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 责任 奉献

2017-04-06王冬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奉献青春责任

王冬

摘 要:本文以三年的国防生学习和训练为基础,表达了国防生热爱军营、立志报效祖国的青春情懷。

关键词:青春;责任;奉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以一名国防生的身份来到聊城大学已满三年。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感触颇多。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青春,就是少年时放肆的梦想,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幼稚地奋斗着;青春,就是在中年时想着儿时无忧无虑的小模样;青春,是一首歌,跌宕起伏的旋律奏出不一样的情绪;青春,是一首诗,平仄中带有这个大千世界不平凡的景色;青春,是一杯水,即使平凡,却给每个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军营是最让青春发光的地方,在军营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让理想自由翱翔。带着对军营无限的向往,十年寒窗后我们毅然选择成为国防生,因为我们相信以后的军营生活会赋予我们无悔的青春。

当三年前在那一纸合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我们就明白那意味着我们要以很多常人无法理解的代价来换取身上的军装和作为军人的荣誉。“文武兼备,献身国防”是我们后备军官学院的院训。三年来在后备军官学院这个大集体中,每当我们看到院训,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站在炎炎烈日下忍受着疼痛的煎熬和烈日炙烤,身上那永远滴着水的衣服时刻显示着我们的付出。晚上热得难以入睡,白天还要学习和训练,这种滋味谁都不好受,但我们没有丝毫怨言,没有人后悔,也没有人退缩。

在每一次部队驻训中,在每一次的任务来临时,我们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我们爱这个集体,爱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爱国防生这个称号,是国防生让我们团结一致地为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懈地努力着。它是我们共同的荣誉和使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百炼成钢,训练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品质,使我们无怨无悔地坚持下去的就是每个国防生身上背负的那份重托。

三年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责任,不要把过失推给别人。要勇于面对错误,看清自己,对比他人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无论严寒和酷暑,无论学习训练多难,没有一个人退却。钓鱼岛及南海争端不断,国际形势日趋复杂。要想不被别的国家欺负,就必须发展国内高科技,增强国力。新军事变革发展时期,对我军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来说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此时还是我们这些有志投身国防建设的国防生知识强军、发挥才能的大好时机。国防生是未来献身国防事业的一分子,我们现在努力学习,积极训练都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和平稳定、和谐统一。保卫祖国,使人民安居乐业,领土不受侵犯是每一个国防生应有的责任。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在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还是人迹罕至的戈壁险滩,无处不回荡着军人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的奉献之歌。“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这是许许多多军人给自己制订的作息时间表。人生就是选择,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便有了不同的人生。选择之后就是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对军人荣誉的坚持,对军人无私奉献的坚持。坚持意味着毅力、恒心,意味汗水的付出。既然我们怀揣着强军的梦想来到了这里,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因此,“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就成了时刻提醒我们的警句。我们没有地方生那么多的空余时间,当别人玩游戏、在校园里花前月下时,我们却在严寒酷暑中训练。因为我们知道以后的工作岗位军营中注定没有灯红酒绿,没有飞觞醉月,但我们早已选择了用奉献来填充每一个平淡而又充满活力的日子。浙江卫视《我看你有戏》节目中,八位抗美援朝老兵感动全场,他们最年长的88岁,最小的也已经83岁,当四位导师走下讲台亲自为他们送上座椅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不用,我们是军人。这是多么朴素的一句话,但我们从中听出了震撼,那就是军人的无私奉献。

如果祖国是一艘奋力向前的巨轮,我们愿做一滴水,永远推动她;如果祖国是一棵巍然挺拔的大树,我们愿做一掊黄土,永远守着她;如果祖国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大厦,我们愿做一块基石,永远支撑她。作为后备军官,我们深深地感到了自己选择成为国防生是一个光荣的选择,是一个豪迈的选择,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同时,我们也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和神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进一步坚定爱国信念,努力学习,博学深钻,刻苦训练,全面发展自己,早日报效祖国。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国防生,我们愿为祖国国防事业奋斗一生!

猜你喜欢

奉献青春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浅谈校长品质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青春献礼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与奉献精神
让爱心成为教育的桥梁
青春不打烊
用美德丈量人生 将温情遍洒人心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