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育家仲伟的演唱、教学及学术成就述略

2017-04-06陈岭熊培

歌剧 2017年2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学术研究声乐教学

陈岭 熊培

内容提要:仲伟是一位在革命的熔炉里成长起来的留苏歌唱家、民族声乐教育家。她一生虽历尽坎坷,但仍矢志不渝地坚持学习与发展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进入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后,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声乐人才,并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举办过数次独唱和师生音乐会,同时在声乐学术上,亦是硕果累累。

关键词:仲伟、声乐演唱、声乐教学、学术研究

仲伟(1921-1991),是一位在革命的熔炉里成长起来的留苏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她早年参加革命文艺队伍,于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学习,后参加西战团从事革命文艺工作;1955年留学苏联,历经种种艰辛而矢志不渝地学习西方声乐艺术,1962年她终于学成归国,虽处逆境,仍时刻没有忘记对声乐事业的强烈追求。其一生致力于将西方的声乐艺术与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相结合,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的十多年里,集演唱、教学与学术研究于一身,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出色的声乐人才,不愧为我国老一辈民族声乐艺术家的楷模。现就其在演唱、教学及学术方面的成就,做一个不完全的总结,以纪念这位老一辈的声乐教育家。

艺术演唱锲而不舍

1962年,仲伟从苏联留学毕业回国后分配到中央歌剧院,不久就遇上中央文化部组织的“在京十一位女高音歌唱家联合音乐会”,参加者还有张权、王昆、刘淑芳等人。仲伟在音乐会上演唱了法国作曲家古诺歌剧《浮士德》中的名段《珠宝之歌》等,演出后周总理接见了各位艺术家,对仲伟也有很多鼓励和称赞。接着,仲伟和温可铮、黄源尹、张权等艺术家还参加了第二届“哈尔滨之夏”,她与黄源尹合开了一场独唱音乐会,他们的精彩演出受到了哈尔滨听众的极大欢迎。

1963年秋,仲伟调入辽宁省歌剧院工作,担任声乐教学和歌剧声乐指导。正当她沿着艺术的轨道成长之时,“文革”浩劫摧毁了她的歌唱之梦,一位演员歌唱的黄金时期就在沉默和痛苦中白白度过。那段阴霾时期不堪回首。1978年,她被调到北京中央乐团星海音乐学校担任副校长兼声乐教员,再一次回到首都北京,仲伟重新焕发了艺术的青春。从那时开始,仲伟孜孜不倦地苦练,为的是奋起直追,追回那过去流逝的时光。从俄罗斯歌剧歌曲,到意、法等国的歌剧及艺术歌曲,她不断扩大曲目范围,反复琢磨实验,攻克了许多难度较大的技巧关。仲伟决心要把学到的歌唱方法和技巧,和我国民族、民间的歌唱风格很好地结合起来。

1979年,接近六十岁的仲伟和魏启贤、张权、莫纪纲、李凌等艺术家参加了7月在哈尔滨举行的、中断了十二年之久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这次活动中,仲伟举办了自己的个人独唱音乐会,一共唱了十九首歌曲,演出非常成功,得到了著名音乐评论家们的高度称赞。

李凌说道:“《请允许》,她唱得很有激情,《沂蒙山小调》《大河涨水沙浪沙》唱得有性格,特别是《王贵与李香香》两首选曲,唱得情真意切、民间风格异常浓厚。她把这两首歌曲的艺术水平提到相当高度。外国歌曲《去看望爱人的路上》《在你眼睛里有迷雾》,她唱得深情而周密,音调充实、优美,听起来很难使人相信是出自一个五十九岁的老太太的歌喉。不管是音质、音色都充溢光彩,语法非常讲究,力度、风格也掌握得很好。《小蝴蝶和紫罗兰》唱得神气活现。她唱的《春潮》,是最近才练出来的。她唱歌很富有感情,在《请允許》一曲中,深情地倾诉人民对总理的热爱和思恋,唱得‘音与泣谐,爱与声共,感人至深。她很注意歌唱中的‘识性别格问题,细细地考察每一歌曲的细微的差异,而又能应用声音上的音色、力度、速度、风格等因素……体现得异常周详。”

