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

2017-04-06余波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时代

余波

摘 要:在高校教育当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和道德品质。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比如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如今,网络在人们的生活和大学生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必不可少。但专业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为了娱乐、聊天而上网的概率比较大。因此,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必须明确其时代内涵、本质,根据大学生思想规律采取多样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有效方法。

一、互联网+时代的内涵及本质分析

“互联网+”是指在依靠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演进形态,属于一种社会形态革新。也就是指网络信息技术和传统社会行业不断融合的过程,但该融合过程很复杂,不是单纯的组合,是实现两者的互补以及聚合。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以及关键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依靠现代化的互联网思维,传统行业经济形态都开始了跨界融合,实现了创新转变。总的来说,互联网+时代下的思维,为各行业之间相互交融、形成关系网发挥了核心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创新

1.建立健全“互联网+备课”机制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互联网+备学生”的机制。要依靠互联网技术,利用多样化的互联网平台,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情况研究和分析,进而明确大学生思想规律以及政治教育管理的需求,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有效方法。发现问题之后分析原因,及时解决,建立健全“互联网+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避免受非所授的现象产生。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互联网+备内容”机制。第一,要加强网络信息审核,科学设置议程,优化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教学管理内容的多角度思考和多维度分析,给予大学生正能量,满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第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的内容领域,明确大学生兴趣点,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性。还要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的美感,使得大学生杜绝不良信息,提升大学生的信息鉴别水平,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营造和优化“互联网+环境”

第一,要转变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和思想,构建科学合理的“互联网+环境”观念。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不仅生活在现实当中,也生活在网络环境当中,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环境也由现实生活环境与网络生活环境两部分组成,即“互联网+环境”。

第二,要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网络平台,优化“互联网+环境”条件。相关人员要利用教学管理研发,充足的资金、设备、网络技术等,不断创新和完善“互联网+环境”体系。要形成自由、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网络交流空间,利用多种网络方式沟通和交流,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互联网+环境”机制的良好运行。

3.加大“互联网+教师”的队伍建设力度

一方面,对大学教师和管理者来说,必须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网络化教育管理意识,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教学管理者必须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权威性,要把思政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要强调核心价值观念分析,注重文化自信,还要大力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营造出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氛围。

另一方面,教学管理者必须注重自身权威性的提升。要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不断拓展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面和管理水平,要优化和推广“互联网+教师”平台,使得学生充分利用该平台进行学习;教学管理者要增强自身的互联网教育管理意识,熟练运用互联网教学管理技术,优化在线教育管理沟通平台;教学管理者要利用互联网,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情况评估,结合评估结果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和模式,将“互联网+教师”打造成教学管理者的权威性平台和领地。

4.建立健全“互联网+服务+情感”机制

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来说,必须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思想,要摒弃以往的传统化的教育管理方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原则和标准,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较强的亲和力以及向心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是分不开的,必须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还要结合当前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情况和自身需求进行教育管理,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率。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来说,要进行准确的自身服务定位,要付出真实的情感,要用心关怀学生,提升教育管理的凝聚力,对于那些存在思想问题的学生,不能歧视和打击,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必要时请专家给予他们信息帮助及指导,通过建立健全“互联网+服务+情感”机制,依靠互联网平台,以服务提高管理效率,以情感化人。

5.建立“互联网+绿色校园文化”

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主流文化往往面临多种挑战,不利于大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建立“互联网+绿色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具体来说,第一,要根据学校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校园网络管理条例》,完善制约制度和激励制度,约束大学生的网络学习行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第二,要合理运用互联网学习资源,促进网络正面舆论强势的产生,并加强对网上舆论的合理引导。第三,要及时掌握网络舆情,掌握高校网络信息动态,明确校园互联网不当利用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足够高的网上评论员队伍,及时了解校园热點,利用网络发布文章,从根本上消除校园不良事件的影响。第四,要加强高校和外部企业的有效合作,从根本上净化互联网信息,完善和实施校园网络实名制,要有效实施版主负责制,将责任具体到个人,保护好网络版主的切身利益,还要加强网络专人监管,避免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传播。另外,还要完善和实施校园网络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在各个级别部门之间层层落实好校园网络绿化工作,营造出良好的“绿色校园网络氛围”,促进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普及,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全面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清除不良网络信息,传递网络正能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戴海青.刍议依法治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174-175.

[2]付丽宾.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6(3):19-31.

[3]刘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5(11):224-225.

[4]郭彦懿.“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J].北京教育:德育,2015(5):42-44.

[5]娄晓敏.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与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6(6):136-139.

[6]闫博.“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展望,2016(14):35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e时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