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图片“祖冲之”带来的思考

2017-04-06于剑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8期
关键词:祖冲之

于剑菲

摘要:民俗史是历史学的分支之一,服饰与礼仪是民俗史的重要表现。在历史教学中,服饰与礼仪的内容,基本靠图片来呈现。通过考察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祖冲之”图片中祖冲之的服饰,发现其与历史不符,出现了民俗方面的错误。由此问题还引出人教版历史教材中的配图错误,以及学生对民俗史认识的不足。

关键词:历史教材;图片;祖冲之;民俗史

I207.7

历史图片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辅助教材的作用,历史图片将复杂的历史资料变得直观化、简单化,丰富了教材中的文字描述。所以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形成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Ⅲ)第6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算经与圆周率”一目中有一幅祖冲之的半身像(图1) ,该半身像由国画大师蒋兆和于上世纪50年代完成,一直以来都被作为祖冲之的标准像。

选择这幅画作为祖冲之的肖像插入教材本无不可,但是教材编写人员在这幅图片的设置上犯了一个错误。也许是为了排版的美观,编辑将原有的标准像进行了水平翻转(图2),自以为无伤大雅,殊不知这样翻转之后,图片上的服装与中国古代民俗相悖,可谓犯了“忌讳”。

祖冲之(425—500),汉族,其毕生钻研自然科学,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蒋兆和先生所作祖冲之像中的祖冲之头戴巾子,身穿交领衫,束发右衽,虽然是水墨写意,但也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衣着风格与形制。中国古代服装,上衣多为交领斜襟,中原人习惯衣襟向右掩,衣领从正面看去成“y”形,称为右衽,在中原左衽为死者入殓或者参加葬礼时所着。而少数民族习惯衣襟向左掩,是为左衽。在发型上,中原男子将头发上梳束成髻,以巾或冠装饰。而少数民族习惯结辫或散发,所以中原人士和少数民族从衣着服饰上很容易区分出来。这种区别在很多历史典籍中都可以找到明确的记载,《汉书》中记载:“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 ,其中的“披发左衽”就是以服饰为衡量标准来评价少数民族的;谢灵运《撰征赋》:“中华免夫左衽,江表此焉缓带” ,也是用左衽来指代异族,类似的例子不一而足。

教科书中所犯的这类错误不只祖冲之一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中,屈原的画像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图3) 。这幅图除了衣襟左衽的问题,还有佩剑的方向,古代将右手作为攻击手,为了方便拔剑,剑一般佩在左手边,参考阎立本的《十三帝图》(图4),佩剑的皇帝都将剑配在了左手边。

关于左右手的使用习惯,见面礼节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汉族见面时,男子左手在上,用左手抱住通常作为攻击之用的右手以示恭敬,行“作揖礼”。女子则相反,右手上左手下在身侧做“万福礼”,与男子示以区分。

实际上像衣领方向、左右手使用习惯这样的问题,都属于民俗史范围,民俗大概可以说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会与结晶,是社会文化与社会观念深层内涵的表现。在研究上,民俗史也更加生动有趣。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知之甚少,例如在练习中遇到的关于北京四合院居住礼仪的问题,长辈应该住在四合院中的哪间房?学生的答案的五花八门让我吃了一惊。比较科学的解释是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向开窗的北屋,又叫正房,一天中日照时间最长、最温暖明亮,适合长辈居住。其余的东西厢房,传统上以东为尊,所以长子住在东厢,次子住在西厢。南面的屋子因为是朝北开窗,所以又叫倒座,由仆人居住。另外由于风水学的原因,厕所一般设置在院子的西南角,古时以南为“上”,那么去向西南方向的厕所自然叫“上”厕所;厨房设置在东面,仆人由南屋出发走向东,就叫“下”厨房。四合院的格局实际上是我们历史课堂上讲到的宗法制、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和风水学最生活化的例子。

这些习俗反映出的其实是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可惜的是大多数国人都将这些有趣的民俗遗忘了。好在我们还有很多历史工作者在全力将我们的传统传承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教科书作为中间环节至关重要。历史教科书编写应该科学、严谨,如果教科书中选用的图片出现错误,那么不但不会起到图片应有的丰富教材内容的作用,反而会对教材的使用者形成误导,希望教材编写与审核人员能够把好教材这道关。

猜你喜欢

祖冲之
“笨蛋”祖冲之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迷上星空的孩子
“笨蛋”祖冲之
“笨蛋”祖冲之
在月亮上留名的科学家之祖冲之
祖冲之力推新历法
“笨蛋”祖冲之
谁说隔代教育哪都不好?请看祖冲之他们家
掉进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