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法治精神与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研究

2017-04-06黄瑞新

法制与社会 2016年36期
关键词:法治精神法制建设习近平

黄瑞新

摘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基于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法律观强调了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角度出发针对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有着深刻的揭示,同时也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及法制建设等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作为我国新生代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大学校园,其学生的培养工作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我国大学也应以国家法制建设为基本框架对学校的制度进行改革。

关键词 习近平 法治精神 大学制度 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0-0592.2016.12.354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依托”、“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强调了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治理建设的重要战略。基于这一精神,作为我国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大学校园也应当遵循这—法制建设的时代精神,将法制建设融入到校园的制度建设改革中,更好的在大学中弘扬法治精神,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以更好的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并推动校园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法治精神与现代大学制度之间的关系

现代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强调法制性,坚持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切实推进法治精神在社会中的宣传对国家社会治安的稳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这强调了法治精神在国家社会治理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就我国现阶段在法治建设中所强调的法治精神其往往与当代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之间相符合。在通常情况下,法治精神都会以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国家社会的治理理念等形成一定的影响,且其与相关的法律实践制度建设之间也有着一定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内涵的角度出发对法治精神可进行崇法、立法、执法、司法等四种不同类型精神的划分,且这四种精神之间互相依存支撑着法治精神的弘扬与运行。

尽管大学制度在大学日常的运行系统中仅能作为一个子系统,但其却是大学各项工作的核心依据,对大学的正常管理与运行起到了支撑作用。在通常情况下,大学制度的建立都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及经验的累积,因此,其往往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从现实层面来看,现代大学制度往往依靠于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调控,由学校白行实施管理的一种方式。因而,在现代的大学制度中往往要对政府相关部门及学校在管理等方面的权利进行明确,从侧面来看,其实就是从法律的角度对双方的意识行为等进行约束。而就学校自身来看,现代大学制度往往直接影响了学校的管理与相关规则的制定,这往往需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本质出发,以学校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为依据来进行明确。由此来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制定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因而,在管理、办学等方面均要以法律为主要支撑。

由此可见,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其建立就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内容为依据的,因此在特征方面往往与法律等有着密切的关联,且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我国家治理的法治精神。因此,我国当代的大学制度建设在保证其改革创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同时,还必须要尊重国家的法律精神。

二、法治精神在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中的必要性

我国当带的大学担负着国家未来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其已然成为了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法治精神作为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其往往体现在现代大学的管理、教学等不同的工作中。

当今社会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入,这也极大促进了我国大学在多方面的改革与转变。就大学来看,其在相关的制度建设中往往承担中纽带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自身、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而就其自身来看,也往往必须就内部的师生、和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而要使这些改革工作得到明确的落实,就要求学校能在法治精神的基础上多传统的方式进行转变,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相关的制度建立。

现阶段,我国国家社会治理建设中的法治精神已然在大学建设中不断融入,并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就现阶段大学制度的建设来看,从法治精神出发往往需要包含政府调控和学校自治两个不同的内容。首先,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要能有效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及学校自身在学校管理等方面所具备的权利,而这往往就需要依靠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对双方的权利等进行约束;其次,大学制度往往与其自身的管理和運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且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体系,而这些规则体系往往直接关系学校的发展,因此其建立也必须以法治精神为依据。

从现实的层面来看,不管是国家政府在大学管理等方面的调控,还是大学自身所实施的管理等,往往均需要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等为依据,且必须要能在具体的管理运行中展现。而法治精神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而言其就是最为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现代大学在其具体的管理运行中也必须要强调对法治精神的弘扬。

三、以习近平法治精神为导向的现代大学制度改革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明确了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促进国家现代化发展最基本的要求,也强调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实现要切实落实体制与制度的转变。因而,以习近平法治精神为导向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也应当在法治精神的带领下不断的实现改革与完善。

(一)以习近平法治精神为导向的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要强调其科学性

要构建富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大学校园,首先就必须予以大学制度建设更多的重视,并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对学校的章程等进行完善。就大学的学生培养工作来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遵纪守法的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学校的制度建设方面往往要强调其科学性。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强调了在制度建设方面坚持其科学性的重要性。从现实层面来看,大学制度实际上就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立足于学校的实质来对校内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认识行为等进行约束的,运用于校园中的自治法。而这一制度也成为了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基于此,由大学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实质来看,其制度的改革建设往往就要以这一法律精神为基础,并结合大学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来强调其自身在实施和运行方面的科学性,并能针对制度中的各项内容作出解释与说明,使其能得到全校师生的普遍认可。

(二)以习近平法治精神为导向的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要强调其程序性

大学各项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都要以相关的制度作为依据,简单来说就以按照相关的制度办事、按照相关的制度行事。因此,大学的制度执行者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就必须树立严谨的行事态度,从国家法制建设的角度出发将法律意识融入到学校的制度实施中,而这也使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建设呈现出了一种程序化的转变。因此,大学的制度执行者在制度的具体实施中也应严格遵守制度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程序化的操作,且在通常情况下,制度的制定要严格按照其内容的规定不能因某些因素而改变。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而这也要求制度的执行者能保证将制度的内容实现全面的落实,不能仅凭自己的判断就省略其中的某些内容。因此,从法律精神的角度出发来看,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建设实际上就是要求学校的领导者和制度的执行者能切实按照校园制度这一校园“法律”来落实校园的各项工作,并根据制度的实际要求对违反制度的学生及其他的教职工人员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而学校的领导者和制度的执行者则要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从学校制度的角度出发对自身的制度执行行为等进行约束,进而更好的体现大学制度的程序性与合法性。

(三)以习近平法治精神为导向的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要强调其公平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国家法治法制建设的实施强调了其中的公平性,而大学作为我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其在制度建设方面也必须要体现其公平性。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设是为了让我国公民感受到国家治理的公平性,而大学的制度建设则是为了要让全校的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感受学校管理的公平性。因此,我国大学也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法律精神所具备的公平性来对制度进行改革建设,而这一改革建设的目标就是能在学校的管理中,从法律精神的公平性出发依据实际的证据等来对实践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当然,这也往往对学校的领导者和制度执行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在事件的评价中能站在客观实际的角度,且不能掺杂私人的情感。而要保证全校的师生及工作人员都能表示对制度的认同与信服,其往往在公平性的基础上还需保证对事件处理的公开化,从法律精神的角度出发为事件参与的主体提供上诉的机会,且保证让全校的师生均能参与到事件处理的过程中,保证能以公开公平的方式在全校师生的监督下对事件进行处理。

四、结语

以法治精神为导向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从制度文化等角度出发对现代大学生进行培养与管理,进而对学生自身的法治意识形态建设进行强化。也只有切实在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建设中将法治精神作为引导,才能使现代的大学管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更加适应,才能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法治理念进行强化,而这对于大学教育的发展及学生的培养工作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法治精神法制建设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揭开人情交往的面纱
依法立言循法执论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