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数学作业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06胡欣颖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全班学生布置分层

胡欣颖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家长经常与笔者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在家做数学作业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甚至有的孩子对作业产生了厌恶感。为此,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布置有效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提高。由于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必须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彻底改变传统作业布置的方式。

传统作业“一刀切”的形式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效果并不明显,长期布置这样的作业容易导致优等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后进生又会因为作业难度大而产生恐惧心理。因此,笔者打破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布置分层作业,优化作业内容,并在分层基础上丰富作业的形式,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下面是笔者对设计分层作业的一些体会。

一、学生分层,确定分层作业对象

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学习态度和个人意愿等,笔者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优秀生为A组,中等水平学生为B组,后进生为C组,并确定了每组的组长,组长督促组员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因同组成员数学水平相近,组员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形成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作业分层,提高效率

针对各小组情况,作业分层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基础性作业。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如简单的计算、基本画图、熟记公式、定理等,比较适合C组学生;第二,提高性作业。重在理解和运用知识,是基础作业的变形与提高,适合A组和B组学生;第三,综合性与开放性作业。难度较大,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一般适合A组学生。

笔者根据本班班情设计出的三类作业,如表①所示:

在教学因式分解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

C组学生的作业是将下列式子因式分解:①x2-y2;②3ax2-3ay2;③-2xy+x2+y2;④x4-16;⑤(x2-2y)2-(1-2y)2;⑥4axy-2ax2-2ay2。C组学生只需掌握书本上的练习,提高学习信心。

B组学生在完成C组作业的基础练习上,再附加一题:如图1所示,利用图形面积因式分解:①a2+3ab+2b2 ;②a2+b2+c2+2ab+2bc+2ac

A组学生在完成B组学生作业的基础上,再做下面练习:①请你从下列各式中,任意选择两式作差,并将得到的结果因式分解:9a2,(x+y)2,1,4b2;②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你编写的三项式是________,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______。

A组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还要借助课本内容自主编拟习题,这也是有效教學的一种表现形式。

以上设计方法是按照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而设计的不同层次的作业。

在复习完《一次函数》后,笔者设计了一道同一题干、层次不同的问题,让全班学生解题。

例1.如图2所示,过点A(2,0)的两条直线l1、l2分别交y轴于点B、C,其中点B在原点上方,点C在原点下方,已知AB=。①求点B的坐标;②若△ABC的面积为4,求直线l2的解析式;③在直线l2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B、C、D三点构成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D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这道题的三个问题难度呈阶梯式增加,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有利于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目标迈进。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性地做题,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探索,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对于C组学生,笔者只要求他们做出第一小题即可;对于B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做出第一小题和第二小题;对于A组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把三个问题都做出来。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心远中学)

猜你喜欢

全班学生布置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特别号都有了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利息
太阳生病了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
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