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腺炎研究概况

2017-04-05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兽医站8115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9期
关键词:乳腺炎中草药蒲公英

雪 梅 (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兽医站 811500)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腺炎研究概况

雪 梅 (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兽医站 811500)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危害极大,加强对该病的防治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导致奶牛乳腺炎发生的病因,简要介绍了该病的临床症状,并依据不同的病因及症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主要综述了中草药在防治奶牛乳腺炎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业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使奶牛在生产性能下降的同时导致乳品质改变,严重制约着奶牛业发展,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杨蕾[1]等对某集体奶牛场进行了调查时发现临床型乳腺炎的发病率为19.8%,应用上海乳腺炎诊断液(SMT)对隐性乳房炎进行检测时,发病率为44.5%,乳室阳性率为13.4%。邢玫[2]等调查发现,新疆奶牛临床乳腺炎发病率达23.1%;隐性乳房炎感染率达53.7%。奶牛乳房炎主要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感染而引起[3]。抗生素在该病长期的治疗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长期、大剂量抗生素的应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耐药性,在疗效降低的同时出现了“抗奶”。张宝静等[4]认为中草药在治疗乳腺炎时疗效高于抗生素,而抗生素组疗效较低的原因,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而产生抗药性有关。有试验表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对青霉素等常用抗菌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最高(青霉素)达61.64%[5]。中草药在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的同时,却不易产生耐药性,并以低毒、低残留等特点成为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热点。

1 中草药防治乳腺炎的机理

1.1 抗菌作用 奶牛乳腺炎的致病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12.70%)、停乳链球菌(12.70%),嗜热链球菌(11.11%),肠杆菌科(9.52%)等[6]。白峰等[3]采用平板挖洞灌药法,选择连翘、黄柏、蒲公英等22味中草药对3种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芩、桉叶、蒲公英、丹参4味中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病原菌的综合效果较好。何静荣等[7](1986)报道:复方蒲公英煎剂、乳痈散、双丁注射液和瓜萎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牛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链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张为民等[8]报道,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石榴皮和连翘的效果最好,最低杀菌浓度(MBC)达31.25mg/ml,穿心莲次之为62.50mg/ml;对于表皮葡萄球菌,石榴皮的MBC为7.81mg/ml,大黄为31.25mg/ml,穿心莲、金银花和连翘为125.00mg/ml,白附子和紫花地丁为62.50mg/ ml。喻华英等[9]用5个复方(复方1:连翘、蒲公英、金银花等。复方2:金银花、蒲公英、连翘、黄连等。复方3: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复方4:黄芩、黄柏、丹参、等。复方5:金银花、野菊花、连翘、蒲公英等)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复方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显著。其中复方2、3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刘珂飞等[10](2008)通过均匀设计方法将5种中药有效成分组成l0个组方,以试管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平板计数法计算最低杀菌浓度(MBC)。10个组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复方10(金银花提取物2.2mg/ml、黄芩提取物8.75mg/ml、甘草甜素提取物7.63mg/ml、蒲公英提取物6mg/ml、鱼腥草提取物1mg/ml)对2种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最好。孟庆娟等[11](2011)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和瓜子金等7味中草药及其3个复方提取物,分别采用平板打孔灌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分离出的4种乳房炎奶牛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两种体外抑菌测定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复方二对乳房炎奶牛分离的4种病原菌的综合抑制效果较好。

1.2 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 方维焕[12]发现金银花、蜂胶注射液以及蒲公英、紫花地丁口服液能显著增强小鼠的细胞吞噬功能,尤以紫花地丁作用更显著,吞噬率比对照组高26%;从抗菌试验来看,除紫花地丁在1:4时没有抗菌作用外,其余3种药物在肉汤中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说明这些中药在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黄亚东等[13]将金银花、蒲公英等中药按比例混合,并以1%的比例添加于奶牛日粮中连喂7d,经淋巴细胞转化率、EAC花环形成率、Ea花环形成率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等免疫指标分析显示,由金银花等中草药组成的奶牛饲料添加剂能够明显促进奶牛机体的免疫力。张庆茹等[14](2004)报道,用党参、白术等组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分别按100、150、200g/d的剂量添加于奶牛日粮中,添加150g和200g的2个组在第16天时奶牛血液中淋巴细胞转化率、中性粒白细胞的吞噬率、白细胞总数、单核细胞、血清球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张淼涛等[15](2001)实验证明,当归、川芎等中草药可显著提高SI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力(P<0.05),并使乳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陈会良等[16](2005)将中草药添加剂按100和150g/d.头的剂量添加于奶牛日粮中,使两个试验组产奶量、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分别有了显著提高了,从而证明中草药添加剂可提高奶牛红细胞免疫功能。王秋芳等[17](2002)也证明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可使隐性乳房炎奶牛的红细胞免疫力明显提高。

