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与探索

2017-04-06刘平黄智燕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精神

刘平++黄智燕

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跨;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如果说,在清朝我们中华民族饱受外敌欺凌,是因为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那么在我们国家繁荣富强、日益昌盛的今天,要时刻警惕人文精神的缺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新世纪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只有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才能担负起建设国家、振新民族的重任。而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因为其专业和未来职业的特殊性,比起其他大學生来,更迫切地需要提升人文素养。

一、 人文素养与医学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个人。它涉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层面,用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话说,人文知识指的是“知道”,人文精神是指“体道”。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中的“知识”就是指人文知识,培根对人文知识的作用进行了更具体的阐述,“读史使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人文知识又需要逐步内化上升为人文精神。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中,培养出既有“仁心”即良好的人文素养,又有“仁术”即良好的医学素养的医学人才,用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病患服务。

二、目前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施途径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开设两种课程的方式:一是开设专门的医学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道德》、《医护人员的人文修养》等课程。二是通过高校“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这两种课程往往在整个大学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非常小,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更容易被学生忽视和淡漠。相对于医学人文课程,“两课”的比重较多,学习的年限较长,有将“两课”代替医学人文课程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师资力量短缺,有的医学院校开设的这两种课程由非科班出身的教师担任,课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些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课程缺乏长远的规划,往往在医学专业课程较少的学年和学期见缝插针地开设,随意盲目,而没有考虑到医学人文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的有机结合。在教授医学人文课程的时候也是照本宣科,不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没有达到的应有教学效果,教学考核方式单一。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以课堂教育或显性教育为主,忽视课外教育或隐性教育。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知识可以在课堂上传授,但人文精神更多的是一种外在人文环境的熏陶和陶冶,是一种行为和品格的外在表现。仅仅靠课堂教育,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同时缺失人文环境的熏陶和陶冶,更缺少实践机会表现行为和品格,重理论轻实践。

以上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与陈旧的教学理念有关,对于医学生的培养仍然停留在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未重视当今社会存在的种种新现象、新问题,如医患关系问题,医生的过度劳累,医生的付出与薪酬不匹配等问题。当然,忽视医学人文课程客观上也是由于医学专业课程较多,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所以如何做到两者之间关系的平衡,这是医学院校在设置课程和实施教学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上述问题也与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的支撑条件不足密切相关。医学院校大多面临着人文课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难题。

三、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对策建议

第一、医学院校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贯通性。目前医学人文课程仅仅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初期开设,一般是第一学年。医学人文课程应该与医学专业课程紧密联系,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一般医学专科院校学制三年,医学本科院校学制五年,人文课程要贯穿整个学制,包括医学实践(即实习)阶段。医学实践是学生真实地接触医学专业和为未来职业做准备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医学人文教育能让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在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一系列人文领域的相关问题和进行人文思考。对于在医学实践的阶段应该如何实现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和考评,在后面会详细谈到。

第二、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灵活性。在已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中,存在教学方法的僵硬化,以讲授课文内容为主。医学人文课程不能只停留在照本宣科上,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例如:教师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医学案例进行深度解析,或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讨,课堂以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汇报为主,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医学伦理道德的讨论分析。课程的考试评价也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让学生在指定时间提交针对某个案例或话题的书面论文或者采用课堂汇报或展示的方法来考核。同样,在学生实习阶段,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实现医学人文课程的教学和考评。如:教师发送教学视频给学生,让学生课外观看并查阅相关资料,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以论文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考核。

第三、医学院校要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性。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体现在专门的医学人文课程当中,更应该通过具有人文学科性质的公共必修课程来渗透其中。在医学院校中普遍开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修养)等公共必修课程。这些具有人文学科性质的课程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渗透的最佳途径。“两课”的学习能够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人文知识不是几门医学人文课程所能涵盖得了的,它包罗世间万象,内容丰富深刻,只有在具有人文学科性质的所有课程中才能窥见一二。人文精神的养成也需要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和每位高校教师的熏陶。

第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重视教师的引导性。培养人文素养关键是将人文知识内化,养成精神,培养品格,而这一切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息息相关。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育是教师对学生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和生活当中积极地引导和影响学生。

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践,前路漫漫且并不平坦,唯有去旧从新,不断摸索才能有所进步。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精神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