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与道德守望
2017-04-05苏祖荣
文/苏祖荣
岁寒三友与道德守望
文/苏祖荣
松、竹、梅,在万千的植物世界中仅是普通成员,为何历朝历代文人学士对其礼赞不止,并尊为岁寒三友。是松之常绿常青吗?植物界中常绿树种比比皆是;是竹之盘根错节吗?植物界中深根树种多如牛毛;是梅之花开艳丽吗?能与梅花比肩的花卉,有上千上万!固然,国人崇尚和膜拜松、竹、梅虽有多方面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三个树种的具有的普遍性品德所致。
中华民族是崇尚道德的民族,道德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占有圣大至尊的地位。大家所熟知的忠诚、仁爱、孝悌、守节、清廉等等,是中华美德,属道德范畴。道德既是个人的修为,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古人说的“修身”,即个人道德修为,从学做人起,然后推向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目标。而在推进这一目标过程中,人们发现松、竹、梅三个树种,很好体现人类所要追求的道德规范,且这三个树种在自然界普通存在,与人们密切接触,能够起到模范和参照系的作用,在经历漫长的文化积淀之后,形成了松竹梅岁寒三友的认同和共识。
松科松属的松树家族庞大,占据海拔3500m以下山峦坡岗;竹类植物成员众多,在近山低山和房前屋后,均能见其身影;梅树既可鉴赏,又有经济价值,是百姓喜欢种植的经济林。松竹梅普普通通,但扎根大地,守卫国土,护持山河,尽心尽职,这是忠诚;松竹梅能遮风挡雨,广布绿荫,贴近百姓,亲力亲为,这是仁爱;松竹梅不独自尊大,包容万物,平等相处,共生共荣,这是孝悌;松竹梅不畏岁寒,不惧风雨,不改其色,始终如一,这是守节;松竹梅不妖不媚,不卑不亢,清清淡淡,疏疏朗朗,这是清廉。
松竹梅的这些道德品质,是国人孜孜以求的。但人类作为自然界的最聪明、最灵动、最善于应变的物种,在世俗的功利面前,在种种严苛的、艰难的环境条件下,人类中的多数往往在道德上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留下瑕疵,留下缺陷,而松竹梅则能坚韧不拔、坚贞如一。这使得人类不得不从内心发出对松竹梅的尊重和敬意,不得不把松竹梅作为道德楷模,加以崇奉。“要学泰山顶上一青松”,不仅泰山山上的青松自立独立、岁寒不凋,祖国山河上的所有青松、翠竹、红梅,都是那样傲然挺拔,不动不摇,不移不改,以独立的人格,抒写道德的篇章。
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底线不能触及,一旦触及,便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真正让人受辱的,失去做人尊严的,不是别的,正是道德。三国时,有个人叫袁涣,有次吕布让他写信骂刘备,袁涣不骂。吕布再三强迫他,他还是不骂。袁涣解释说:“这个世界上,真正可以让人受辱的,只有德行。德行不足,才能使人感到羞耻。我还没有听说过骂人可以让人受辱的呢?”人是骂不倒的。遵行道德,守住道德底线,这是作为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的品质。
不以善小而不为,善始善终,积小善为大善,这是至善。儒家说“止于至善”,“止于”指终极。再没有什么比道德更为重要的了。这就是说,一个人至始至终遵循德行,达到至善,是人类追求的终极和最高的道德目标或标准。对于道德的终极和最高目标或标准,孔子觉得只有用北斗星这样星辰比拟才恰当。他在《论语·为政》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斗,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德国哲学家康德亦有一句类似的话:“有两件事,让心灵永远仰望:一是天上的星辰,二是人间的道德。”
中国人把松竹梅视为道德楷模,加以崇拜,一点也没错。松竹梅就在身旁,时刻警示着:做人要守住道德底线,不能越轨;但要一以贯之,善始善终,却是一生的路程。正因为是一生的路程,人们需要永远仰望,永远守候,永远践行。
(作者单位:福清市林业局)
责任编辑/谢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