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形象在中美电影中的对比研究

2017-04-06韩汉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女性

韩汉

摘 要:本文以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作为研究主体进行对比,分析两国文化以及民族风貌之间的差异。通过挖掘两国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同与异,更深层地了解两国的文化和民族风貌,有助于更高效地推进两国文化交流。

关键词:英雄形象;中美电影;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女性

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底蕴、民族风貌和意识形态的体现,同时也承载着一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对于生活的美好希冀。它不仅仅是文化的标志,也是文化的产物,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历经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可谓是英雄辈出。从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抗日电影《八百壮士》,再到《智取威虎山》以及张艺谋大作《金陵十三钗》,等等,我们能看出在中国电影界中,在社会的各个时代都不缺乏英雄。再梳理一下美国的超级英雄,则更是数不胜数,如《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变形金刚》等。通过比较中美电影中对英雄形象不同的塑造方式,引发对中美文化的思考,同时反映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

一、美国电影中的英雄

美国是一个遵从独立、民主和自由的国度,自由和独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每一个美国人的灵魂。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品格,有着对自由和独立的执着渴望,这促使他们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个人主义且有无限自信心的本土英雄。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这个民族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具有极强的独立意识且极度渴望自由与平等,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1.灾难成就英雄

在灾难中成就英雄是美国电影中塑造英雄形象的一种主要方式。无论是海啸还是洪灾,地区性流行病还是911事件,超级英雄们都在第一时间横空出世,解除了社会危机,安抚了民众情绪。将超级英雄的形象塑造寄托在灾难片的躯壳之中,赋予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能力以及超群的个人主义精神。电影总是设定一个情境,使一个平凡人置身其中,当灾难来临时,平凡人通过千锤百炼成就超凡能力。通过电影情境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到911事件对于美国民众的巨大影响。他们希望在关键时刻有一个超级英雄能挺身而出,拯救他们甚至是拯救世界,也暗喻了美国人想充当世界警察的野心。比如《X战警》《蜘蛛侠》等电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超级英雄们作为正义的化身,力挽狂澜,不惧怕不退缩,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勇担拯救世界的重任,救美国人民于水火之中。影片将其塑造为具有大无畏精神的个人英雄主义者。

2.英雄主义与个人主义并重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往往具有超凡的才能,个人能力极其突出。他们通常都是从一个小人物开始,经过千锤百炼,然后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具有救世精神的传奇英雄。他们坚信超级英雄可以拯救灾难,可以凭着卓越的个人能力拯救世界。如电影《美国队长》,美国队长一开始就是一个丝毫不起眼的瘦弱新兵,通过实验改造成为了一名超级士兵。从此之后,他以美国队长的名义,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力量、速度和耐力,在二战中为美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危机中屡次拯救美国人民,成了美国民众心中的救世主形象。

3.美国英雄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中,绝大部分主角都是刻画的男性英雄形象,而对女性这势群体却没有太多的关注。在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中,女性角色一直是被边缘化且以衬托男性角色的方式出现。如在2002年上映的电影《蜘蛛侠》中,女主角以蝙蝠侠女友的身份呈现,且被塑造为一个无法独立、依靠男性的美貌女子。她在影片中承担的任务无非是被抓走,然后等待解救。在这个阶段中,女性形象是被符号化和边缘化的。虽然,后期在美国超级英雄题材的电影中也出现了猫女、黑寡妇等超级英雄形象,但他们不是性感的代名词,就是被男性化的女性,总是有着边缘化的角色设定。

二、中国电影中的英雄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度之一,中国的英雄形象最初存在于与自然、民族、阶层的各种抗争之中。从愚公移山团队领袖到抗击鸦片的民族英雄,再到与广大阶级地主斗争的仁者志士们,中国的英雄形象大都依托于历史事件或历史典故。他们的出现虽没有美国超级英雄那样鲜明的个性、出众非凡的运动能力,但也都为一方平安抑或是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1.中庸的英雄形象

我国受儒家文化影响深,其“中庸”思想已镌入人心。中国电影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没有绝对的坏人,也没有绝对的好人,这不同于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正邪永远对立的主旨。中国电影中塑造的英雄角色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生活在市井中的你我他。将英雄的视角定位于普通的小人物身上,他們既没有超能力,也没有救世精神。比如成龙近些年的作品《大兵小将》,其中他所扮演的士兵角色,虽然贪生怕死但也生性善良、知足常乐。而到了影片结尾部分,主人公不再一味退缩,在死亡倒地的那一刻,仍然高举着国旗,展现出了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信念。

2.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并重

我国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数千年,集体主义思想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电影中会塑造“奴隶式英雄”。与美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不同,中国的英雄大多背负着沉重的人伦道德枷锁。比如《水浒传》中,勇猛的一百单八将,他们都听命于宋江。与个性鲜明的美国超级英雄相比,中国的英雄则更加倾向于服务所处群体,更加具有集体主义。中国英雄题材的电影中十分主张个人服从于集体,所以中国的超级英雄电影更多地表现了英雄深刻而又伟大的优秀品质,努力地刻画出英雄勇于承担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责任,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方式完成精神的升华。

3.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虽然中国古代社会讲究男尊女卑,但中国电影对女性英雄的刻画毫不吝啬。在现当代的中国英雄电影题材中,不乏英勇坚毅、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其中有忠孝两全、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电影《画皮》中以生命殊死搏斗征服了人妖两界的佩蓉;还有《十面埋伏》中为父报仇的小妹,等等。最为突出的代表则为《金陵十三钗》中的南京艺妓。在影片中,她们身着绣袍而怀揣尖刀,为救无辜的女学生而英勇赴死。影片从多个角度描述了她们的英勇、机智与不畏艰险,展示了她们的美丽心灵和英雄气概。

三、结语

电影是反映一个国家意识形态、民族意蕴和社会风貌的平台和窗口,同时也是人民美好愿望的载体和生活状态的写照。通过对中美英雄题材及各自特征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且明确地看到两国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由于文化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我们不能妄自评判其电影精神内核的是非优劣。在笔者看来,对于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包容且有批判性的理解各种影片所传递的信息。

虽然中美两国的电影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两国的文化正在不断的渗透和融合之中。在强调和平与发展的今天,人们内心对英雄的呼唤和渴望是共通的,英雄题材电影成为一种英雄精神的象征鼓舞着每一个人。通过对两国英雄题材电影的对比,更好地促进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和传播,对两国更有效地传播民族文化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巍.从美国大片谈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J].电影文学,2013(6).

[2]王海莺.美国灾难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J].电影文学,2011(18).

[3]王欢.中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对比看文化价值差异[J].电影文学,2012(8).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女性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