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开大垂直曲强化矢状向支抗治疗上颌重度牙列拥挤巴登

2017-04-06高娃苏彬马江花吴佩玲买力亚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6期

高娃++苏彬+马江花++吴佩玲++买力亚木古丽·吐依洪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开大垂直曲强化矢状向支抗治疗上颌重度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博州人民医院口腔科治疗的上颌重度牙列拥挤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7例,采用连续开大垂直曲强化矢状向支抗;对照组25例,采用上颌弓和口外弓强化矢状向支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U6M-RL、U6M-Apo、U1-Ypp、U1-PP、U6-Ypp、U6-PP的差异。 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X线头影测量值U6M-RL、U6M-Apo、U1-Ypp、U1-PP、U6-Ypp、U6-P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测量值较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治疗后的上述测量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连续开大垂直曲有较好的上颌牙列矢状向支抗力,对牙齿完整结构保存性好,可较好的治疗上颌重度牙列拥挤,要求操作医生仔细认真,视症施加适用支抗。

[关键词] 连续开大垂直曲;上颌弓联合口外弓;上颌重度拥挤;矢状向支抗

[中图分类号] R7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c)-0128-04

牙科临床中,上颌重度牙列拥挤的发病率較高,其可致牙齿畸形,并诱发牙周及牙龈炎症,严重者还可形成上颌面部畸形[1-2]。常规治疗重度牙列拥挤多选择非拔牙畸形矫正,其将拥挤牙列进行移动和重新排齐后,移入支抗牙齿弓架束缚牙齿,保持牙齿正常的生长距离[3-5],保证牙齿结构完整性。但传统弓架戴取难度高、舒适度低,并可能损伤面部,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不高[6]。

研究显示,采取连续开大垂直曲矫正拥挤牙齿时,可在较低纠正力下保证牙齿快速移动,同时可采取弓丝对弓架支抗进行较稳固的控制及保护[7]。为探讨连续开大垂直曲在上颌重度牙列拥挤纠正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择在博州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口腔科治疗的52例上颌重度牙列拥挤患者,部分患者采取连续开大垂直曲强化矢状向支抗控制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治疗的上颌重度牙列拥挤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连续开大垂直曲强化矢状向支抗控制,对照组采用上颌弓和口外弓强化矢状向支抗控制。实验组中,男8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13.27±0.74)岁,平均疗程为(25.43±7.55)个月;术前头颅侧位X线测量,SNA(84.27±3.63)°,SNB(72.52±4.67)°,ANB(4.39±2.17)°,U1-SN(108.62±9.34)°,U1-NA(6.71±3.24)mm,Ptm-S(16.32±2.16)mm,Ptm-6(13.65±3.87)mm,Ptm-ANS(46.69±3.59)mm。对照组中,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13.52±0.63)岁,平均疗程为(26.14±6.97)个月;术前头颅侧位X线测量,SNA(85.25±3.82)°,SNB(73.43±4.29)°,ANB(4.63±2.26)°,U1-SN(107.51±8.89)°,U1-NA(6.54±3.38)mm,Ptm-S(16.79±2.23)mm,Ptm-6(14.06±4.03)mm,Ptm-ANS(46.98±3.41)m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牙列重度拥挤、安氏Ⅰ类或安氏Ⅱ类错者[8];②牙周情况良好者。

1.2.2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正畸史的患者;②有不良口腔习惯和有功能障碍者。

1.3 矫正方法

实验组患者选择直径0.36 mm澳丝弯制连续开大垂直曲。制作方法:先将弓丝于其左侧磨牙颊面管处插入,后于尖牙托槽近中位置弯成牵引圈,大小可正好抵住尖牙托槽近中;再将垂直曲远中臂弯曲,将其置于尖牙近中位置边缘约0.5 mm内,形成第1个垂直曲;移动弓丝至远中位置,使第1个垂直曲近中臂处于侧切牙远中位置边缘0.5 mm范围内,再弯制第2个垂直曲远中臂,并将其置于侧切牙近中位置0.5 mm范围,形成第2个垂直曲;再移动弓丝至远中位置,第2个垂直曲近中臂处于中切牙的远中位置边缘0.5 mm内。以相同方式弯制剩余的垂直曲,应避让唇系带,保证中切牙间的垂直曲的高度≥5 mm,而其他垂直曲的高度为7~8 mm,并保持两侧臂平行,曲宽度应在1~1.5 mm内。若错畸形严重,可于垂直曲顶端再做1个螺圈以获得更长的弓丝长度,保证矫治力更柔和持久。参照前牙唇倾度于靠近两侧位置的第2前磨牙托槽的远中位置弯1个“Ω”曲,并将其进行后主动结扎,防止前牙出现过度唇倾。同时弯制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牙齿拥挤特点设计垂直曲的长度,降低对黏膜的刺激及注意患者口腔卫生。治疗过程中应采取Ⅱ类轻力牵引,待侧切牙间隙足够宽时且排齐修整,此时远中同时移动尖牙和侧切牙,待中切牙间隙足够宽时粘结托槽后排齐。