著名作曲家刘炽观看过了她的这场音乐会后,是这样评论的:“……关于她的独唱音乐会曲日,我还想说几句。《渔光曲》是我们已故的上世纪30年代的革命诗人安娥和革命音乐家任光合作的作品,是一首比较难唱的歌。仲伟把它处理得惟妙惟肖,将听众带回到四十多年的旧中国的破渔船上,把贫困交加的渔家姑娘的心灵之窗向我们打开了。她是那样的善良、优美,又是那样纯真,这就是30年代穷苦渔民的心声。《春潮》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杰作之一,又是一首感情奔放而又深刻的歌曲。这样的作品,不是用点小聪明、耍点小噱头就可以完成的。仲伟用了幅度很大又不哗众取宠的朴实而热情的方法来处理,因而,听众和同行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正是老一辈歌唱家对艺术严肃认真的态度……而这位为人民为祖国演唱了几十年的老歌唱家,居然有人以为她是声乐界的‘新秀!我们庆幸仲伟的歌喉依然如此嘹亮、仲伟的感情还是如此真挚,为人民而歌唱的决心更加坚强。她是个坚强的革命者,是位坚强的艺术家。她是在四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在四十多年的革命文艺工作者的队伍中成长壮大的,在各种磨难中成长壮大的。她的艺术是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正像《咏竹》中所说的那样:‘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此后,仲伟在舞台上频频亮相。1980年8月,她举办了“中外综合独唱会”,参加东北三省“沈阳音乐周”。1981年,仲伟被调到中国音乐学院担任专职声乐教授。1981年8月在东北三省“长春音乐周”中,仲伟接连在哈尔滨、青岛、沈阳、长春等地举行的个人独唱音乐会,受到了广泛赞扬。1981年,中国音乐学院组织的声乐系部分教师教学观摩演唱会,仲伟参加了独唱部分,演唱会对老师演唱实践、推动教学有一定的成果。1981年8月,仲伟在学校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旨在学校学术交流和介绍优秀作品。1982年6月4日和8日,仲伟在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了两场独唱音乐会,一场为中国作品,一场是俄罗斯古典优秀声乐作品;其目的是交流和探索中国歌曲演唱的风格、语言等问题,并向全院师生介绍俄国古典声乐作品,开拓眼界、增加知识。这两场示范性教学演唱会引起校内外师生热烈反响,尤其对中国作品音乐会评价之高,促使大家更加重视中国歌曲演唱的探索。师生们也为仲老师年过六旬还有如此耐唱的声音和丰润的音色感叹不已。

1986年6月,仲伟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了“学生民族声乐演唱会”,目的是推动民族声乐教学上的交流和提高。演出得到了文艺界有关领导和同行们的热情赞扬和肯定。1988年11月10日,仲伟率领8位学生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仲伟师生独唱会”。这台西洋与民族优秀声乐作品于一体的音乐会,从8位学生的演唱中便可看出,仲伟在教学上的因材施教、不搞一个模式的方法是成功的。当她最后登台演唱时,音乐会达到了高潮。谁能相信,这样明亮、动听、富有活力的声音是出自一个68岁的老人!一千多位观众用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她的钦佩和赞赏。许多专家评论:“这台音乐会的成功,是仲伟老师多年坚持探索、刻苦钻研、博采众长的结果。”

1989年9月28日,仲伟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独唱音乐会。她以其娴熟的技巧、充满激情的歌声,博得了辽宁声乐界及沈阳音乐学院广大师生的高度赞扬。1989年11月6日,仲伟以69岁的高龄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仲伟俄罗斯声乐作品独唱会”,以高超的声乐技巧和精湛的音乐表现才华倾倒中外听众,轰动歌坛。首都各主要报纸对演唱会予以报道和高度评价。的确在当年,中国的女歌唱家们,过50而登台独唱的已为数寥寥;过60而举办个人音乐会的,还无前例!翻开厚厚的世界音乐日志,只记载着苏联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莎采娃60岁出头的告别音乐会,一直被音乐界传为美谈。这次音乐会,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同样给予了极其肯定的高度赞赏:“仲伟的音乐会,唱得如此有激情、有诗意,个性那么突出,那样有风格、潇洒,触动了所有的参加者的情怀。声乐界的老朋友,许多人激动地潸然泪下。当演出完毕,大家上台祝贺,仲伟热泪盈眶,久久都平静不下来,舞台上长久地回荡着一个远扬的信念:‘一个艺术家的颠扑不灭的灵魂和毅力是多么可贵啊!”

