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山东花卉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2017-04-05杲承荣

山东林业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花卉种质山东

杲承荣,窦 霄,卢 洁,李 兴,孙 浩

(山东省林木种苗和花卉站,山东 济南250014)

关于山东花卉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

杲承荣,窦 霄,卢 洁,李 兴,孙 浩

(山东省林木种苗和花卉站,山东 济南250014)

从山东花卉业产业规模、布局、科研和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山东花卉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山东花卉业的发展优势,并对山东花卉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山东;花卉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山东花卉产业围绕生态文明和绿色山东建设,以《山东省苗木花卉产业振兴规划》为指导,积极调整优化花卉产业种植结构,创新栽培技术,巩固拓展销售市场,在产业规模、科技创新、区域特色、市场建设、花文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1 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

到2015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16.3万hm2(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01亿m2),年产值307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了132%和198%,生产花卉40多亿盆。全省建有花卉市场400多处,花卉企业3900多家,花卉从业人员50多万人。全省花卉产品类型丰富,盆栽植物、观赏苗木、鲜切花、食用及药用花卉、工业用途花卉等种类齐全,其中盆栽植物和观赏苗木是优势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盆栽植物40亿盆,观赏苗木种植面积5.05万hm2,产量11.1亿株。通过引种驯化,山东木本植物种类由1982年的740种增加到2015年的946种,其中形成一定规模育苗造林的有300多种。

1.2 区域特色

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山东花卉产业围绕突出乡土花卉,集群式发展,逐渐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特色化经营的格局,一批特色花卉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菏泽牡丹现有1300多个品种,生产面积达2.85万hm2,同时,菏泽作为全国油用牡丹生产基地试点区,已通过“菏泽牡丹原产地标记注册”,是目前全世界面积最大的牡丹繁育、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观赏基地,被誉为“中国牡丹城”、“中国牡丹之都”,是全国牡丹生产中心、交易中心和科研中心;青州盆花常年生产、经营300多个种类、3000多个品种,年产量超过3亿盆,是全国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盆栽集散中心和花卉物流中心,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花木之乡”、“中国花木产业示范基地”;以青岛为中心的胶东半岛生产蝴蝶兰、大花蕙兰、凤梨、红掌等现代高档花卉,年产超过1000万盆;此外,泰安观赏苗木、临沂沂州海棠、平阴玫瑰等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发挥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1.3 科技创新

山东花卉业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尤其体现在花卉新品种的培育上。近些年,经过全省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不断涌现。山东省林木种苗和花卉站通过多年的田间测试,自主选育了8个切花芍药良种;青岛美田花卉种子有限公司通过杂交育种,自主培育出12个角堇品种、40个三色堇品种、8个矮牵牛品种、10个石竹品种和5个太阳花品种;青岛畅绿花卉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培育了13个睡莲新品种;平邑亚特金银花发展有限公司培育了4个金银花新品种;山东农业大学培育了2个海棠新品种,青岛农业大学培育了10多个耐冬新品种;青州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培育出了“青州仙子”兰。目前全省共审(认)定观赏树木及花卉品种118个,这些良种在生产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花卉的品质和质量,经济效益显著。

1.4 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山东有花卉市场400多个,中国北方花卉苗木交易中心、中国(昌邑)北方花木城、济南鲜花港等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完善的交易设施,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潍坊青州的中国北方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占地100hm2,集花卉苗木科研、养植、加工、销售及金融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具有电子结算、监控、信息发布、综合管理等功能,采用国内先进温控、通风等技术,是全省最大的较为现代化的花卉交易市场;中国(昌邑)北方花木城突破了传统市场的单一模式,导入鲜花绿植区、温室展示区、高端品牌区、种苗集市区、园艺资材区、美居中心区、花鸟宠物区、奇石古玩区等12大产业主体业态功能区,形成了国家级大型花木原产地综合连锁市场;济南国际鲜花港占地4.8万m2,其中智能温室3.2万m2,是集生产、科研、交易、休闲于一体的大型花卉进出口港。此外,山东花卉市场、青岛枯桃花卉交易中心、临沂鲁南花卉市场、滕州鲁南花卉交易中心等一批优势花卉市场也相继发展起来,使我省逐步成为全国花卉产业的聚集区和辐射区。

