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六项举措

2017-04-06张庭锋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教师应数学知识

张庭锋

數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还要求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逐步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六项举措,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借鉴。

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情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内在驱动力,积极的情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培养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情感。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和学生交流互动,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另一方面,教师要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一来,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初中数学学习中。

二、引导学生猜想、自主探索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多鼓励学生猜想,敢于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习新知识就是对新问题的探索。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让学生思考“初中数学教学和小学数学教学有什么关系?”“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初中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有联系?”等,即使学生不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是这些问题都具有良好的启发意义。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一味地讲授知识,学生一边忙于听,一边忙于记笔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互换角色,由课堂主导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指导者和辅助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尽可能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逛超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地选择超市中的商品,然后让花费相同的学生比一比,谁买的东西更加物美价廉。这样一来,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渐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打造趣味课堂,开发学生的思维

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课堂授课方式。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多采用幽默的语言,或引用有趣、简单的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学习。如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准备好了圆规、白纸、剪刀等材料,让学生亲自剪出一个圆形,然后向学生讲述圆的直径、半径等概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相关性质》时,笔者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观察函数y=x2-2x-3,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很多学生想到了图像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或者对称轴等,这些主要是学生结合课本上的知识得出的结论。笔者继续追问学生:“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然后再让学生整理出关于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教师应数学知识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谈独立思考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