,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下列现象,即城市化过程中散杂居居住模式对民族意识和民族关系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既可能因增进彼此合作与了解而带来民族团结融合,又可能因强化民族利益与民族差异而带来民族矛盾和纠纷,最终妨碍城市化进程的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少弄些“政绩工程”,多往民族乡村跑,多往少数民族群众中跑,多倾听少数民族村民的心声,掌握乡村实情,实实在在地进行调查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

3.2 建构“城市化发展与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相适应”的发展道路,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提供保障机制

民族文化融合是在社会化过程中文化适应的结果,表征着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群体成员之间经过持续地接触并导致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2]。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且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受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处于动态发展中。城市化是一个文化和利益冲突、重组的过程,湖南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多民族的交往、接触使城乡民族关系复杂化,正确处理好少数民族所面临的城市与乡村文化碰撞、不同民族文化碰撞的双重文化矛盾问题以及城市化带来的民族意识分化和异化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这关系到湖南省中西部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繁荣。因此,建构好“城市化发展与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相适应”的发展路径,可为湖南省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提供有力的保障机制。

3.3 强化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

马克思、恩格斯[3]在提到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及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时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应将城市多元文化居民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创造力来源,同时以融入民族特色的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等产业作为支撑,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民族城市化发展提供动力来源。另外,城市化进程中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优势产业,改变科技水平落后面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湖南中西部地区各级城市管理者、各类社会组织和少数民族自身应从民族关系、民族自身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等方面寻找促进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的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动力来源。做好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经济工作,对于改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各族群众脱贫解困,推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又好又快地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增进民族团结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 结语

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发达,再加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乡民族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促进城市化进程的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与现状,构建“城市化发展与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相适应”的发展路径,继而依靠以城市多元文化居民作为城市化建设创造力来源、融入民族特色的循环型农业、循环型服务业等产业,以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的演进机制、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三大机制作为支撑,系统而全面地探讨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城市化发展路径,为促进湖南省中西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生态、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万良杰.城市流动散杂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2,(3):63~65.

[2]汪世蓉.冲突与融合:跨文化视角下的民族文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11):67~6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编辑] 李启栋

2016-11-12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BB030);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基金项目(XYS15S08)。

徐灿(1979-),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以及人力资本研究,39890370@qq.com。

D633;F291

A

1673-1409(2017)02-0059-03

[引著格式]徐灿.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城市化发展路径探讨——以湖南省中西部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2):59~61,68.

猜你喜欢

中西部城市化湖南省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