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及其与血管事件的关系

2017-04-06马涛

中外医疗 2017年4期
关键词:关系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出现AR的概率,同时对随访期间,复发脑梗死、AR以及血管事件的关系进行探究。方法 整群择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42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于入院当日起服用阿司匹林,7~10 d后对患者血小板集聚率进行检测,将敏感者、AR者筛选出来,对选出患者进行随访,为期0.5~2.0年,对其他血管事件的出现以及复发脑梗死情况进行观察,分析AR与血管事件出现的原因以及预后情况。结果 所选患者中,105例出现AR(24.88%),317例出现敏感情况(75.12%);出现AR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LDL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出现敏感情况患者,糖尿病、LDL胆固醇升高属于出现AR危险因素;随访期间,出现AR的患者复发脑梗死、发生心肌梗死概率、全因死亡概率明显高于出现敏感情况的患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属于随访期间出现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出现AR的概率比较高,AR是随访期间复发脑梗死、出现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脑梗死二级预防;阿司匹林抵抗;血管事件;关系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a)-012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AR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R and vascular event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42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ook take aspirin on the day of admission, and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of patients was tested after 7 to 10 days, and the sensitive persons and AR patients were screened out, and the selecte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0.5 to 2.0 years, and the occurrence of other vascular events and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observed, and the occurrence causes of AP and vascular events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P was in 105 cases, accounting for 24.88%, and sensitive condition occurred to 317 cases, accounting for 75.12%, and the ratio of diabetes patients and female patients and LDL cholesterin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sensitive patients, and the diabetes and LDL cholesterin increase were the AP risk factor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and the 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occurrence of vascular events. Conclusion In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AR is higher, and the AR is the risk factor of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occurrence of vascular events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Key words]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spirin resistance; Vascular event; Correlation

伴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转变,脑血管病的病死率逐年递增,其中以脑梗死为主,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使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1]。脑梗死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出现脑梗死疾病患者给予的预防治疗对策,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临床症状,避免疾病复发[2]。阿司匹林是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主要药物,患者通过口服阿司匹林药物,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但一些患者用药后仍会发生其他血管事件、疾病复发。据相关研究表明,出现血管事件的患者中,AR患者高于敏感患者[3]。基于此,整群择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2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出现AR的概率,同时对随访期间,复发脑梗死、AR以及出现血管事件的关系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择取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2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从发病到入院间隔时间均<72 h,且与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经头颅MRI、CT检查确实出现脑梗死。所选422例患者中,男282例,女140例,年龄介于44~74岁,平均年龄为(50.3±8.7)岁。排除标准:入院前1周内使用过非甾体类抗血小板药物以及其他可能对血小板功能产生影响的药物(阿司匹林除外);个人出血疾病史或家族出血疾病史;哮喘史患者;阿司匹林过敏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等。

1.2 方法

对所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调查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既往病史,并行全面检查。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国药准字J20130078,100 mg×30粒/盒),口服,入院前2周顿服200 mg阿司匹林,2周之后阿司匹林顿服量减为100 mg,持续用药1个月,即1个疗程,用药1周之后,检测血小板集聚情况,检测仪器选用血小板聚集仪,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6 mL静脉血液,进行离心处理,时间为10 min,取血小板含量高的血浆,对剩余血液进行二次离心处理,时间为10 min,形成乏血小板血浆,对照乏血小板血浆检测血小板聚集,对血小板最大集聚率进行计算。

1.3 临床观察指标

AR判断:在浓度为10 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剂状态下,血小板最大集聚率超过70%;在浓度为0.5 mg/mL花生四烯酸诱导剂状态下,血小板最大集聚率超过20%。若符合上述任一项指标则属于阿司匹林半反应;若不符合上述任一指标则属于阿司匹林敏感者。对患者脑梗死复发、其他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等情况进行随访,并以此类事件作为随访终点。

