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用学理论述评
2017-04-06杨东焕
摘 要:跨文化语用学是语用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源于语用学,是研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叉学科。本文梳理了语用学基本理论、跨文化语用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以期促进跨文化语用学理论研究逐步趋于完善,研究方法更客观、更科学。
关键词:跨文化语用学;理论;述评
一、语用学基本理论
1.语用学的定义
从诸多的语用学著作不难看出,视角不同,语用学定义也不相同。英国学者托马斯(Thomas,1995)认为,语言交际、意义生成等都是一个动态过程,意义不只是词义,也不只是由说话人单方面生成的,或由听话人单独解释的。她提出了动态语用学的新概念。从托马斯的定义可知,托马斯强调语用学研究既要考虑说话人,又要考虑听话人,顾及话语的作用、意义以及语境因素,同时又强调语用研究的动态特征。因此,托马斯的语用学定义更客观、更全面。我国著名学者冉永平(2006)把语用学定义为:语用学就是关于语言使用的实用学。语用学就是研究话语在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包括意义的产生与理解,也包括交际中语言形式或策略的恰当选择与使用。冉永平的语用学定义全面、透彻概括了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强调了语境在交际中的重要性,暗含了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多变性和动态性。
2.语用学研究的分支
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了数个跨学科的研究分支,如语用语言学、社会语用学、认知语用学、语际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计算机语用学、实验语用学等。李捷、何自然、霍永寿(2011)对语用学研究的分支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语用语言学(Pragmatic-linguistics)是语法与语用的界面研究,探讨语言结构及其语用意义之间的关系,主要对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结构在语境不同的情况下所具有的不同语用功能进行研究。
(2)社会语用学(Societal Pragmatics)研究社会各组织结构与语用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交语用学(Sociopragmatics)。社交语用学主要指交际中的技巧和策略、社交与文化的研究。
(3)认知语用学(Cognitive Pragmatics)研究话语的认知加工过程。顺应论和关联论是这方面的理论。认知语用学是语用学与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主要以话语理解为研究对象。
(4)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研究人们使用二语(外语)时的语用行为,探讨二语(外语)习得者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关系,是二语习得和语用学的交叉研究。
(5)跨文化语用学(Cross-cultural Pragmatics)研究在是使用二语(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出现的语用问题,内容涉及对比语用研究和语际语(或中介语)的语用研究等内容,探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差异、语用近似、语用失误以及本民族对语用失误的容忍度和接受度。
(6)计算语用学(Computational Pragmatics)指与计算机等技术相关的语用研究,涉及人工智能、人工生命、机助网络交际、基于语料库的语用研究等内容。
二、跨文化语用学基本理论
1.跨文化语用学定义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不同文化社團对意义构建的不同期盼,这种期盼是由人们的文化图式引起的,而文化图式实际上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背景知识结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范围和界限比较模糊,通常包括四个层面:言语行为语用学、社交—文化语用学、对比语用学和语际语用学,重点探讨跨文化、跨语言交际中表示“请求”和“道歉”等言语行为的语用问题。这些言语行为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跨文化语用学侧重语用意义的构建和理解,以语言应用、语用规则策略及语用意义的跨文化对比等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注重研究
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征。
2.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要素
跨文化语用学将文化因素引入语用学,主要关注跨文化交际中表示言语行为的语用问题。因此,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主要涉及四大要素:文化、语言、交际和语用意义。
3.跨文化语用学理论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言语行为理论、面子理论与礼貌原则、会话含意理论、文化图式理论、关联理论、新格赖斯理论及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这些理论在李炯英、方宗祥、袁周敏等主编的《跨文化语用学——基于NSM理论的反思》一书中都有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一一阐述。
4.跨文化语用学主要研究领域
(1)言语行为语用学
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发展拓宽了人们对语言的认知,促使人们从行事角度考察某一话语生成和理解的方向。从说话人的角度看,着重回答了说话人在说出一句话表示一定意思的同时怎么又表示另外的意思;从听话人的角度看,则回答了听话人在听到这样的话语之后又是如何理解说话人要表达的另外那层意思。由于言语行为理论植根于英语国家文化,直接套用该理论解释非英语国家言语行为及言语现实是行不通的,因为一种文化中言语行为实施场景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不存在或存在差异。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局限性,李炯英、方宗祥、袁周敏等提出了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的词汇源于通用的一套假设的语义基元,这种元语言形成共享一套标准的语言共核,不仅适用于英语,而且在其他语言中同样存在;其语法形式也是所有语言的普遍语法模式,分析方法则主张先建立一套普遍的通用的描写文化的语义元,进而展开一系列的跨文化研究。这一理论能克服现有言语行为研究的不足之处。