对照组患者采用上颌弓和口外弓强化矢状向支抗。根据不同牙齿的解剖位置,于矫治器的托槽上预置好角度。镍钛丝排齐,上颌弓配合口外弓强化矢状向支抗。

两组均治疗24个月,次月返院做X线头颅侧位测量检查牙列纠正效果。

1.4 X线头颅侧位测量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腭平面(PP)作为水平轴(X轴),经矫正的上颌重度拥挤牙齿中点向腭平面作为垂线(Y轴),获得坐标系,X线测量上颌牙齿切牙及第一磨牙于牙列排齐阶段的纠正效果。选择PP为参考面,经翼上颌裂点Ptm画PP的垂线(RL线)。过上颌位置的第1磨牙颊沟(U6M)作为垂线过RL线,U6M和垂足间距为U6M-RL距。上颌拥挤牙列早期排齐和远中移动尖牙到紧邻第2前磨牙位置近中前、后U6M-RL值的差值为上颌后牙的近中移动距离。上颌第1磨牙颊沟(U6M)和APo(上齿槽座点-颏前点)连线的间垂距为U6M-APo距。上颌拥挤牙列早期排齐和远中移动尖牙到紧邻第2前磨牙的近中前、后U6M-APo的差值为上颌后牙近中移动距,为辅助参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U6M-RL、U6M-Apo、U1-Ypp、U1-PP、U6-Ypp、U6-PP的差异。见图1。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比较

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X线头影测量值U6M-RL、U6M-Apo、U1-Ypp、U1-PP、U6-Ypp、U6-P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的X线头影测量相关指标值较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治疗后的X线头影测量相关指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典型病例

病例1:女,12岁,因牙齿拥挤错位排列不齐,于2013年7月入我院口腔科接受牙列修正治疗,采用连续开大垂直曲矫正拥挤牙齿,经过24个月的治疗,牙列间隙变小、伸长的前牙和磨牙压低,牙齿中线并齐。效果见图2。

3 讨论

上颌牙列重度拥挤可致患者牙齿畸形,影响其牙齿排列及面部美观[9-10],为不破坏患者牙齿结构,本研究选择非拔牙矫正。上颌重度牙列拥挤采取非拔牙纠正时,可于治療早期选择后牙支抗牵拉尖牙移动至远中位置,并用弓丝束缚保障修正牙列[11],但这增加了纠正时对后牙支抗力度的要求。传统强支抗可提高较优秀的后牙牵拉及稳定支持,保障最大支抗需求[12-13],但传统纠正方式需移入支抗牙齿弓架来保持牙齿正常间隙,而移入的弓架易损伤牙周组织[14],且患者戴取不便,所以本研究实验组患者选择连续开大垂直曲强化矢状向支抗控制进行治疗。

X线片上测量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常以头颅侧位患牙区磨牙近、远中移动参考面作为颌平面,其线距可显示纠正过程中磨牙的位移距离,但颌平面由于牙齿牵引移动可产生相应的位移[15],且较难固定,测量值准确率较低。本研究结合以往临床经验,认为APo平面稳定性差,矫治时下颌生长及下颌旋转均会对该平面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研究只选择U6M-APo作为辅助参考。参阅资料后可知,腭平面和颌平面毗连、平行[16-17],同时牙齿移动对其无影响,稳定性高,因此,本研究选择腭平面作为测量参考面,通过测定U6M-RL变化值对第一磨牙纠正过程中近中移动距进行评估。

本研究中,实验组选择连续开大垂直曲,其U6M-RL值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这表明连续开大垂直曲对颌磨牙矢状向移动影响不明显,反映出患者接受纠正后上颌牙列矢状向获得的支抗较稳定。在实验组的牙列纠正支抗构建中,弯制每个垂直曲时均预备相对限度的弹性力,保证前牙交互时可获取足够颌内支抗,保证远中移动尖牙时可得到前牙扭转、排齐时给予的交互推力[18],而传统支抗则为后牙支抗牵引给予远中向拉力。相比之下,连续开大垂直曲的供力方式保证尖牙移动至拔牙间隙后,对患者前牙进行内拢修正和颌牙排列精细调整等后期治疗预留了更多的支抗空间[19]。实验组治疗中选择Ⅱ类轻力牵引修正前牙唇倾度和加强后牙支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X线测定值U6M-APo、U1-Ypp、U1-PP、U6-Ypp、U6-PP均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关测定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表明实验组患者经连续开大垂直曲治疗后效果较好,可获取与对照组传统治疗同样优秀的治疗效果。