1.5 花卉出口

近年来,花卉出口开始起步。菏泽的牡丹种苗、芍药切花,泰安三益的蝴蝶兰瓶苗对欧洲、东亚等地都有一定数量的出口。济南展逸蝴蝶兰、莱阳花乐町、青州德林苗木、泰安燕园等国内外花卉企业落户山东,给山东的花卉业注入新的活力。据统计,中国牡丹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占总量的70%左右,而菏泽牡丹的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8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牡丹集散地。每年牡丹、芍药的出口量基本在350万株左右,其中牡丹约占一半,菏泽目前有8家企业具备牡丹、芍药出口资质,出口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1.6 花卉展览

随着花卉园艺事业的发展,花卉展览得到快速发展。山东省花卉博览会是省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花事盛会,每4年举办1次,截至2012年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展览面积也从最初的几百平方米发展到现今的5万多m2,参展单位也从最初的十几个,发展到现今的280多家,展示内容也涵盖了鲜切花、盆栽植物、盆景、观赏苗木、花肥花具、赏石根雕、书法绘画、观赏鱼鸟等花卉相关产品。同时全省也形成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的展会活动,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泰山国际花卉苗木博览会、济南花卉园艺博览会、济南年宵花卉展销会、青岛插花艺术大赛等花事活动精彩纷呈,这些花事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花卉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群众致富增收和城乡的绿化美化建设。

2 存在问题

山东花卉业尽管已有较大发展,但与花卉业发展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花卉种植业较为发达,但深加工、市场流通、配套资材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缺乏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市场交易与高效物流体系,花卉交易较落后,观赏苗木和盆栽花卉多,鲜切花产品少,深加工产品更少,同类产品多,特色产品少。据统计2015年全省盆栽花卉11.5亿盆,观赏苗木11.1万株,鲜切花仅14.9亿枝,鲜切花品种也仅有非洲菊、月季、玫瑰等几个品种,比较单一。

2.2 花卉产业经济效益不高

花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相对落后,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设施化程度较低;花卉产品质量不高,单位面积产值较低,产品出口量较小,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

2.3 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商品花卉品种绝大多数为国外引进品种,规模化生产用的基质、营养液配方、栽培技术等大多来自国外,种苗、种球大部分也靠进口,花卉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资金和优秀人才,科技转化率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和新技术较少,盆花92%还靠引进。

2.4 花卉人才缺乏。

目前我省花卉人才的培养,基本依靠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展,高等院校与花卉相关的学科建设、科研机构对花卉人才的支撑均相对薄弱,特别是科技和产业领军人物尤为缺乏,阻碍了我省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3 发展趋势

近年来,山东高度重视花卉业发展,2010年,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花卉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花卉生产、经营和科技人员多年的努力,全省在花卉品种的收集与培育、栽培与繁殖、生产与经营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建立起研、产、供、销一体化的网络体系,为加快花卉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山东花卉业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满足居民对花卉产品的需求,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花卉需求将稳步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花卉产品不仅是生活消费品,可以走进千家万户,更是生产资料、公益产品和公共资源,需求量愈来愈大。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水系生态建设、三年大造林、鲁冀大型林带等重大工程的相继实施,省内花卉需求潜力巨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改造升级,小城镇开发,城市园林生态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为花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空间。

3.2 花卉出口将逐步增加

随着我国花卉贸易的壮大、出口额的增加,具有众多名优花卉品种的我省,其花卉产品的出口也必将增加。山东花卉生产和销售不能只盯着内地市场,在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还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花卉产品质量,制定花卉生产国际标准,生产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优质产品,增加出口,是目前山东花卉业长远发展的一条良好途径。

