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端士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
2017-04-05刘大亮
刘大亮,孙 源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250101)
上端士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
刘大亮,孙 源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250101)
文章以上端士村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为例,运用景观学的方法,采取原有地区独特的建筑景观形式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从现状分析、设计理念、规划结构、设计策略4个方面解析传统村落的场地认知到场地策略提出的过程,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传统村落;地域特征;建筑保护;设计策略
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比如闭塞的交通、滞后的经济、落后的基础设施、环境恶化、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人口老龄化以及留守儿童等问题,深刻制约农村的发展。而面对着新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建筑街道被夷为平地,是进行保留,还是进行拆除?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建筑都要经过历史的洗礼,而洗礼之后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面对这种情况,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成了新的时代方向。文章以上端士村落规划与保护为例,对传统建筑保存较完整的上端士村以保护修复为基础,对街巷和院落景观进行调整优化,针对不同时期的房屋融合当地建筑特点进行面貌改造提升,对新建房屋严格控制其高度等,符合当地景观特色的设计,使其不破坏当地风貌又能和谐共生的活态发展。
2 上端士村场地分析
2.1 区域位置
上端士村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与临朐、博山、沂源、青州等地区接壤。村落被南北两侧群山环绕,房屋坐落于两山凹地处,依山而建。村落相比交通较为闭塞,环境优美,景色秀丽,受到外界的环境相对较小。有更完整的古村落风貌。
2.2 历史遗迹
村内保留原有的关帝庙、武举楼、云峰观、千年古街等遗址遗迹。武举楼为明朝嘉靖年间所建,高15米左右,分上下两层,全部用当地石材建成,已有630年的历史。关帝庙和云峰观主要是为纪念当地李半仙所建。
2.3 人口背景
上端士村1984年人口为585人,2008年人口为445人,2015年人口为205人。现有的人口集中在50—90岁年龄层。其中小孩子占20%、年轻人10%、中年人15%、老年人55%,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日益的加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都在流向城市,留在村里的老人和小孩子比例相对增大。人口老龄化和留守儿童是村子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成为了制约村子经济发展的诱因之一。
2.4 道路及建筑分析
当地人尊重自然,建筑群依山而建,乡村小路也顺应山势,或拾级而上或蜿蜒曲折,不拘苟同。在道路结构上村落原有的主要道路分为三层都是依照山体走势而建,与山体相融合。现有村落建筑布局上主要分为两大区域,在山体的中部主要是年代久远的老建筑,在山脚下主要是村民的新建区。在建筑尺度上主要表现为建筑的体量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建筑以一层建筑和二层建筑为主,体量较小,易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现如今建筑存在的问题是老建筑建筑面貌有着当地的建筑特点,但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居住需求被人们所遗弃,导致房屋破败。对于山脚下新建的房屋,相对于旧房屋尺度较大,满足了人民的居住需求。但采用了新的建筑材料,与当地的建筑风貌不相符,破坏了当地的自然风貌。
2.5 优劣势分析
劣势:当地居民收入较低导致人口流失严重;
村庄交通闭塞和外界联系较差;
村庄房屋较为破旧;
当地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优势:自然风光优美、绿地率较高;
当地有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树、遗址遗迹;
当地建筑样式保存较好,青瓦石墙样式较为突出;
有着较好的民风民俗;
水资源条件较好。
3 上端士村设计理念
在当下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对于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在传统建筑群中,对于特有的建筑以及构建形式进行保护与继承,发扬传统建筑中的闪光点。依托上端士村现有资源,适当的进行整治,优化当地的景观,对中国典型的北方古村落进行良性保护。开发古民居观光旅游和民宿等生活休闲体验项目,使游客能够充分感受当地的生活方式,又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抽取上端士村典型景观特征的的元素:槐树、四合院、青石、青瓦等,对这些元素保留、继承、强化和融合创新。保留传统四合院中的青瓦石墙,继承带有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符号性元素,优化当地独特的材质样式。从而让新增的建筑和原有的传统建筑有一个很好的文化对接,保留传统建筑中的特色,对于传统建筑来说是既能符合当地面貌又能满足当地人们的居住需求。古槐树是上端士村的一个特色,槐树是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树种,将槐树融入到整个设计中来,突出当地的独特魅力,又能对古树进行有效的保护。
4 上端士村结构布局
“因地制宜”的布置房屋位置,减少对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因素的改变。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合理的布局村落形态;保证各部分的元素和整体的山体空间协调共存,形成山地村落的独特风光,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依据上端士村空间整体框架及总规划功能布局,将上端士村划分为七大功能区:服务管理区、古建保护区、千年古街区、特色体验区、民俗展示区、绿色田园区、民宿住宅区。