1.3 抗炎作用 牛急性乳房炎主要以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游走为特点;慢性乳房炎以肉芽组织增生为特点,许多中草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覃杰等[18](2009)通过小自鼠试验表明,中药制剂“乳炎康”能有效对抗急性和慢性炎症,炎效果显著,且该药安全可靠。武瑞等[19](2009)用两种中草药复方方剂(复方1:蒲公英、诃子、王不留行、木鳖子、鱼腥草、板蓝根、通草。复方2: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当归、瓜蒌、牛蒡子、川芎、青皮、黄芩、连翘) 进行奶牛乳房炎的抗炎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方1、2对急慢性炎症各个时期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且复方1抗炎效果优于复方2。王新等[20](2004)采用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模型研究发现: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黄芩对炎症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张继瑜等[21](2005)也通过对老鼠进行抗炎试验证明中药乳源康注射剂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2 中草药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

2.1 预防奶牛乳腺炎 研究证明,中草药添加剂在提高产奶量的同时可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李新媛等[22](2008)选用黄芪、当归、党参、甘草、通草、王不留行等中药组成添加剂,在精料中按0.9%的剂量添加饲喂。结果发现,试验组在预防隐性乳房炎方面作用明显。武果桃等[23](2005)报道,中草药“通乳灵”,按2%的比例均匀添加于饲料中,对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效果显著,与西药组及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张淼涛等[15](2001)试验表明,用当归、川芎等组成的中草药添加剂,可有效防止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李鹤龄等[24](2004)应用“下乳涌泉散”(当归、花粉、白芍、柴胡、青皮、桔梗、木通、白芷、通草、川山甲(炮)、王不留行、甘草等),加工成散剂,按1%的剂量加入到精饲料中连喂21d。发现“下乳涌泉散”对隐性乳房炎有极显著预防作用(P<0.01)。朱海明等[25](2009)将北京生泰尔公司生产的中草药提取物“天然康”(主要成份黄芪糖)添加于奶牛饲料中进行防治奶牛乳房炎试验。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预防奶牛临床性乳房炎具有较好效果。

2.2 中草药治疗奶牛乳房炎 徐京平等[26](2010)用酒知母、酒黄柏、木香、乳香、没药、生地、忍冬藤、连翘、防风、荆芥、桔梗、瓜蒌、甘草组方,共治疗奶牛乳房炎56例,治愈53例,治愈率达95%。张敬礼[27]等(2007)将中草药添加剂按220g/d.头的剂量拌入饲料让病牛采食,15d后,经SMT检测,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83.3%。刘纯传等[28](1983)用复方蒲公英煎剂液内服治疗临床型乳房炎126例,总有效率为94.44%,病原菌转阴率为40.00%。张乃峰等[29](2007)将奶牛分为中药组和抗生素组(对照组),中药组在精料中添加中草药粉剂,结果中药组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由41.8% 降至3.13%,总有效率达到92.45%(P<0.05),对照组的乳房炎的阳性率由37.5%上升到51%。董发明等[30](2004)报道,由当归、王不留行、通草、蒲公英等组成的“乳必康”,对30头“++”及以上的阳性隐性乳房炎乳牛,按每头250g/d的剂量饲喂或灌服,隔日1次,连用3次,并用HMT试剂对乳汁进行检测,治疗后7d化验,治愈16头;治疗后40d化验,治愈27头,治愈率达90%。王振俊等[31](2006)报道,乳炎康注射液按0.05ml/kg体重的剂量肌注1次/d,连用3d,奶牛乳房炎治愈率可达73%,好转率达24%,总有效率97%。肖兵南[32](2010)报道,用“乳炎康”复方中草药透皮搽剂搽患病乳房基部,连续用药1周,结果显示,总治愈率达88.9%,同时降低了奶牛牛乳中体细胞数,并提高了产奶量。

由此可见,中草药在预防和治疗奶牛乳腺炎方面作用明显并有较大潜力。通过研究者们的努力,现已有多种产品出现,部分中草药制剂以及提取物已经在奶牛乳腺炎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疗效果与青霉素等抗甚至于还优于抗生素。由于中草药治疗腺炎是通过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菌功能来实现,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积极推广中草药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符合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对绿色食品消费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中草药的深入研究,中草药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实现绿色养殖和生产无残留乳制品发挥重要作用。

[1] 杨蕾, 葛国君等.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6): 346-348.

