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研究
2017-04-05周波周维方
周波 周维方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证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公安院校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展开理论研究。构建了由基础训练、基本技术学习、基本技术提高、技能发展和能力初步形成五个有机联系的阶段组成的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重点对训练程序、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与手段和训练负荷五个要素展开研究。
关键词:警务搏击;特警学员;五步程序训练模式;特征
警察职业属于高危职业,执法中当无法或来不及使用枪械或其他警械时,如果不具备较强的警务搏击能力难免受伤甚至是牺牲。从2008年至2012年,全国公安警察因公牺牲2 204人、负伤16 821人,平均每年因公牺牲警察441人、负伤警察3 364人。有研究显示,中国大陆警察每2次被袭击就有1人受伤,每28次就有1人死亡;同比,中国香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受伤、死亡人数要少很多。通过统计数据和大量案例可知,目前警察警务搏击能力存在问题。公安特警队员作为执行“反恐、防暴、处突”任务的尖兵,更要求具备较强的警务搏击能力。2005年公安部制定并下发了《公安特警队训练大纲》,将特警搏击规定为特警五项之一。
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关于警务搏击训练的系统研究成果甚少,关于特警学员警务搏击训练模式的研究还未见公开发表。因此,如何开展警务搏击训练成为公安教育、培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近十五年特警警务搏击训练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训练学、教育学和运动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构建了公安院校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希望能够为特警学员警务搏击训练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公安院校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理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和警察警务技能训练方面的专著、学术论文等为特警警务搏击能力五步程序训练模式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1.2.2访谈调查法
通过对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警务技能训练和有实战经验的一线民警、教官等的访谈为训练模式设计、训练过程控制和训练效果评价等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或直接参与训练效果评价。
1.2.3问卷调查法
对训练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和警务技能训练方面的学者、专家进行访谈,为解决训练模式中的阶段划分、时间跨度、训练目标设置和训练效果评价指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依据。
1)问卷的效度检验。为保证所使用问卷的有效性,问卷设计完成后向专家咨询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改,然后将修改完成后的问卷再次进行专家评价,并对问卷效度进行了检验,最后形成研究所需问卷。通过对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警务技能训练教官进行问卷的效度检验(表1),问卷内容效度检验中非常合理与比较合理占被调查者比例为81.8%;结构效度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非常合理与比较合理占被调查者比例为72.7%。因此,可以认为所设计的问卷效度比较高。
2)问卷的信度检验。对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的是重测信度法,两次检验之间时间间隔为13天,对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19.0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Kappa一致性系数值教练员和专家问卷为0.89,大于0.70,所设计的问卷信度较高。
1.2.4实证研究法
1)实证对象:南京森林警察学院2001级-2012级治安学(特警方向)、侦查学(特警方向)特警学员,测试对象为2010级、2011级共计257名特警学员。实证对象与对比对象(非公安专业同年录取的学生)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
2)實证设计
根据五步程序训练模式设计对特警学员开展警务搏击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评定。
1.2.5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对问卷设计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对按照训练模式开展训练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6逻辑分析法
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公安院校特警学员警务搏击能力五步程序训练模式进行设计和论证。
2.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构建
2.1警务搏击项目特点
警务搏击与体育项目中的徒手格斗对抗类项目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两者在技术内容构成上具有相似性,为满足“反恐、防暴、处突”等任务的需要,特警队员必须具备远踢、近打、贴身摔接控制的能力,在技术方面需要熟练掌握必要的拳法、腿法、摔法和控制方法,在体能方面要求最大力量大、爆发力强、速度快和动作敏捷,在心理品质和运动智能方面要求意志品质顽强、自信、果断、反应快和预判能力强。两者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的环境不同,警务搏击使用的自然环境非固定、具有复杂性,对象是凶残的犯罪嫌疑人,双方是在不对等的规定下进行的对抗;而徒手格斗对抗类项目则不同,它是在对等的环境下开展的一种比赛。因此,警务搏击运动的这种特性使得其训练过程也与体育项目中的徒手格斗对抗类项目有所区别。
2.2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制定依据与基本构成
警务搏击使用过程对公安特警队员的技能、体能、心理与运动智能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通过对入校时的公安特警学员与非公安专业学生进行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成绩比较可知,P值均大于0.05(如表4所示),入学时两者之问的身体素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在警务搏击技能、心理和运动智能方面学员也无储备。笔者在近十五年的特警学员警务搏击训练实践中,以特警学员现实状态和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为现实依据,以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分化、巩固到自动化”的运动生理学理论和运动训练学基本理论为理论依据,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原则构建了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
