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17-04-05龙猛
龙猛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的质量进行分析,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营造出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充分的尊重学生作为學习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所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不断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进行改革,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增加自主学习的内容,更加注重课堂的气氛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备课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不断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主要关心的问题之一。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合理并且循序渐进有层次
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的制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经过实践表明,在授课之前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学会合理、科学的制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探究的能力,不能仅仅的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侧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结构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针对这一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兼顾不同水平学生。如何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也是现阶段教师应当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在默写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学生对于语文成语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所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课后作业,这样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掌握。
二、教学氛围要民主和谐
有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只有在相对安全以及自由的状况下才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可见课堂上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量的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兴趣,比如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竖起大拇指,在讲课的过程中对学生微笑、点头等等行为都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活跃了课堂气氛,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教师的这些行为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步伐,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环境。
三、学生的参与度要高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当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当由原来的授课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模式,在课堂上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填鸭式的教学,被动的学习知识。比如说,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古诗词的内容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教给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课程资源的整合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除了书本上规定的知识以外,教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增加一些课外知识,这些课外知识的形式不拘泥于文字形式,可以是音乐形式,也可以是图片、视频的形式。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加深对于书本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发现那些与课程相关的材料,并对其进行筛选和整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呈现出来。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和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将生活中的材料与教学紧密的联系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时间要优化
这里所说的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学生能够学习的知识的多少,单位时间内学生能够学习到的知识越多,我们可以认为学习效率就越高。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的优化课堂的时间管理,通过不断的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不是通过课后让学生增加学习的时间来达到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琴.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0(3):11-15.
[2]胡华杰.奏响有效教学的旋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