[2] 邢玫, 王振雄等. 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感染情况调查报告[J].新疆畜牧业, 2007, (3): 33-34.

[3] 白峰, 王文魁等. 22味中草药对3种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J]. 中国奶牛, 2010, 2: 39-41.

[4] 张宝静, 柯岩等. 中草药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畜牧兽医, 2010, (31) 5: 7.

[5] 代敏, 王雄清等. 绵阳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 中国兽医杂志, 2007, 43(3): 33-34.

[6] 张中文等. 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J].北京学院学报, 2002, 17(4): 45-47.

[7] 何静荣, 陈德威, 金贞姬, 等. 中药复方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茵的药敏试验[J]. 中兽医学杂志, 1986, 3: 9-10.

[8] 张为民 , 邢福珊等. 2株奶牛乳房炎分离菌的耐药性检测及中草药体外抑菌试验[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 18(5): 7-11.

[9] 喻华英, 陈伟等. 自拟中草药复方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体外抑菌试验[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3: 38-40.

[10] 刘珂飞, 李素霞. 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腺炎的体外抑菌试验及均匀设计在试验中的应用[J]. 中国奶牛, 2008(10): 40-43.

[11] 孟庆娟, 冯士彬等. 中草药及其复方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4): 257-259.

[12] 方维焕. 几种中草药对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 中兽医学杂志, 1991(1): 5-7.

[13] 黄亚东, 王仁雷等.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奶牛免疫机能影响的研究[J]. 中国动物检疫, 2008(25) 4: 23-24.

[14] 张庆茹, 李建国等.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奶牛免疫机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4(10): 22-24.

[15] 张淼涛 , 王秋芳. 复方中草药对隐性乳房炎乳牛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兽医科技, 2001, 3l(1): 24-25.

[16] 陈会良, 顾有方等. 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抗氧化能力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饲料广角, 2005, 7: 25-31.

[17] 王秋芳, 张淼涛等. 中药对隐性乳房炎奶牛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 2002, 23(4): 408-411.

[18] 覃杰, 李洪涛等. 中药复方制剂剂乳康散的抗炎作用及毒性作用研究[J]. 中国奶牛, 2009(12): 46-49.

[19] 武瑞, 连学昭等. 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复方的抗炎作用及毒性作用研究[J]. 中国奶牛, 2006, 9: 11-14.

[20] 王新, 张秀英.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兽药杂志, 2004, 38(2): 43-46.

[21] 张继瑜, 胡俊杰等. 中药“乳源康”药理作用研究[J]. 动物医学进展, 2005, 26(2): 77-79.

[22] 李新媛, 俞联平, 张林, 等.奶牛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其产奶性能乳品质和健康的影响[J]. 中国牛业科学, 2008, 34(4): 38-41.

[23] 武果桃, 牛国庆. 通乳灵提高乳品质量及防治乳房炎试验[J]. 中国兽医杂志, 2005, 41(12): 28.

[24] 李鹤龄, 张德权等. 中药“下乳涌泉散”加味对奶牛产奶性能及隐性乳房炎影响[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 西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418-423.

[25] 朱海明, 孙成根等. 中草药提取物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大群饲喂试验报告[J]. 中国乳业, 2009,12: 68-70.

[26] 徐京平, 许文兵. 中草药防治奶牛乳房炎[J]. 中兽医学杂志, 2010, 1: 30.

[27] 张敬礼, 王双山等. 自拟中草药方剂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试验[J]. 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6): 67-68.

[28] 刘纯传, 庄自新等. 应用中药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研究初报[J]. 中兽医医药杂志, 1983(3): 2-6.

[29] 张乃峰, 刁其玉等. 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乳房炎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奶牛, 2007(2): 2-5.

[30] 董发明, 王天奇等. 中药“乳必康”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试验[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 西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486-487.

[31] 王振俊, 张志俊. 中草药制剂-— 乳炎康注射液治疗乳房炎的效果观察[J]. 新疆畜牧业, 2006(2): 61.

[32] 肖兵南, 龚平阳等. “乳炎康”复方中草药透皮搽剂的临床治疗试验[J]. 中国奶牛, 2010, 6: 30-32.

S853.71

A

1007-1733(2017)09-0082-03

2017–05–01)

猜你喜欢

乳腺炎中草药蒲公英
蒲公英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蒲公英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中草药在缓解夏季猪热应激中的研究应用
结缘中草药
可以吃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