1.4 统计方法

该文针对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及其与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χ2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x±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R组、AS组危险因素对比

所选患者中,105例出现AR(24.88%),317例出现敏感情况(75.12%); 其中,AR组女性57例,AS组142例(χ2=2.851,P=0.091);AR组糖尿病42例,AS组53例(χ2=24.507,P=0.000);AR组高血压76例,AS组209例(χ2=1.497,P=0.221),由此可知,出现AR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LDL胆固醇均明显高于出现敏感情况患者,糖尿病、LDL胆固醇升高属于出现AR危险因素。详见表1。

2.2 AR组、AS组随访终点事件对比

随访期间,出现AR的患者复发脑梗死、发生心肌梗死概率、全因死亡概率明显高于出现敏感情况患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属于随访期间出现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详见表2。

3 讨论

在该次研究中,24.88%的患者出现AR,其中女性患者占54.29%,并且LDL胆固醇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明显高于敏感组。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的效果,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与减少TXA2生成有一定关系。易兴阳等[4-5]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在保护心脑血管的过程中会出现抵抗现象,使用过阿司匹林且出现抵抗现象的患者,其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概率与死亡率均明显高于用药后敏感患者,这与该次研究研究相符合。管姝轶等[6]研究认为,在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应用对于缺血性事件的出现不能起到完全预防效果,阿司匹林的使用并未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且未延长BT,但也有学者表示,此类说法对AR的临床作用未确切说明,一些患者本身存在致病性因素,尽管阿司匹林的使用使血小板功能被抑制,但依然会出现血管栓塞事件。

该次研究对422例使用阿司匹林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出现AR的患者105例,从单因素角度分析,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糖尿病以及女性均属于AR出现的预测性因素。从多因素角度分析,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糖尿病是引起AR的危险性因素。其中,糖尿病对AR机制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明确[7-8]。由于糖尿病影响,患者血小板活化过度,使得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形成血栓,同时炎症反应加快,对阿司匹林作用的发挥十分不利。在分析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中,AR、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血栓梗塞均属于主要危险因素。郜晓飞等[9]研究表明,AR可使患者出现脑梗死、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的概率增加,据该次研究结果显示,AR患者出现脑梗死复发的概率为20.0%、出现心肌梗死的概率为5.7%,出现死亡的概率为7.6%,而敏感患者出现脑梗死复发的概率为7.9%、出现心肌梗死的概率为6.3%,出现死亡的概率为12.6%,由此可见在随访终点事件中,敏感患者出现脑梗死复发、心肌梗死以及死亡的概率明显低于AR组。由此可见,在脑梗死二级预防过程中,阿司匹林的使用应注意观察AR的出现,如果发现AR现象,应及时改变治疗方案。现阶段,对于AR现象的解决对策并未统一,增加药物使用剂量是主要方式,但相应的不良反应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应慎用[10]。

4 结语

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出现AR的概率比较高,AR是随访期间复发脑梗死、出现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秦世政.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及干预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随访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33):207-208.

[2] 苏微微,饶世俊,肖丽萍,等.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現象及干预随访[J].实用医学杂志,2014,2(23):3797-3799.

[3] 管益超.老年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4.

[4] 易兴阳,苏微微,林静,等.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及其与血管事件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6):375-378.

[5] 宫建平,李洪香. 心脑舒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干预阿司匹林抵抗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及实验室指标的疗效评估[J]. 中国卫生产业,2013(8):75.

[6] 管姝轶,何松彬.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4, 43(1):54-56.

[7] 林志坚,车秀娟,程欣,等.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复发缺血性血管事件风险[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3):148-151.

[8] 张小喜,田艳荣,邱茜茜,等.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5(15):112-113.

[9] 郜晓飞.阿司匹林抵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与血管事件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34-36.

[10] 张海峰.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6-11-02)

[作者] 马涛(1972.1-),男,山东新泰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及癫痫。

猜你喜欢

关系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关系的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