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生工程思维培养模式探讨
2017-04-06李香菊朱林谢修娟弥娜
李香菊+朱林+谢修娟+弥娜
摘 要:借鉴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東南大学成贤学院计算机专业进行了基于工程思维的培养模式改革。采用多种校企合作方式,改变原来学校单一教学的培养模式;按照工程教育要求,从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企业实践和科研项目,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学生搭建多种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工程思维;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MOOC
一、引言
自2005年以来,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十余年,多所高校进行了工程教育改革。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独立学院,在计算机专业逐步开展了工程教育改革。工程教育的核心思想体现了软件从基于需求的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维护的生命全过程,工程思维就是从“工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工程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模式。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调研,我院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践教学基本上依附于理论教学,且内容陈旧;实践环节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学生知行分离,缺少针对实际应用的、系统的软件开发能力训练等。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工程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工程思维的培养措施
1.课程教学改革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室教学
我院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课堂搬进实验室,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若干小型目标任务促使学生不断主动学习,通过实践操作促进理论学习,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突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搭建MOOC教学平台
我院结合学院的网络资源,搭建了MOOC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等服务。MOOC平台的应用,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3)引入工程教育模式
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依靠某门专业课程,而是要贯穿整个本科教育的全过程。按照国际工程教育的要求,我院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上进行了改革,从“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三个阶段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工程能力培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尤其是针对核心专业课增加课程设计环节,以某门课程为中心进行工程能力培养,在综合课程设计中对综合工程能力予以培养。
2.培养模式改革
为了突破校内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我院与企业合作,采取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帮助学生成为“能实践、会应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
(1)企业培训
通过对社会企业的需求调研,我院选择与口碑较好的培训机构合作,学生在大四时,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学生可以提前模拟企业的实践项目,工程能力提升很快。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负责推荐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为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对接平台。
(2)企业实习
针对部分优秀学生,我院提供了一些实习企业。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可以到企业参加为期一年的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可以直接参与企业项目,能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接触最新科技,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缩短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3)企业开设专业课程
为缩短软件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紧跟本学科的新进展,我院邀请了知名企业的讲师承担部分实践课程,或者,选派教师参加企业的课程培训,获取资格认证后,回校开设相关课程。
3.教师能力提升
我院计算机专业的工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
(1)参加企业实践
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是我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为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精品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与建设等工作做好市场调研。专业课教师利用暑假,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加企业的技术指导、设计、开发等工作,提高实践技能,也可以对所教理论课程有更深一步的理解,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提升了自主技术开发研究和指导学生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
(2)进行科研项目研究
专业教师通过科研项目,紧跟技术潮流,把握科学发展态势。通过科研项目的锻炼,教师丰富了实践经验,增强了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工程教育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以工程思维为导向,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我院对计算机专业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工程能力,加强了工程意识。通过改革校内课堂,学生基本掌握了工程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求;通过建设企业课堂,学生可以体验真实、完整的工程项目,进一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2]彭宇宁,陆俊杰,周永华,王巨丰.培养大学生工程思维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3).
[3]赵晓闻,刘宁.基于工程思维视角的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现代教育管理,2013(2).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工程思维导向的独立学院软件工程课程群实践教学模式探索”(2014SJD038)。
作者简介:李香菊(1980— ),女,河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