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作个人简历——插入表格》教学案例

2017-04-06刘晓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美化单元格表格

刘晓玉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全册第4课的内容。表格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课程表、各类统计表、记录表等,在WPS文字中制作表格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表格的调整,本节课是在学生熟悉WPS文字软件操作的基础上展开的表格学习。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熟练键盘和鼠标操作的基础上直接展开文檔编辑软件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WPS文字软件,并能够利用该软件制作出漂亮的电子小报。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展开表格部分的学习,并尝试让学生从“帮身边伙伴制作参加学校社团的个人简历”作为问题情境,引入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表格的价值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表格中行、列、单元格的基本概念;掌握插入表格、制作表头斜线和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剖析形成分析问题的意识,借助学案引导和微课支撑,自主实践制作,形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个人简历的制作,形成用表格方式组织和表达生活中的信息的意识;同时,形成自主实践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表格的用途,插入表格、绘制表头斜线和合并单元格等表格的基本操作。

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合并单元格。

教学过程

1.问题情境创设

师:学校的网络社团开始招募新成员了,王晓琥和张达准备好他们的个人简历开心地来报名,但是因为名额有限,他们两人中只能留一个,请大家帮老师参谋一下,到底该选哪一个呢?

笔者出示两份不同的个人简历(王晓琥的文字版和张达的表格版)。

学生对比欣赏两份简历,说出自己的选择。(预设:选择张达)

师:大家都认为应该留下张达,说说你们的理由。

学生谈选择张达的理由,感受表格的优点。(预设:张达的个人简历清晰,计算机操作技能较好)

师:和大家的选择一样,我也认为张达的个人简历做得好,从简历中能看出张达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很强。事后,王晓琥找到我,想让我教他做出像张达那样清晰、明了的个人简历。老师想请大家来帮他,可以吗?

由此,笔者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插入表格)和任务主题(帮助王晓琥制作个人简历)。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创设源于学生身边的故事,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品的对比赏析最能让学生感受到表格的魅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总任务,引导他们展开有目的的学习。

2.概念简学

师:对比他俩的简历,我们发现张达的个人简历用到了表格,那大家能结合日常生活中应用的表格说一说你对表格有哪些了解吗?

学生回顾生活中所应用到的表格,谈自己的认识。

师:大家观察能力都很强,发现了很多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关于表格的应用,如课程表、点名册等。大家可以从这段微视频中对表格进行简单了解。

学生观看微视频“表格概念简学”,了解单元格、行和列的概念。

小结:表格是由一定数量的横向线和竖向线组成,其中横线和竖线组成的每个格子叫做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称为行,竖向的单元格称为列。

游戏:单元格点名大作战(以计算机教室为一张大表格,每位学生为单元格,明确自己的行列点位,被教师点到“第几行第几列单元格”的学生迅速起立)。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表格着手引导学生总结表格的作用,感悟表格的魅力,感受表格在信息表达中的优势。在微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游戏能帮助学生理解单元格、行和列的概念,区分行和列。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问题剖析——生成分层任务

师:要想帮王晓琥制作表格版个人简历,我们先来看一下张达的个人简历。

笔者引导学生二次鉴赏分析张达的个人简历:简历表格包含几行几列,都有哪些内容,如何呈现这些内容,说出你的简历表格设计方案。

在问题剖析过程中将大问题转换为三个小问题:①搭建舞台,插入合适的表格;②添加角色,填充内容;③美化角色,合并单元格。

(2)问题解决——逐个完成任务

任务一:搭建舞台——插入表格。

新建一个空白文档,选择合适的方法插入适当行、列的表格,可参考“任务一”微视频或学案操作提示区的步骤提示。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上台演示并总结插入指定行、列表格的两种方法。

拓展:在已有表格基础上插入单行或单列以及删除行、列、单元格的方法。

任务二:添加角色——绘制表头斜线,填充文字内容。

在任务一的基础上绘制表头斜线,移动文字实现内容填充,并对文字进行适当修饰,可参考“任务二”微课视频或学案操作提示区的步骤提示。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上台演示、总结表头斜线的绘制方法和快速填充文字内容、修饰文字内容的方法。

拓展:对单元格文字进行布局修饰—调整行高、列宽、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

任务三:美化角色——合并单元格。

在任务二的基础上合并部分区域单元格,可参考“任务三”微课视频或学案操作提示区的步骤提示。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上台演示合并单元格的方法和步骤。

设计意图:三个任务的设计围绕制作表格简历的步骤展开,笔者提供了学习支架——学案和微课,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学习。同时,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学习,小组内的先行者可以帮助后进者,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4.成果展示,方法提炼

师:王晓琥和老师一样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欣赏各位帮他设计制作的个人简历了。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包括优秀作品和问题作品(滥用合并单元格)。

学生点评呈现的作品,并对问题作品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师:回顾我们一路的创作历程,关于表格的学习,你们收获了哪些操作技巧?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框架尝试梳理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教师呈现思维导图完整版(如下页图),补充学生的总结,强调表格操作的基本步骤以及合并单元格的恰当使用。

设计意图:成果展示,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借用有问题的作品对表格的基本操作进行系统梳理,并强调应恰当使用合并单元格。在经验总结环节,笔者先提供了一个思维导图框架,由学生来完善,引领他们形成方法总结的习惯,再在此基础上展开重难点的总结强调。

5.问题拓展延伸

师:大家帮王晓琥修改的个人简历,已经赶上了张达的简历,他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助。但他听说表格可以像文档那样修饰美化,大家能否帮他把简历再升级美化一下。

拓展任务:尝试对王晓琥的个人简历表格进行修饰美化(可利用编辑美化文档中的方法)。

设计意图:对表格的修饰美化,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之前学过的编辑美化文档的方法来美化,复习旧知,另一方面,也能为下节课修饰表格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主角是学生,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学生的学展开的。从课堂实践效果来看,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习已经真正发生了;但从学生完成的作品来看,有达标优秀的,也有不达标的,学习并未在所有学生身上发生。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尝试自主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笔者会尽量做好引导、组织和辅导工作。借助学案的引导,笔者减少了演示讲解、操作示范的主导工作,这样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于四年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理解能力有限,笔者辅以微视频支撑,利用微视频呈现具体的任务操作过程和步骤,代替教师的演示操作,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只需要借助学案即可完成任务,无法通过学案完成任务的学生可参照微视频来完成任务。但有时选择多了也会适得其反,如由于课堂上笔者引导不到位,部分學生面对微视频和学案不知如何选择,只停留在分析学案和观看微课上,在有限的时间未完成任务。如何利用问题导向、学案引导、微课支撑,让学习在每位学生身上真正发生,还有待笔者长期实践。

猜你喜欢

美化单元格表格
迷彩色在通信基站天线美化中的应用探析
合并单元格 公式巧录入
流水账分类统计巧实现
组成语
玩转方格
玩转方格
美化語についての一考察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借助“表格”解答稍复杂分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