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有效途径

2017-04-05刘畅

青年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提升途径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

刘畅

摘 要:高校辅导员全称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引领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本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和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思想转型升级、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提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自我修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提升途径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管理、健康人格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等重任。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生存现状却与高校蓬勃发展的要求存在差异。这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道德修养亟待进步。近日,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修订意见中新增五点内容,即:1、高校辅导员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高校辅导员岗位必须是中共党员;3、高校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4、要建立国家、省级、和高校三级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5、要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运用理论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规定》的修订不仅对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远的目标。

一、职业道德的定义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涵盖了职业人员(即职工)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和处理,是在职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有的社会道德现象。”[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规范在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职业中的集中体现,是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总和。在对这些原则和规范加以明确界定的同时,每个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也提出了适合自己高校育人理念的工作思路,其最终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成才培养的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现状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工作正以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高校辅导员不再以学生的班主任形象出现,而更多的要求高校辅导员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和心理、生活上助理师,陪伴学生成长,使之更好的走向社会。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已从过去的“高级保姆”、“救火队员”逐渐转变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践行者。高校辅导员既是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又是协调者,甚至在教师与学生中间充当服务者的角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并没有与高校发展的要求相接轨。不少高校辅导员依然对自身定位不清,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其原因在于: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不达标

知识结构不完善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不达标的首要因素。(以三亚学院为例)当前,三亚学院高校辅导员队伍共计71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仅为11人,占总体的15.5%,非专业学科背景占到84.5%;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并不少见。知识技能欠缺与专业化水平不高使得辅导员队伍忙于奔波却看不到成长与进步。加之职业能力薄弱,理论素养不足小则不受学生欢迎,大则影响学生三观的树立。

(二)学生成才需求旺盛,高校辅导员自我修养不足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根据麦可思研究数据显示:2013届、2014届本科毕业生认为母校的学生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多选):2013届毕业生有54%的人认为与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接触时间太少,而2014届毕业生选择这一项的有52%的人。2013届毕业生、2014届毕业生均有40%的人认为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解决学生问题不及时。另外,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态度不够好、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专业素质较低这两项的选择比率均在10%左右。[2]根据数据可见,学生工作的供需两端发生了不平衡,政策与现实出现了差距。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需走出表面化、肤浅化、细碎化的漩涡,全面梳理,分清主次,回归重点,才能提高效率和满意度。

(三)思政队伍年轻化,职业信念易动摇

从年龄分布来看(以三亚学院为例)目前,该校高校辅导员年龄分布为:31-40岁28人,21-30岁43人,90后高校辅导员17人。年龄分布普遍年轻,虽然年轻群体更易与学生沟通,但工作阅历少,经验缺乏,职业道德水平的领悟力普遍不高,由此导致在工作中,年轻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薄弱,理论素养不足。

此外,高校辅导员立足于高校,却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处于尴尬境地,他们继没有教学人员的中坚地位,也没有行政人员的晋升空间。这往往导致部分高校辅导员工作几年后急于转岗或继续深造,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前途渺茫。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修养有效途径

自身方面:

(一)提高道德品质,内省敬业精神

“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他们应当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要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3]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强调:“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學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4]师者,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前必先做到自我受教育。高校辅导员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事务的管理者更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品质,只有修正自身,爱岗敬业,才能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二)提高专业技能,内化自我修养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门学问,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教育的本身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高校辅导员工作看似四年一轮回,工作方式固有不变,但若高校辅导员自身不内化自我修养,顺应学生的变化,高校辅导员终究有一天要穷途末路,失去辅导的意义。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青年学生“领头羊”和服务者,除了应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外,更要不断内省自身不足,学习各领域知识,走在时代的尖端。

学校方面:

(一)建立思想导师平台,促进思想教育专家化

高校辅导员华丽转身为思想导师,并非简单的更名,而是职业生涯的一场实质性变革,要想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内涵建设。作为高校,从高校辅导员转变为思想导师,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搭建思想导师提升平台,明确思想导师工作方向,及自我成长空间,由“杂家”向专家化转变。真正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生活助理师、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创业指导师、社会化导师。

(二)健全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拓宽思政队伍职场路径

高校辅导员作为青年人政治思想的引领者和道德规范的培育者,更应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因此,高校应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在加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门槛的同时,对自身高校辅导员队伍拓宽职业发展路径。使高校辅导员队伍更加专业化,从而,帮助高校不断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2.

[2]麦可思.中国2013届、2014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数据.

[3]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1日.

[4]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1年12月30日.

猜你喜欢

提升途径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