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的多种教法探究

2017-04-05路晓冰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法探究中学语文

路晓冰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延安716000)

【摘 要】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学得法与否直接相关。《雷雨》一课可用讲析法、质疑导读法、读写结合法、表演法等不同教法。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要因课而异,因班而异,因“我”而异。灵活运用教法,改变当前语文教学僵化死板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法探究;讲析法;质疑导读法;读写结合法;表演法

曹禺先生的名剧《雷雨》为笔者所钟爱,也为历届中学生喜爱。参加教学工作以来,听别的教师讲过,自己也教过多次。每教一次,教法总要作些变化、更新。这既非心血来潮,随便应付,更非为了猎奇。教应有法,却无定法。像《雷雨》这样的名剧,怎样教才更有吸引力,才更为合适、有效,这应该是语文教师努力探索的,因为教学效果的优劣与教学得法与否直接相关。《雷雨》一课笔者曾尝试用过这些教法。

一、讲析法:以人物分析指导学生分析语言

此法以分析人物为主,教师在指导同学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社会意义。以人物的分析来指导、带动学生分析品味人物语言。此法虽不算新,但只要教师能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而非越俎代庖,只要教师能紧扣文本循循善诱而非天马行空地架空分析,就完全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质疑导读法:利用疑问启发学生细读

经典名著之所以历久不衰,是由于其内容的博大精深,如同挖掘不尽的宝藏。像《雷雨》这样的名剧,就值得读者去细细品味,但同学们往往读了一二遍之后,就“自以为得之矣”,浅尝辄止,不肯细读深钻。不细读深钻,便提不出疑问;提不出疑问,便激不起解疑的兴趣和要求。因此除了鼓励同学们开动思考机器,多提问之外,老师也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一些疑问,这对启发同学细读深钻,是十分必要的。上《雷雨》时,笔者曾设计过这么一些疑问:1. 鲁侍萍见到周朴园,为什么不躲也不走,最后还要亮相?2. 周朴园打听侍萍的情况,为什么要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为什么说她是小姐,“很贤惠”?3. 周朴园听到侍萍活着的消息后,惊恐万状,与上面的关心侍萍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什么原因?4. 周朴园对鲁妈的三次询问(①你——贵姓?②你姓什么?③你是谁?),有何不同,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5. 认出侍萍后,周朴园是怎样一步步对付侍萍,解决问题的?6. 鲁侍萍该不该接受五千元的支票呢?这些问题看似很“小”,却往往被同学疏忽;其实,它们却耐人思索,可以以“小”见“大”,能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现在同学手里《教材全解》之类的参考书有不少,有些学生自以为什么问题都已经掌握。这个时候,老师应当来个“须教有疑”,这不仅有利于及时暴露思维的矛盾,激发求知的欲望,而且也是医治思维懒惰的一剂良药。以质疑导读法施教,效果是好的,学生是欢迎的。

三、读写结合法:读写结合让学生独立思考与阅读

读写结合法即“心理描写”或“潜台词”的方式。采用此法的目的是考虑要加强培养、训练同学们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使读写结合起来。《雷雨》是部话剧,原作中没有心理描写,这就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为此我曾要求同学仿照小说中心理描写或写人物对白“潜台词”的方式改写课文:①周鲁相见时,周朴园、鲁侍萍的心理活动;②鲁大海上场后,周朴园的心理活动;③见到周萍后,鲁侍萍的心理活动。同学们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心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根据要求,写成短文。然后同学之间传阅讨论,最后老师针對短文中存在的问题,对照课文给予讲评,把评习作同分析课文结合起来。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在读写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老师有的放矢地讲评,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表演法:表演剧情片段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中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的事总是乐于尝试,这种热情是成年人没法比的。记得有一次讲到《雷雨》这一课,就有几个“好事”学生跃跃欲试,要在课堂上表演此剧片断,笔者答应了。年轻人说干就干,风风火火排练起来了。他们热情感染了笔者,笔者和他们一起排练、说戏,他们表演的效果远远胜过笔者的一言之教。由此,笔者又想到了《雷雨》的作者曹禺先生,他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不正是一个剧社的骨干吗?教师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教书,教死书,还能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的曹禺吗?

从《雷雨》的几种不同教法中,笔者深深地感到: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要因课而异,因班而异,因“我”而异。所谓因课而异,首先要考虑一篇课文的特点:古文有古文的教法,现代文有现代文的教法;论文有论文的教法,说明文有说明文的教法;同是散文,《荷塘月色》教法是这样,《故都的秋》教法则是那样。其次,要从一单元几篇课文来考虑,那就要通盘打算,第一篇课文用了讲析法,第二篇就不一定还用讲析法。教不同课文应该像四时不同光景一样富于变化。所谓因班而异,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什么地种什么庄稼。有的教法在甲班可行,在乙班不一定有效。有的教法在A校可行,在B校却行不通。所谓因“我”而异,就是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出自己的风格。虚心向别人学习,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因学习别人而把自己的特长抹掉,岂不可惜!有的同学长于讲,就让他好好讲下去;有的同学长于导,就让他好好导下去。于漪、钱梦龙同为名师,一个可谓“煽情大师”,一个可谓“导读专家”,又有谁敢说他俩谁优谁劣呢?

笔者所谈的这些既不深也不新,但上述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却并不少见。《雷雨》一课有多少讲法,恐无法估算,其他课文自然也不止一种教法,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能进一步总结、改进,改变当前语文教学僵化死板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

猜你喜欢

教法探究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美文美教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培养初中生阅读习惯的方法探究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