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幸福感指数及抑郁状况的相关研究

2017-04-06代雅琪陶晶晶陈芳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抑郁幸福感高血压

代雅琪+陶晶晶++陈芳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幸福感指数及抑郁状况,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抑郁对高血压患者幸福感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14例,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幸福感指数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和幸福感情况。运用SPSS 20.0对高血压患者幸福感指数及抑郁状况予以分析。 结果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在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月收入、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幸福感指数量表总分在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将11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即正常组、可能有抑郁组、肯定抑郁组、严重抑郁组,其中正常42人,可能有抑郁43人,肯定抑郁28人,严重抑郁1人,分别占36.84%、37.72%、24.56%、0.9%。各组间总体情感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间生活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间幸福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日夜变化(r=0.225)、绝望感(r=0.240)与总体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P < 0.05);日夜变化(r=-0.210)与总体情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 0.05);认知障碍(r=-0.281)、迟缓(r=-0.342)、绝望感(r=-0.352)与总体情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 0.01)。 结论 高血压患者抑郁程度与其总体情感指数和幸福感指数显著相关,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服务患者,改善高血压患者抑郁狀况,提升患者幸福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抑郁;高血压;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c)-0057-04

高血压在抑郁人群中的发生率高于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1]。高血压和抑郁均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展[2]。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日益提升,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和竞争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高血压患者通常伴有精神压力[3],因此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伴抑郁的一个可能机制[4]。本研究选择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以下简称“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14例,拟探讨高血压患者抑郁与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更好地服务高血压患者、改善高血压患者疾病转归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于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14例,男69例,女45例;平均年龄(63.95±11.51)岁;居住地为城市83例,农村31例;未婚1例,已婚93例,离异或丧偶20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32例,中学60例,大学及以上22例;患病年限<5年19例,5~10年10例,>10年85例;月收入<1000元46例,1000~4999元50例,5000~10 000元12例(另有6人不愿告知个人收入情况);吸烟20例,饮酒19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如下:①近2周内服用降压类药物;②非同日和/或连续3次血压测量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

1.2 方法

1.2.1 调查员及调查工具的选择 调查员2名均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由专人发放调查表,对被调查者予以必要的解释及统一的指导语。由于研究对象均为高血压患者,采用电子血压计用于测量外周血压,型号为HBP-1300(配有标准及大号袖带);使用汞柱式血压计对2%的调查对象重复测量血压,用于对电子血压计测量结果的校正。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详细询问病史,记录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幸福感指数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和幸福感情况。

1.2.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评定高血压患者抑郁状态。HAMD量表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最常用的量表。在计分上分总分和因子分,总分即所有项目得分的总和。根据各项目反映的症状特点,HAMD可分为7个因子,分别为焦虑/躯体化(由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胃肠道症状、疑病和自知力、全身症状6项组成)、体重(由体重减轻1项组成)、认知障碍(由自罪感、自杀、激越、人格或现实解体、偏执症状和强迫症状6项组成)、日夜变化(由日夜变化1项组成)、迟缓(由抑郁情绪、工作和兴趣、迟缓和性症状4项组成)、睡眠障碍(由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和早醒3项组成)、绝望感(由能力减退感、绝望感和自卑感项组成)。HAMD评分标准:总分<8分为正常;8~20分为可能有抑郁症;20~35分为肯定有抑郁症;>35分为严重抑郁症。

1.2.3 幸福感指数量表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5]评定高血压患者幸福程度。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问卷。总体情感指数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情感的内涵,由8个项目组成;生活满意度仅有1项。每个项目的计分均有7级。总分的计算是将总体情感指数各项的平均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的得分相加(权重为1.1)。总分范围为2.1(最不幸福)~14.7分(最幸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在不同居住地、文化程度、月收入、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幸福感指数量表总分在不同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高血压患者不同抑郁程度的幸福感差异

将11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即正常组、可能有抑郁组、肯定抑郁组、严重抑郁组,其中正常42例,可能有抑郁43例,肯定抑郁28例,严重抑郁1例,分别占36.84%、37.72%、24.56%、0.9%。各组间总体情感指数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生活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幸福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幸福感分值与HAMD各分子的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显示,日夜变化(r=0.225)、绝望感(r=0.240)与总体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P < 0.05);日夜变化(r=-0.210)与总体情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 0.05);认知障碍(r=-0.281)、迟缓(r=-0.342)、绝望感(r=-0.352)与总体情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 0.01)。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在横断面上,抑郁与高血压患病率有关[6-7];纵向上,抑郁与高血压发病率有关[8-9]。抑郁可通过增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应性[9],提高交感神经系统活性等方式导致高血压[10-11]。对人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心理学家对于主觀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高血压和抑郁可能会影响幸福的主观感受,本研究采用随机表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14例,拟探讨高血压患者抑郁与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以期改善高血压患者疾病转归,为更好地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从对基线资料的分析中可看出,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月收入的高血压患者,其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文化程度越高,患者HAMD总分越低,即抑郁程度越低,这可能与受教育程度高的高血压患者心理素质更佳,更有缓解情绪的能力有关。本研究中,居住在城市的高血压患者HAMD总分比居住在农村的高血压患者低,抑郁程度低,这可能与现代城市缓解抑郁的方式更多样,人群的接触面更广,同时遇到不良情绪时可求助的方式更多有关。同时,月收入越高的高血压患者,其抑郁程度越低,说明高血压患者的经济能力与其抑郁程度有关,这可能是因为月收入越高的高血压患者生活压力越小,生活质量越高,从而抑郁人群越少。本研究中,文化程度越高的高血压患者,其幸福感指数越高,这可能与受教育程度越高,更能体会到自我实现等有关。

