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多策并举全力打造『中国竹具工艺城』
2017-04-05政和县林业局
文 政和县林业局
双轮驱动多策并举全力打造『中国竹具工艺城』
文 政和县林业局
政和是闽北竹材重要产区,现有竹林面积46万亩,毛竹蓄积量6000余万株。多年来,为把竹产业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政和县委、县政府坚持竹产业“山上精耕细作,山下精深加工”的双轮驱动发展思路,围绕“中国竹具工艺城”品牌打造,从产业集聚、品牌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多策并举,竹产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势头。据统计,全县拥有竹加工企业260家,5万多人从事竹业生产,竹茶具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2016年实现竹产业产值35.9亿元,占全县GDP的41.6%。
一、优化政策环境。一是实行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竹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竹山施肥、机耕道等丰产措施实行配套补助;对竹企业在技改升级、品牌创建、引进人才等十多个方面实行奖励,同时实行税费优惠,营造宽松环境,调动竹农、竹企市场经营积极性。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并明确一名副县长主抓竹产业。县政府专门成立竹产业发展中心,对原有林业局竹业股职能编制进行完善扩充,提高了竹产业政策执行效率。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省、市林业部门的大力帮扶下,2016年,全县共筹集资金1850万元用于竹产业发展,财政投入力度为历年之最,有力地改善竹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
二、夯实资源基础。通过开展竹林丰产示范片建设,对竹林面积千亩以上的63个行政村开展丰产技术轮训等措施,竹山管护逐步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目前,全县建成丰产高效竹林16万亩,新建竹山机耕道1756公里,全县竹林连片面积300亩以上的竹山路网已实现全覆盖,全县毛竹亩立竹量已由原来的110株/亩提高到当前150株/亩,竹林资源的不断发展扩大,为政和县今后竹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搭建发展平台。一是产业集聚平台。在县内各级开发区规划建设了面积1600亩竹产业园,同时为入园竹企业实行税费优惠政策,通过园区集聚整合,目前共有30余家县重点竹企业入园,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二是企业融资平台。通过成立县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基金总额2亿元,为企业临时转贷周转提供贷款支持,2016年,累计为竹企发放83笔 3.37亿元;成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为同心经济开发区内企业贷款提供增信支持。至目前,为24家企业提供授信担保4720万元,缓解了企业融资难、手续繁等问题。三是产品销售平台。建设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中国竹具工艺城”产品展示馆,在城区步行街打造政和县茶竹旅文化一条街,为竹企提供产品展销平台。
四、打造品牌特色。一是建设核心体系。2010年,中国林业工业协会授予政和县“中国竹具工艺城”称号。围绕竹具城建设,政和制定完善竹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确定以竹茶具、竹餐具、竹工艺品、竹生物质利用为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目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39家,拥有省著名商标5件、省名牌产品4件。二是举办竹产品设计大赛。2016年11月首届政和杯·国际竹产品设计大赛举行,共收到海内外设计作品1287件,经专家评选,19件作品获得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大赛期间,邀请了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参加“竹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共同探讨竹产业发展方向,三是创办中国竹艺网。打造竹产品设计研发前沿中心优势。2016年7月,政和县与唯一道文化传媒公司合作,创办中国竹艺网,竹艺网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竹设计师与竹企业对接的平台。
五、加快转型升级。一是推动企业技改。结合省竹产业精深加工项目,对现有10家竹加工龙头技改项目实行配套补助,鼓励企业增加技改投入、扶持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2016年竹企业技改投资完成2100万元,增长75%,技改企业产能提升达65%以上。科技创新已成为拉动竹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二是鼓励企业夯实基础管理。鼓励竹企参与各类认证。目前已通过各类体系论证31家。2010年完成竹茶具省行业标准制订,2016年获得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标准制订立项。三是加快竹林旅游、电商等三产发展。全力打造铁山高林、星溪念山竹海旅游点,通过茶竹园观光、笋竹采摘、购买竹产品伴手礼等环节,形成多层次消费。积极扶持竹企发展电商,依托电商孵化园组织开展电商人才培训等,逐步完善竹产业电商体系。2016年,全县竹具工艺品(竹制品)电商交易总额超4.8亿元。
责任编辑/罗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