概而言之,公安特警學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是以人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时序性特征为基础,以实现阶段训练目标和学员身体机能现状为依据,将训练内容有序地、逻辑地分配到五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构成的训练程序中,并按照预定的程序实施警务搏击训练控制的样式。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主要构成要素如表5所示。
2.3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构成要素分析
2.3.1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的训练程序
通过训练实践构建并验证了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训练程序由基础训练、基本技术学习、基本技术提高、警务搏击技能发展和警务搏击能力五个相互衔接、逐层推进的阶段组成。训练时间跨度为3学年,在校历教学期间每周早晨出操3次,隔天1次,每次训练持续时间1.5小时,以体能和徒手技术训练为主;周一至周五下午训练5次(放假除外),每次2,5小时。每个阶段持续时间和学期分配情况如图1和表5所示。
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对训练程序及其训练内容组合模式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之和分别为85.7%、90.5%、76.2%、95.2%和81.0%,如表6所示。训练实践证明,训练程序及其训练所持续的时间能够满足训练任务的需求,设计合理。
2.3.2训练目标体系
训练目标对训练过程具有导向与控制作用,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警务搏击训练目标是训练过程顺利开展、取得预期训练效果的保障。在“反恐、防暴、处突”任务中,要求特警队员能够利用警务搏击技法快速、有效打击、制止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并最终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体能和技能是徒手格斗对抗类项群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核心组分,因此可知,体能和技能是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中训练目标的重要构成部分。研究中,通过训练实践和专家访谈构建了重点由体能和技能两个方面组成的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训练目标体系,如表5所示。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如表7所示),专家对各个阶段目标设置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为90.5%、81%、85.7%、90.5%和90.5%,所以可以认为训练目标体系合理、可行。
2.3.3训练内容及其组合模式
根据完成训练任务需要和学员身体机能现状,构建了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组合模式,如表5所示。基础训练阶段,采用“一般体能+基本功”的模式;基本技术学习阶段,采用以“基本技术+(一般+职业)体能”的模式;基本技术提高阶段,采用“单个或组合技术+(一般+职业)体能”的模式;警务搏击技能发展阶段,采用“单个技术或组合技术+(一般+职业)体能”的模式;警务搏击能力初步形成阶段,采用“实用技术和特长技术+(职业+一般)体能”的模式。根据警察实战需要,技术训练内容包括基本功、拳法、腿法、摔法、控制法、膝法、肘法,体能训练内容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一般体能和职业体能。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如表8所示),被调查专家对五个阶段的内容组合模式认为非常合理与比较合理的比例分别为71.4%、85.7%、71.4%、85.7%和76.1%,结合所培养的特警学员在实战中表现、用人单位评价,认为各个阶段警务搏击训练内容组合模式设计合理。
2.3.4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构成
训练方法是实现训练目的的办法和途径。运动训练方法在训练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训练目的与训练结果的中介。因此,在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训练中,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学员的现实状态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是学员警务搏击能力形成的基本保障。通过长期训练实践,构建了如表5所示的公安特警学员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体系。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如表9所示),被调查专家对训练程序中五个阶段的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安排认为非常合理与比较合理的比例分别为76.1%、80.9%、76.2%、71.4%和81.0%,结合训练实践证明,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选择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2.3.5训练负荷构成
合理的训练内容为特警学员的警务搏击训练提供了载体的支持,而要形成警务搏击能力,队员身体还必须承受科学、合理的训练负荷刺激。训练内容是通过训练方法手段来实现负荷变化的,而训练方法手段是以训练内容为载体进行操作的,它们之间是互相依附的关系,共同构成了负荷体系的两个方面。基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训练负荷制定以大周期即学期为基础制定,小周期和训练课的训练负荷安排在此基础上制定;训练负荷量度安排则以学员的现实状态、阶段训练目标和人体机能变化规律为依据。通过对多年训练实践的总结,以学员最好成绩或者期望达到训练强度标定为100%,构建了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训练的训练负荷,如表10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对训练计划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安排表示非常合理和比较合理的比例分别为66.7%、76.2%、71.4%、66.7%、76.2%和81.0%(如表11所示)。结合学期考核、专家评价和对用人单位的回访,认为这种负荷安排模式能够满足警察院校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训练要求。
3.结论
3.1公安特警学员警务搏击五步程序训练模式是以人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时序性特征为基础,以实现阶段训练目标的实际需要和学员身体机能现状为依据,将警务搏击训练内容有序地、逻辑地分配到五个相互衔接的阶段中而形成的训练程序,并按照预定的程序实施警务搏击训练控制的样式。
3.2训练程序由基础训练、基本技术学习、基本技术提高、技能发展和警务搏击能力五个阶段构成。
3.3训练目标则是采用五步程序训练模式对特警学员进行警务搏击训练,最终使学员具备较强的警务搏击能力。
3.4不同程序阶段训练内容构成分别为一般体能+基本功、基本技术+(一般+职业)体能、单个技术+(一般+职业)体能、(单个+组合)技术+(职业+一般)、实用和特长技术+(职业+一般)体能。
3.5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由训练任务决定,发展能力阶段训练方法以持续训练法、分解法、减难法为主,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完整法、加难法为辅;训练手段则以徒手练习、器械练习、空击、打沙包为主,对抗、条件实战、情景对抗和实战为辅。能力形成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则相反。
3.6五个阶段训练负荷量安排依次为中-大、中-次最大、最大-中、次最大-中、次最大-中、中-大;训练负荷强度依次为55%-65%、60%-75%、75%-90%、75%-90%、80%-95%、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