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
2017-04-05潘福亮丁伟进
潘福亮 丁伟进
(缙云县畜牧兽医局,浙江丽水 321400)
猪丹毒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
潘福亮 丁伟进
(缙云县畜牧兽医局,浙江丽水 32140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猪业规模化生产发展迅速,养猪已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一些规模化猪场由于管理相对滞后、消毒措施不到位、防疫不规范,导致生猪疫病混合感染机率增多,给猪病定性诊断及有效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养殖户经济损失惨重。下面就猪丹毒与附红体病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断与防治情况进行探讨,期待与同行们进一步交流。
猪丹毒;猪附红细胞体病;预防及其诊治
猪丹毒是二类动物传染病,是由猪丹毒杆菌(或称“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细菌性传染病,以架子猪易感,临床中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以发热、溶血性贫血黄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病。猪丹毒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不仅病情复杂,易出现误诊,而养殖户的乱用药更加导致病情难控,费用大效果差。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两种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等的分析,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发病概况
2017年8月3日晚6点半我县东方镇一规模化养猪场来电求助,畜主说全场共存栏大猪539头,当天上午9点发现二头大猪(体重160kg左右)死于栏舍内,随后出现大量突然死亡现象,至晚上6点共计死亡15头,还有50多头猪不愿走动,呼吸急促。到 场后饲养人员说在清晨6点喂料和巡检时大猪行为状态还基本正常,8点左右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症状,来不及治疗即发生死亡,死亡前出现口、鼻流出带有血色的泡沫样物质。该规模场猪群按规定进行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疫苗的预防注射。
2 临床症状
急性死亡猪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对发病猪检查发现体温升高到42℃以上,部分猪眼结膜潮红,皮肤表面出现菱形、方形及不规则的疹块,指压退色,会阴、胸前、腹部、耳廓出现红斑。患猪精神沉郁,喜卧、嗜睡,不愿走动,呼吸急促,食欲减退,饮欲增强,个别病例背脊毛根处有出血点。
3 剖检变化
对病死猪剖检发现,耳、四肢等未稍部位稍见发绀,心内膜有坏死,肝脏和脾脏充血、肿大,脾边缘有出血性坏死,肾肿大、充血、潮红,膀胱黏膜充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腹腔脏器黄染。
4 诊断
采取病猪血液压片镜检,结果发现多数红细胞变形,其边缘呈锯齿状、星状等,并有许多紫红色的球形、逗点状、颗粒形的虫体附着。采取患猪新鲜病料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见单个或成堆存在的长丝状菌体。
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猪群的病因为猪丹毒合并附红体感染。
5 防治措施
(1)发热病猪用青霉素注射液6万国际单位/kg肌肉注射,每日注射2次,连用3d,直到体温降至正常。感染附红细胞体的病重猪用附红高热康(多茜环素),按0.15ml/kg肌肉注射,1~2次/d,3 d为一疗程。
(2)猪的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200 mg/L,连用3 d。3 d后再用(多西环素连续拌料 3d。
(3)病猪隔离饲养,在饲料中添加多维,严重的用葡萄糖氧化钠输液,液体中加NaHCO3。
(4)严格消毒驱蚊措施,全场消毒,发病期间每2d/次。全场防治蚊虫,猪舍门窗用纱网封闭,清除场内外污水,下水口和粪沟要用水泥板覆盖不留死角,每天晚上猪舍用蚊香驱蚊。
(5)对猪进行治疗或免疫时应确保器械用前要消毒,做到一猪一针头,同时应定期驱虫。
6 结果与体会
(1)结果:10d后回访,主诉进行防治2d后即不再有猪死亡,7d后即不再有肥育猪发病,二周后认为猪群已经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回访时感觉猪群基本恢复健康。
(2)体会:近年来猪丹毒在国内部分地区的猪群中发病有所增加,附红体在国内猪群中感染率居高不下,笔者认为,在当前养殖形势下,避免上述两种疫病暴发或持续发生的措施,首先是有效的免疫,虽附红体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养殖生产,但对猪群进行丹毒的常规免疫是必要的,由现实防治效果看也是有效的。阻止上述两种疫病病原体快速传播、降低猪群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是对蚊类的防治、注意针头的消毒防止继发感染。在用药注射的同时对猪群投服阿莫西林和多茜环素类药物,从防治结果看,效果是很明显的。
[1]高春辉.一起猪丹毒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J].北方牧业,2005,(10):16.
[2]付凌,张睿,杨建成,等.猪丹毒与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体会[J]. 畜禽业,2009,(7):74-75.
潘福亮(1964-),男,浙江缙云人,大学专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