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幼儿心中的“艺术梦”

2017-04-06温珂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幼儿

温珂

摘要:为了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教师必须以幼儿的经验、兴趣为依据,创设多元化的艺术情境,提供充足的空间与多样的材料,从而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创作氛围,为幼儿搭建一个良好的审美体验平台,促使幼儿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终让幼儿爱上美术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本文通过分析教师在美术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观察和支持策略,尝试引导教师读懂幼儿心中的“艺术梦”,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幼儿 美术区域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身情感与认知的主要方式,只有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并能有效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幼儿美术教师应积极创设满足幼儿发展要求的美术区域,让幼儿能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美术材料,并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进行表达,以此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为幼儿搭建展示自身的舞台,使其能尽情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心理、材料、经验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适宜的区域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在选择区域活动内容时,教师应站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思考,明确区域活动的性质与目标。”笔者认为,区域活动的活动方式应具备幼儿自主、多样化等特点,而活动区的创设则需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才能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在具体的活动区中,无论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操作练习等方式,或是围绕某一项具体事物或材料来开展,都应让幼儿通过游戏自主地学习。因此,教师应紧密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找出幼儿的兴趣所在,选择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区域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各方面需求。

1.美术区域活动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的链接

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赖以生存的源泉。”幼儿因自身年龄因素的限制,他们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兴趣认知世界,无法通过抽象的符号进行系统推导。因此,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内容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应通过对幼儿实际生活的观察,综合设计区域活动的内容,有效提升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

如幼儿园中班在开展美术区域活动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围绕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糖衣装饰小屋”“美妙的棒棒糖”“制作糖果小人”“制作糖果画”等活动内容。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细心观察、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深刻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从而爱上对生活美的探索。

2.美术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探究活动的融合

主题活动是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而展开的一系列相关的游戏和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丰富自身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如针对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在“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活动中,笔者先鼓励幼儿观察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在幼儿初步了解京剧脸谱后,笔者再为学生提供空白面具、纸盘、颜料等,让幼儿自主绘制、装饰脸谱,合理地将“绘制灯罩脸谱”“制作真人脸谱”等作为主要的美术区域活动内容,从而更好地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二、优化活动结构,给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

1.合理设置探索性和游戏性的美术区域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游戏与艺术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将幼儿的世界与兴趣真实地联系出来。游戏以及实验艺术材料给幼儿带来的视觉体验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当幼儿能将行动与材料结合起来时,其活动才具备一定的流畅性与灵活性。

教师只有让幼儿熟练掌握美术区域材料的使用方式,才能让幼儿灵活运用自身的经验,从而创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美术区域活动思想,重新定位美术区域活动功能,调整美术区域活动的内容结构,突出美术区域活动的游戏性与探索性。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放宽对材料的使用方式规定,从而为幼儿提升自身的活动能力给予有力的支持,并加强与幼儿间的互动,让幼儿思想能获得充分的表达。

2.在导入环节应主要介绍材料的特点,将探索的方式留给幼儿

艺术本身是一种创作经验,教师应引导幼儿利用丰富的器材去做各种实验,而非进行先入为主的教导,这样会严重削弱幼儿探索与实验的热情。因此,在美术区域活动的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应为幼儿介绍活动材料的特点,然后鼓励幼儿自主地去探索,给幼儿创造更多探索与思考的机会。在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其找到解决对策,从而真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根本上提升美术区域活动的效果。

3.在观察指导环节,关注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美术区域活动开展的环境与材料本就隐含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所以在区域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关注幼儿的活动。由于幼儿人数众多,教师无法长时间观察美术区域活动中的每位幼儿,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自身的观察意识,仔细观察其是如何与材料进行互动的,并做好详细记录。此外,教师还应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描述物体或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方式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促进幼儿深入思考。

三、创设开放的材料空间,提供多元的材料支持

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的支持,作为幼儿操作的工具以及探索艺术的桥梁,教师只有提供多元的材料,才能为幼儿创设出开放的材料空间,进而保障美术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而美术区域作为幼儿艺术创作的主要场所,也需得到多元材料的支持。这样,不仅能为幼儿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还是提升幼儿审美能力最基本的条件。

1.收集材料与多方来源结合,挖掘材料的多元性

在投放美术区域材料时,教师应注重投放材料种类的多样性,拓宽材料收集渠道,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地方等各种资源,并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材料的收集过程。

如大班幼儿在进行“京剧脸谱”自主创作时,笔者要求家长参与搜集材料的过程。有的家长带来了废旧的纸盒,有的家长带来了海边捡到的贝壳,还有的家长带来了家中废弃的旧灯罩、瓶子、凉席等物品。笔者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家长们带来的这些材料,想一想如何利用这些物品制作出独特和极具个性的“京剧脸谱”。最后,笔者再利用这些材料,构建了班级的美术材料资源区。这样,不仅方便幼儿取用,还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各种材料,继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为幼儿树立环保意识。

2.提供材料与关注差异结合,彰显材料的层次性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开展美术区域活动时,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观察,然后根据幼儿的个性,有针对性地投放各种材料,以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求。

如在开展表现昆虫世界的美术区域活动中,笔者给动手能力强的幼儿提供纸箱,鼓励其镂空纸箱,以制作出蚂蚁工坊、蜂巢等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的作品;而针对动手能力欠佳的幼儿,笔者为他们提供了水管、水瓶等简单的材料,让幼儿对其进行涂绘、上色,以制作出毛毛虫、小蚯蚓等简单的作品。

四、注重幼儿的审美体验,给予充分的经验支持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幼儿的艺术创作应以丰富的审美体验为基础,因为只有让幼儿亲身体验,才能让幼儿获得自然环境以及人文景观美的感受。因此,想要加强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就要让幼儿感受生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区域活动强调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幼儿在多样的环境中充分与材料互动,以便幼儿在自主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以区域形式开展的美术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探究,以便更好地读懂幼儿心中的“艺术梦”。

参考文献:

[1]胡玥.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吴丽芳.彰显美感體验回归游戏精神——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教育,2014,(1).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崇文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