(2)社会文化语用学
社会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对象落脚于语用问题,关注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人类交际的制约,涉及语言产出与语言理解两个人类交际的基本流程。因此基于不同社会文化语境抽象出来的语用理论,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社会背景下的文化烙印。
(3)认知语用学
认知语用学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言使用的制约与理解以及语言使用的推理过程。李炯英、方宗祥、袁周敏等提出的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认为可以借鉴语义基元的思想,从各种语言的基本语义基元出发,先建立一套能够描写该语言话语产生和话语理解的语用模型,接着采用语言类型学的思想展开对比研究。
(4)对比语用学
对比语用学的跨文化视角需要关注特定语言社区、特定民族的文化。对比语言学,其缺点在于,它想当然地设定,像“请求”“道歉”“赞扬”等英语行为范畴,是用来描述各种语言和文化的适宜工具,而事实是,这些英语言语行为范畴可能在其他一些本土语言或文化中根本不存在。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认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用于描写不同文化语言的共有语码,即语义基元,进而在此基础上对语言现象进行描述、对比和分析。
(5)语际语用学
语际语用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理论建树与应用成果,帮助许多二语学习者意识到语用学习的重要性,并提高了其语际交际的语用敏感度,但是其研究方法在自然语义元语言学派的视角下具有一定的缺陷。语言作为交流的媒介,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因为人们无法知道说者与听者是否用同样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意思。这一问题在跨文化、语言研究中尤为突出。
三、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一是对于跨文化语用学领域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语言表面现象,引用、介绍、套用现象明显,只注重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忽略深层的文化差异。比如,研究者常常认为调查中描述同一情景在不同文化中是相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这些背景的看法也是相同的。这常常使人误解,因为调查中描述的同一情景在一种文化中可能经常出现,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很少出现。
二是跨文化语用学理论研究还不成体系,立足于汉语的跨文化语用学理论还未形成,跨文化语用学理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理论主要是基于外语(多数为英语)建立起来的理论,汉语、英语之间语言本身的差异、文化差异都是研究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是对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偏重理论性、思辨性的研究,缺乏实证性、数据性的具体分析。
2.跨文化语用学的发展趋势
宋振芹的观点是:(1)重视会话整体而非单个话语的研究,注重交际的动态性和言语行为的多功能性。(2)以汉语为主要对象,加强跨文化语用学理论原创性研究及其应用研究。(3)注重实证性研究,思辨研究也在朝着具体化方向发展。(4)在研究方法上,倾向于用自然语境中的话语来代替用引发法问卷调查收集的语料;倾向于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语料。
李炯英等认为: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将更加重视数据驱动的研究,以避免缺乏事实依据的语用现象分析定型模式及其范文化阐释性;二是在语用意义描写上将使用“普遍元语言”作为描写工具,客觀地表征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意义,揭示不同文化的语义共性和差异。
简而言之,跨文化语用学理论研究将逐步趋于完善,更注重实证性研究;研究方法将会更客观、更接近真实的语言。
四、结论
跨文化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叉学科。跨文化语用学研究已同跨文化交际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联系在一起,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学科发展多元化、理论模式多样化理念的逐步认同,我国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无论在形式、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将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Thomas, J.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M]. New York:Longman,1995.
[2]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Yule, G.Pragmat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5]Blum-Kulka, S, House, J.﹠Kasper,G. Cross Cultural Pragmatics: Request and Apologies[M]. New Jersey: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Norwood,1989.
[6]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5年度重点课题“高校学生英语作文中出现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基于SWECCL与COCA语料库的分析”(项目编号:WYZD150017);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升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XJJGYBXM23)。
作者简介:杨东焕(1975— ),女,辽宁大连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外部副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及语料库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