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1981年,仲伟被调到中国音乐学院担任专职声乐教授并担任民族声乐系的负责人,在一直到她1991年逝世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仲伟培养了杨曙光、谢琳、张德富、王彦芬、汪莉、李晓峰等知名声乐人才,有的现在是国内音乐学院知名声乐教授(如中国音乐学院的杨曙光),有的是国内知名的声乐演唱人才(如谢琳)。

据杨曙光讲,老太太(指仲伟)教书非常玩命,每天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劲,不仅精力充沛,而且为人正直、富有爱心、极具人格魅力;总是乐观向上、执着坚毅,上起课来特别的认真。从发声练习到作品演唱过程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乐句、乐段,她都必须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教学理念上,她一直坚持把国外先进的歌唱技术与中国的本土音乐文化结合起来,把“施洋肥,开民族花”这一艺术思想诠释得淋漓尽致。她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民族声乐艺术界较有影响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民族声乐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洋为中用,中西结合~施洋肥,开民族花”,无论在仲伟的演唱中还是教学中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是她一贯的教学思想。比如1983年,她的学生谢琳在中央民族乐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联合举办的独唱音乐会上,演唱了16首不同风格的中外歌曲、歌剧选段和中国民歌、戏曲选段等。从谢琳演唱的四首外国歌曲和歌剧选曲来看,初步掌握了花腔技巧,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灵活的气息运用和清晰的咬字,显示了她今后演唱难度更大的花腔作品的潜力。在努力学习和探索我国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方面,谢琳也下了一定的功夫。她演唱的陕西榆林小曲《五哥放羊》、浙江民歌《采茶舞曲》、京剧《杜鹃山》选段、大型民族声乐作品《江河水》等曲目,地方特色突出语言亲切韵味浓郁,受到听众的好评。

仲伟所谓的“施洋肥,开民族花”,就是在教学上借鉴西洋好的发声技法,但绝不失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教学结果@,因此教学上她还主张继承中国传统声乐艺术,要求学生们学唱古曲、学唱戏曲、向民间学习。她强调继承传统音乐文化是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如果传统中断,发展就不可能了,放弃继承即放弃发展。“一手继承,一手借鉴”,进而科学结合,是民族声乐发展的必经之路。正是秉着这样的教学理念,1986年6月30日,在全国首届民族声乐教学经验交流闭幕之际,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举行了仲伟的学生——霍艳梅、潘菲、张德富、杨曙光、谢琳、王彦芬的六人学生演唱会。演唱会上由仲伟亲自主持和讲解。六位学生出色地演唱了三十多首来自歌剧、戏曲、评弹、电影、古典、民间、创作等品种多样的选曲,色彩鲜明、内容丰富,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声乐教师、声乐工作者和与会听众热烈的欢迎与好评。当时媒体的评价道:“谢琳的声音色泽甜美、格调清新。她唱的《走西口》如怨如诉、动人心弦,《春风圆舞曲》华彩秀丽,畅流明快。王彦芬的歌唱气氛活跃,细致亲切。杨曙光所演唱的土家族民歌,乡土气息浓郁。霍艳梅的山西民歌朴素恬静,光泽别具,潘菲的江南民歌活泼生动,亲切感人。张德富的东北民歌,民间风味强烈,十分引人入胜。”