从对高血压患者不同抑郁程度的幸福感差异中可看出,肯定有抑郁和严重抑郁者的总体情感指数及其各项分值均低于正常及可能有抑郁者。有相关研究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发现高血压患者多存在心理障碍[12]和情感不稳定的问题[13]。本研究中,各组间总体情感指数及其各指标在不同抑郁程度的高血压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总体满意度在不同抑郁程度的高血压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这可能与对待生活满意度,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期望值也不同有关,也可能与调查对象样本较少有关。

从幸福感分值与HAMD各分子的相关性来看,HAMD中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与总体情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 0.01),日夜变化与总体情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 0.05)。HAMD各因子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高血压患者体会到的幸福感越弱,幸福感分值就越低,这点是容易理解的。本研究中,日夜变化、绝望感与总体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P < 0.05)。对于疾病存在日夜变化、感觉绝望的部分高血压患者,这种正相关的结果可能与其生活当中小的快乐刺激就能让这类患者感到愉悦有关,也可能与样本量仅为单中心有关。

本研究仅为单中心研究,今后可以扩大研究对象,开展多中心研究。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系统能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14-20],相对于常规护理能获得更高的血压控制率[21]。高血压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不仅依靠药物的治疗,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广泛支持[22]。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症大大增加了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患者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均明显的提高[23]。从本研究可以看出,不同抑郁程度高血压患者的幸福感受存在差异,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密切关注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服务患者,提升患者幸福感,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Meng L,Chen D,Yang Z,et al. Depress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incidence: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J]. J Hypertens,2012,30(5):842-851.

[2] Nemeroff CB,Goldschmidt-Clermont PJ. Heartache and heartbreak——the link between 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 Nature Reviews:Cardiology,2012,9(9):526-539.

[3] Matthews KA,Katholi CR,McCreath H,et al. Blood pressure reactivity to psychological stress predicts hypertension in the cardia study [J]. Circulation,2004,110(1):74-78.

[4] Scuteri A. 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Does blood pressure play a role? [J]. J Hypertens,2008,26(9):1738-1739.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2-83,330-333.

[6] Nakagawara M,Witzke W,Matussek N. Hypertension in depression [J]. Psychiatry Res,1987,21:85-86.

[7] Adamis D,Ball C. Physical morbidity in elderly psychiatric inpatients:prevalence and possibl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ajor mental disorders and physical illness [J].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0,15(3):248-253.

[8] Jonas BS,Franks P,Ingram DD. Are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isk factors for hypertension?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I Epidemiologic Follow-up Study [J]. Arch Fam Med,1997,6(1):43-49.

[9] Davidson K,Jonas BS,Dixon KE,et al. Do depression symptoms predict early hypertension incidence in young adults in the CARDIA study?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J]. Arch Intern Med,2000,160(10):1495-1500.

[10] Barton DA,Dawood T,Lambert EA,et al. Sympathetic activity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identifying those at increased cardiac risk? [J]. J Hypertens,2007,25(10):2117-2124.

[11] Townsend MH,Bologna NB,Barbee JG.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in panic disorder,major depression,and comorbid panic disorder with major depression [J]. Psychiatry Res,1998,79(2):187-190.

[12] 李梅香,馬振武,刘建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及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5(13):338-339.

[13] 岳玲梅,姜涛,许瑞芬,等.住院高血压老干部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及二者关系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9(17):1104-1105.

[14] 魏桂灵.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感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6):1344-1347.

[15] 葛优,李天资,陶丽菊,等.壮族居民痛风和高血压的患病率、患病特点及其临床护理思考[J].中国医药科学,2016,6(3):9-12.

[16] 陈婷,马苏亚,张爱萍,等.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9):146-148,153.

[17] 郑瑜.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1):116.

[18] 陈婷,马苏亚,胡红莲,等.实施自我护理管理干预的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7):138-141.

[19] 梁燕芳,苏强,伦款宜,等.中医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104-106.

[20] 刘冠英,梁碧君,容超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病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02-1804.

[21] 周晓敏,高翠霞,王琴丽,等.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稳定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755-757.

[22] 刘萍,席淑华,马静.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4(26):46-47,52.

[23] Rueda B,Perez-Garcia AM. Coping strategies,depressive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mediational and prospective relations [J]. Psychol Health,2013,28(10):1152-1170.

(收稿日期:2016-10-20 本文编辑:程 铭)

猜你喜欢

抑郁幸福感高血压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全国高血压日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幸福感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