3.3 花卉产业链将进一步扩展

目前,山东花卉种植面积已经名列前茅,但是产值、效益却相对低下,花卉从业者主要集中在种植领域,而花卉科研、产品深加工、市场流通、消费服务等领域从业人员数量不多,产业份额低下,发展相对滞后。推动山东花卉产业健康发展,产业链条将均衡发展,一是要推动花卉产业链上游科研环节发展,在花卉新品种研发上下功夫,使企业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二是要推动花卉产业向下游延伸,大力发展花卉深加工、食用药用花卉、新型花卉油料等,积极拓宽花卉流通领域,兴建花卉交易市场,培育大众消费习惯,不断推动花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三是随着人们对花卉消费习惯的转变,居家环境装饰、节日装点、礼品需求、食用、药用、保健、环保等方面花卉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将来面向居民消费的产品也将越来越多元化、小型化、精品化、平价化、艺术化,花卉应用越来越广泛。

3.4 花卉生产将向园区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

花卉产业集群是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的重要途径。花卉生产园区化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分工与协作,竞争与合作并存,才能够提升花卉产业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适龄劳动人口下降,劳动力成本将不断上升,而花卉生产机械化将节省大量劳动力,实现生产培育智能化、一体化、规模化,最终实现花卉产业现代化发展。

3.5 花卉文化旅游将进一步发展。

在旅游业日趋发达的今天,花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形、色、香俱佳的特点以及自然的生态环境之美,成为一种重要的、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游人的青睐。乡村旅游、花卉主题公园、专类花园、婚纱摄影等将成为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4 山东花卉业发展对策

4.1 加强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

在查明全省花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的主要花卉品种、乡土花卉品种、珍稀濒危花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尤其要加强山东特有的具有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的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建立省级花卉卉种质资源保存库存,以原地保存为重点,原地保存与异地保存相结合,兼顾设施保存,建立健全全省花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遏制花卉种质资源的流失。建设省级花卉种质资源数据库,全面记录可供利用的花卉种质资源信息,动态监控花卉种质资源消长情况,积极加强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

4.2 强化花卉新种质的创新。

山东花卉种质资源丰富,同时拥有众多有实力的花卉企业和大量花卉技术人员,虽然目前全省花卉品种的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大部分花卉新品种依靠引进,但是在生产技术改进和自主新品种研发方面已经打下了良好基础。未来,要进一步强化优质花卉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新、特新品种的培育力度,重点研究探讨适合乡村绿化的地被植物和花灌木、适宜农村家庭租摆的花卉新品种以及耐寒耐旱品种的培育,这也是将来全民爱花种花养花的关键。

4.3 加强花卉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鲜花质量档次,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花卉保护地栽培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花卉生产的重要手段。加强花卉栽培技术研究,要因地制宜、因花制宜,重点加强对牡丹、芍药、玫瑰、月季、仙客来等传统特色花卉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进保护地栽培先进设施、设备及 无公害基质、化肥、农药等,形成周年控花技术体系,并大力推广应用。

4.4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统筹整合山东现有花卉市场资源,规范发展以个体经营为主、集批发和零售于一体的花卉综合交易市场,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及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发展以盆花、鲜切花为主导创汇产品,积极拓宽国际国内的销售市场,提升花卉市场占有率。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网上花店等多种方式,发展针对个人消费和小规模集团消费的终端零售交易。有条件的花卉企业应大力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探索,加大对花卉电商交易关键环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立满足花卉产品运输条件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进我省花卉产业电子商务进程。

4.5 大力开发鲜切花种植和生产。

山东是鲜切花消费大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鲜切花优良品种的接受意识将越发强烈,鲜切花的种植和生产已经成为全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充分依托科技进步,围绕玫瑰、月季、芍药、非洲菊等山东优势切花资源,创新发展工厂化育苗、标准化栽培、花期调控及采后贮藏保鲜等新技术,提高鲜切花产品的质量,打造山东特色鲜切花品牌,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F307.2

A

1002-2724(2016)05-0106-04

2016-09-20

猜你喜欢

花卉种质山东
李鱓·花卉十二开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花卉之二》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