仲伟教学认真负责,教学理念先进,方法多样。1988年,在历时8天的“桑达杯”全国首届高等艺术院校中国艺术歌曲比赛中,仲伟的声乐学生杨曙光获得三等奖;仲伟和周小燕、张畴、郭淑珍、岑冰、沈湘一起获得了指导教师奖。为集中检验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仲伟于1988年11月10日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了“仲伟师生独唱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她和她的学生宫云湘、谢琳、程慧、汪莉、霍艳梅、杨曙光、张德富、李晓峰演唱了中外民歌、艺术歌曲、歌剧选曲等,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名誉主席吕骥及音乐界知名人士观看了演出,并向仲伟祝贺演出成功。

学术研究硕果累累

仲伟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术论文方面。几十年来,仲伟大约发表了十几篇学术和评论性文章,对声乐表演理论、教学方法、演唱体会等作过一些研究。其中,《论歌剧演唱的几点体会》于1957年由《人民戏剧》和《人民音乐》联合发表在《新歌剧论文集》中。对该文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教授陶佩霞是这样评价的:“本文简明扼要地谈出歌剧演唱的三点体会:一是如何练声,要注意哪些问题;二为咬字问题;三是情绪的表现。在每点体会中提出具体要求和做法,既全面又切中要害,深入浅出,有深度。是一位文化修养较深和实践丰富的歌唱家的经验之谈。对歌剧演员们和声乐工作者来说是一篇有指导意义的文章。”著名声乐教育家李志曙教授评价道:“此文中谈到感情要真实,谈得十分好,这是很有见地、很有内容的文章。”

另外,《介绍留苏学习及从事声乐艺术的修养报告》一文,1962年10月发表在辽宁音协的出版刊物上。1963年至1966年,在辽宁省的文化交流工作中,仲伟对阿尔巴尼亚文化代表、罗马尼亚文化小组、柬埔寨艺术团、南斯拉夫演唱组的评论文章数篇,发表在《辽宁日报》《沈阳日报》上。《考场随想》一文发表于《人民音乐》(1981年8月)。论文《用心灵去歌唱》在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4月出版的《歌唱家保留曲目的演唱经验》一书中发表,这篇文章她用饱满的热情,以自己多年教学的经历和实践演出的体会,诠释了用心灵去歌唱的真谛,强调要遵循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要真挚诚恳地去创造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把技艺结合的观念推到了使歌唱富有艺术感染力的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对于她的论文《论俄罗斯声乐学派》(人民音乐约稿),著名声乐教授郭淑珍是这样评价的:“此文是个很大的专题,仲伟同志的文章简单概括地介绍了‘俄罗斯声乐学派是在俄国民主主义先进思想的巨大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俄罗斯的先进文学的黄金时代,给俄罗斯声乐学派极大的影响,俄罗斯声乐学派是与俄罗斯古典乐派有机地联系着的;最后,意大利学派促进了俄罗斯学派的发展。文章为我国声乐工作者深入地研究俄罗斯声乐学派提供了很好的开端。”

二是教材编撰方面。1964年,中国音乐学院在周总理“大力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倡导下成立;但由于受“文革”的冲击,之后又并入中央音乐学院,故1981年中国音乐学院复院之后教学条件很薄弱,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教材,尤其是民族聲乐教材。为了健全能为己所用的声乐教材,仲伟与声乐系的教师一起进行了选编教材工作(供本院教学用),教材共5册,以中国各地的民歌和“五四”以来的创作歌曲为主要内容;还独立承担女高音声乐教材两册,第一册是建国以来创作的优秀歌曲,第二册是我国古曲和古诗词的优秀歌曲(为当时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部分兄弟院校民族声乐教学教材交流会议所用)。在“洋为中用”的原则下,仲伟还和大家编配了不少优秀的西欧古典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曲作为教材:译成的“外国名曲十首”而纳入李凌、薛良同志编辑的《中外抒情独唱家曲集》和《上海歌声》,由北京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还编写译配了1983年出版的《中外著名创作歌曲民歌二十五首》。这些教材对丰富教学内容、对中国音乐学院的民族声乐教学以及建设一套有民族特色的声乐教学体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可惜的是,仲伟先生于1991年就因病而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深深热爱的歌唱艺术。她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其一生历尽艰辛、苦苦求索,立志为了中国的民族声乐事业矢志不渝、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探索和奋进精神,无不给我们后人以无限的启示和无穷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学术研究声乐教学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