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群育”策略

2017-04-06沈丹丹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活动经验数学活动

沈丹丹

【内容摘要】初中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是数学素养生成的重要标识数学活动经验要内含“数学味”和“活动味”。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群育”作用,借助“拓视听”的经验形成、“做中学”的经验体验、“大转盘”的经验分享、“助多星”的经验激励等策略,引导学生丰厚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数学活动 活动经验 群育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展开数学自主探究的先决条件,是学生数学素养生成的重要标识。数学知识不仅包括数学的“本体性知识”,更包括学生的“主观性知识”,即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活动经验”的生成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群育”作用。所谓“群育”,即主體间的互助教育。实践中,可以借助“拓视听”的经验形成、“做中学”的经验体验、“大转盘”的经验分享、“助多星”的经验激励等策略,引导学生丰厚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一、“拓视听”的经验形成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异常丰富的,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形成了一些“数学经验”,笔者称之为“原生经验”。“原生经验”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还包括非结构的“经验背景”。在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中,教师要拓展儿童的经验视听,让学生以主动进行经验建构。例如教学《全等三角形》(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下),笔者创设故事情境:一位同学不小心将三角形玻璃打碎了,现在要拿其中的一块去配,拿哪一块呢?出示三角形玻璃的三块碎片。如右图:

在直观感知后,学生的数学活动兴趣被调动起来,产生了认知冲突。有学生认为必须将三块都带上;有学生认为要带上其中的两块;有学生认为只要带上最后一块。他们积极猜想,形成了对“全等三角形”探究内驱力,随后在小组交流中展开合作研究。整个过程中,他们动手、动脑、动眼、动耳,多感官协调活动,实现了“数学活动经验”的自然生成。

二、“做中学”的经验体验

作为学生“个体性知识”,“数学活动经验”总是与学生的观察、操作、实验等数学外显行为紧密相联的。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切断动作与思维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当然,在“做数学”的活动过程中,必须有思维的积极介入,只有思维的深度参与,“做中学”才会彰显应有的意义。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实践,在“做中学”,真实经历数学知识的诞生历程,而不是让学生“走过场”、“伪经历”、“被经历”。例如教学《矩形、菱形和正方形》(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一般教师就是画图,然后作出“数学地解释”。笔者教学时,让学生做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用橡皮筋连接两个对角,让学生动手拉,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一方面凸显平行四边形的“容易变形”的特性;另一方面,随着平行四边形的不断变形,学生直观感知到“矩形的性质”,即对角线相等。如此通过操作,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关系有了深刻的体验,认识到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属种关系。

三、“大转盘”的经验分享

数学活动中的“大转盘”策略是指在活动中要引发学生主动反思,以“转盘轮换”的形式让学生之间展开活动经验的分享。“大转盘”的经验分享让学生彼此真正互动起来,实现了学生知识与智慧的共享。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在分享交流三角形内角和推导方法时,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提出“三角形内角和”的一系列数学猜想验证方法:

生1:我们可以将长方形纸沿着对角线对折,形成两个完全相同(全等)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长方形内角和的一半,也就是180°;

生2:我们可以用一支铅笔沿着三角形的三角内角分别旋转,就能形成一个平角,平角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

生3:我们可以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然后根据内错角和同位角相等,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大转盘式”的经验分享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界,让学生从不同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角度认识了“三角形内角和”,实现了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流转。

四、“助后进”的经验激励

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差异,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着“不均衡性”、“差异性”。在初中数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数学学习的“弱势群体”,提升“弱势群体”的活动自信,释放“弱势群体”的活动潜能,促发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发生根本性质变。“助后进”即助力“被助者”。在“助”与“被助”的数学活动过程中,让全体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以“函数”教学为例,学生在初中二年级首次遭遇函数概念,函数是从“常量数学”走向“变量数学”的飞跃。由于初二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不强,导致学生在考量方程与函数时不能自觉,如x-y=3和y=x-3,对于数感好的学生而言,其意义是明显的。即前者是一个方程,后者是一个函数。但是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都是方程、等式,让后进生也能敏感地认识到后者是一个方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中,笔者通过数学互动助推后进生的学习。即让他们给定一个x的值,求出一个y的值,通过x的变化引发y的变化,建立“自变量”和“应变量”概念,为明晰函数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因此,“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要内化成教师的自觉行为。通过师生群体的互助学习(群育),突破单一的师教,让学生主体之间互教互学互促互进,由此不断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开发区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经验活动经验数学活动
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感悟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微课技术在初一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初探
刍议苏科版初中数学活动的对策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三部曲
关注数学活动经验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