村庄道路应根据村庄用地的功能和交通的流量,结合村庄的自然条件和现状点,确定村庄内部的道路系统。道路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道路三级。主要道路主要是村庄与外界相联系的媒介,分布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凹地。二级道路主要是村落内部主要道路,是各户与一级道路的主要联系。村庄三级道路主要是连接比较偏僻的人家,或者当地人们经过长期行走而形成的道路。
5 上端士村设计策略
5.1 村落景观的营造
对于古村落景观的设计应更加符合当地的景观风貌,与当地面貌协调不突兀。
加强原有景观的保护修复,例如千年古街它是历史遗留下的一处建筑,对当地村民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注意保护修复。对于曾经给村民留下了深刻记忆而以被拆毁的重要文化景观,可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进行重建,尽量恢复到当时的景观原貌。
注重公共空间景观建设,上端士村有着非常多的公共空间,比如武举楼、关帝庙、村内古树、云峰观等等,它们是村民集体活动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场地。有的乡村公共空间还具有着多种用途,例如村民会充分利用这些场地晾晒山楂片、柿子等。闲暇时还有用于简单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体现具有当地民风民俗的重要方面。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地方被赋予的新的意义,也要考虑到以新的形式和功能。
注重街巷空间的营造,上端士村的街巷为石头所砌,村内道路宽度为3—5米左右,由于受到山地走势限制,道路较为崎岖。对原有崎岖不平的道路进行修复,较窄的道路进行加宽处理。街巷空间主要建立在高低起伏的山体上,在垂直高度上不可避免的会形成房屋的错落,正式这种错落感使原本的道路更有趣耐人寻味。
注重营造水景水景在景观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乡村景观中更是山水田园的重要体现。村内有河流经过,要充分利用这条小河可以适度进行改造。这条河流与上端士主要的进村道路相邻,在人们进村的同时还能欣赏旁边优美的风景。
5.2 村庄建筑整治
现有村庄的房屋大部分年代比较久远,常年无人居住,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建筑受到更大的破坏。房屋结构裸露在外,墙体倾斜,瓦片掉落,破坏凋敝。而新建的房屋大多宽敞明亮,采用的新材质使村庄原有的古朴感遭到破坏。
5.2.1 建筑体量、质量、年代分析
原有的村庄建筑有一层建筑、二层建筑。房屋长约10m,宽约5m,高约5m。对于新建的房屋要严格控制其高度,使其与原有房屋不冲突。两个村落的房屋质量大体分为三类质量较好的新建房屋,质量较重的80年、90年代房屋和质量较差的传统房屋。房屋的年代有传统房屋、60年代的房屋、80年代房屋、90年代房屋及新建房屋。
5.2.2 民居建筑材料导引
通过对传统民居特色的梳理,建筑材料运用应极大保留传统建筑特色;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为主,利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施工,降低改造成本。
5.2.3 建筑改造的手法
①整体保护、就地改造:民居改造坚持保护优先,杜绝大拆大建,结合建筑现状进行就地改造。
②局部保留、功能置换:划定传统村庄范围,保留传统建筑形式,进行修缮加固,内部功能植入旅游业态。
③沿线修景、重点修缮:主要的节点进行景观提升,对特色房屋重点修缮,由点及线形成统一的风貌特色。
5.2.4 改造房屋分类
保护:传统村落需要保护性修缮,保持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加固。
保留:部分建筑保存较好的只要稍微修缮,然后整治景观环境。
重建:少部分建筑破坏程度较大,翻新成本较高,应予以拆除重建。
改善:80年代的房屋以条石砌筑,结构坚固,不需要大的改动,只需改造屋顶颜色及整治院落景观。
整饬:90年代房屋多为砖混结构,瓷砖贴面,这类房屋主要整治建筑风貌,以石材进行贴面处理。
拆除:少数的牲口棚,彩钢板房等于风貌格格不入的临建应进行拆除。
结语
在历史的变化中,上端士村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通过对上端士村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提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上的浅显的意见,使古村落健康的活态生长。
(1)在村落景观的营造上,应该加强原有景观的保护修复,注重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和注重营造水景。
(2)在村庄结构布局上,应考虑村庄道路,村庄的功能分区,合理的布置其村庄的形态。
(3)在村庄房屋的整治方面,首先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体量、质量、年代的分析。然后选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对房屋进行改造。
(4)对于街巷道路,要考虑到建筑的尺寸,道路的宽度,营造和谐的街巷氛围。
[1]贾棋钧.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建设研究.赤子期刊[J].2014,(11)
[2]张采薇.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建设策略探讨[J].农村经济.2011,(9)
[3]汤翔燕.赣南客家乡土建筑—围屋的建筑型制及其室内研究.学位论文
[4]邓杰.浅谈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审美表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潘承先.乡村聚落建筑景观的改造和设计研究——以济南市朱家峪古村落为例.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12
[6]高珊.梅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以梅县水车镇茶山村为例.学位论文.西安美术学院.2008
TU983
A
1002-2724(2016)05-0114-03
2016-09-19
刘大亮(1980-),男,山东威海人,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