结合本研究结果,并查阅相关文献[20]总结,连续开大垂直曲强化支抗适应证和支抗纠正方法为:①牙列拥挤造成尖牙向唇边严重垂直畸形移动,只需在畸牙近中处垂直曲修正复位;②侧切牙向腭平面严重移动,造成其相邻牙纠正时需要强抗腭向偏移支抗;③畸牙因为重度扭转而错位,纠正时需对其邻近牙齿提供高力度的抗反向扭转支抗;④畸牙由于牙轴倾斜而明显错位,需对其相牙提供抗同向倾斜强支抗。

综上所述,连续开大垂直曲有较好的上颌牙列矢状向支抗力,对牙齿完整结构保存性好,可较好地治疗上颌重度牙列拥挤,但连续开大垂直曲的弯制结构复杂、操作难度高、时间长,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度安慰、要求操作医生仔细认真,视症施加适用支抗。

[参考文献]

[1] 田鸿旭,王毅.利用玻璃纤维桩加固牙齿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7):120-124.

[2] 牟兰,张晓波,徐庚池,等.非拔牙矫治上牙列重度拥挤1例[J].口腔医学研究,2016,32(1):95.

[3] 金柱坤.基于螺旋CT对68例中国人下颌骨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及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4] 顾永佳,顾鑫宇,陆胜男,等.Tip-Edge plus技术和MBT技术矫治成人安氏Ⅱ1类错的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2016,10(36):923-926.

[5] 冯贻苗,万澎波,娄新田,等.种植体支抗辅助非拔牙矫正成人Ⅱ类2分类错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2014,34(2):95-101.

[6] 丛赫.青少年骨性Ⅱ类伴中重度拥挤患者应用颈带口外弓联合固定矫治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4.

[7] 李晋芳,冯云霞,石红霞,等.自锁托槽结合口外弓不拔牙矫治尖牙完全唇侧错位拥挤1例[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2):162-164.

[8] 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9] Cozzani G,Cozzani P,Cozzani L,et al. Non-surgical,non-extractive treatment of a severe class Ⅲ malocclusion in permanent dentition:follow-up of a case 24 years posttreatment [J]. Int Orthod,2013,11(4):457-73.

[10] 李雨桐,胡敏.上颌前牙宽度的“黄金比例”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6,27(1):106-108.

[11] Ishigami T,Takeda T,Kajima Kazunori,et al. Paired maxillary and smaller mandibular mouthguard for rugby player with malalignment [J]. Dental Traumatology:Official Pub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ental Traumatology,2014,30(1):76-80.

[12] 苏畅,张晓螣,孟玉坤.成品钛桩与铸造金属桩核性能及临床应用的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2):16-19.

[13] 刘红,李健学,张海军.多用途口外弓的临床应用12例[J].口腔医学,2015,35(1):50-53.

[14] Hazarey N, Sharma S,Shrivastav,Pushpa V,Mastering interproximal stripping:with innovations in slenderiz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Dentistry,2012,5(2):163-166.

[15] 李书玲,王振常.鼻眶髓外浆细胞瘤的MRI诊断[J].磁共振成像,2012,3(5):352-354.

[16] Feng Zhenhua,Yang Yin,Ding Xue. Developing skeletal Class Ⅲ malocclusion treated nonsurgically with a combination of a protraction facemask and a multiloop edgewise archwire [J].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2011,140(2):245-255.

[17] 吳欣,刘国元.微种植体支抗矫治上颌前突15例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J].口腔医学,2015,35(10):842-845.

[18] Caprioglio M,Cozzani L,Mazzotta A. Bilateral cross-bite treated by repeated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s:a 17-year follow-up case [J]. European Journal of Paediatric Dentistry,2014,15(2):177-180.

[19] 何武成,焉钰.改良垂直曲治疗唇侧近中阻生尖牙的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6,25(2):242-244.

[20] 黄红亮,艾虹,卢红飞,等.连续开大垂直曲强化上颌重度拥挤牙列矢状向支抗的临床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12,20(12):643-646.

(收稿日期:2016-11-09 本文编辑:李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