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朝鲜族乡土建筑文化研究

2017-04-05郭建英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朝鲜族保护

郭建英

摘 要: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的建设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汇集了人类上千年智慧的乡土建筑,在现代文明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渐渐失去了它的光芒,质朴、适用的乡土建筑使人们感到乏味和落伍,钢筋混凝土代替了乡村原有的绿色空间,它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度的人工改造,使乡村失去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乡土建筑被破坏,取代它们的是大广场、大喷泉、小洋楼。漫无章法的建设,使新农村的风貌平庸无趣,出现了千村一面、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乡土建筑正在一点一滴地消失!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保护和延承它们迫在眉睫。

关键词:朝鲜族;乡土建筑;保护;延承

1 朝鲜族

朝鲜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多数居民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汉语。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誉为“北方水稻之乡”。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朝鲜族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角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布依族和朝鲜族。

2 乡土建筑

“乡土建筑”英文名Vernacular Architecture,它的出处是《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宪章中表述,乡土建筑是社区自己建造房屋的一种传统的、自然的方式,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基本表现,是社会与它所处地区的关系的基本表现,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乡土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自发性和朴素性,由民间自行建筑,具有浓厚的乡村农家小院气息。乡土建筑包括乡土的住宅、祠堂、戏台、酒楼、商铺、作坊、牌坊、小桥等。乡土建筑本质上是乡土性在其岁月流逝中乡土精神和本土文化的外在显现。

3 乡土建筑的危机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区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构符号,如江南民居的粉墙黛瓦、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客家土楼、蒙古的蒙古包等,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但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以西方为典范的现代工业文明对我国的建筑风格产生影响。钢筋框架结构的人工物质环境随处可见,它阻断了文化与其生存环境的密切联系,大量的古村、古镇、古城被毁,乡村的面貌和建筑样式都在模仿城市建筑,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乡土建筑被现代化的小洋楼取代。毫无规划的建设,甚至不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风俗习惯,出现了千村一面、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这样的情况令人痛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教授也曾说过:“乡土建筑是乡土生活的舞台和物质环境,也是乡土文化最普遍存在的、信息含量最大的组成部分。然而乡土建筑优秀遗产的价值远远没有被正确而充分地认识,乡土建筑却在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被愚昧而专横地破坏着,我们正无可奈何地失去它们……”这是由于对传统的乡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不够造成的,因此保护与延承乡土文化迫在眉睫。

4 影响吉林省乡土建筑文化的成因

乡土建筑是没有设计师的建筑,它的成因有很多,既受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方式,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影响,又受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及建造工艺的制约。建筑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是各地区人文和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

4.1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包含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两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社会背景、经济、技术、民俗习惯、生活生产方式都是推动建筑文化发展的动力。

(1)社会背景。吉林省共计2700万人口,共有44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量的90.97%,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吉、图们、珲春等地;蒙古族主要分布在白城和松原市;满族以长春、吉林、乌拉街、通化、四平居多。吉林省物产丰富,平原地区有肥沃的黑土地,山区如白山市盛产“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市内有亚洲最大的山货市场,汇集了品种最齐全的长白山山货。

(2)民俗习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东北“三大怪”很有代表性,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由于东北地区冬天时间长,气候寒冷,所以冬天的时候都会在屋外用纸条把窗户的缝隙糊起来,糊在外面不仅保温,还不易被水蒸气弄湿。第二怪:养个孩子吊起来。一般都是把摇篮吊在房梁上,这样既不耽误大人干活又能抽空推一下摇篮来哄孩子。第三怪:大姑娘叼个大煙袋。几十年前东北妇女抽烟袋是很平常的,很多没嫁人的姑娘也叼着烟袋。还有歘嘎拉哈抛口袋、东北秧歌、二人转、渍酸菜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东北民俗,它也充分体现了东北人粗犷、豪爽、质朴、率真的性格。朝鲜族人勤劳、善良,信奉基督教者居多,非常注重礼仪,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平时喜欢用歌曲、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

4.2 自然因素

(1)气候特征。早期人们在建造房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自然因素,如温度、光照、湿度、气流等。当地的气候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居的整体形态和空间结构,在寒冷、干燥、刮大风的地区房屋通常会比较矮,房顶为平顶,屋身平整、敦厚。在高温、潮湿、多雨的地区房屋通常会很轻巧、通风。为了排水,屋顶会有坡度,同时为了防潮,底部会架空。吉林省地理位置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在欧亚大陆的东部,接近亚寒带。由于东部距日本海和黄海都比较近,气候潮湿,而西部接近蒙古高原,气候干燥,从东向西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呈现的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春季大风干燥,夏季雨多温度高,秋季凉爽怡人,冬季寒冷又漫长。

(2)地貌特征。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建造工艺落后,人们的改造能力自然有限,只能按地形、地貌建造房屋。坡度平缓的地带,建筑物布局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在坡度较陡的地带,建筑物布局会以竖向分布。延边地区的朝鲜族民居受咸镜道的影响出现了双间“田”字形的平面民居。长白山地区的朝鲜族民居受平安道的影响产生了大量的“一”字形的单间平面民居。其次,地质对民居形态的影响也很大,如浙江嘉兴的乌镇是最具文化气息的水乡古镇,民居就建在河边。还有陕北的窑洞,当地的黄土凝聚力强、土质坚硬,有久立不倒的特点,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中部,处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吉林省东西地貌形态差异显著,大致是以中部大黑山为分界点,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由东南向西北下沉,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类型。分为四个区域:东部长白山区,东部低山丘陵区,中部冲积、洪积台地平原,西部盐碱地、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

(3)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是建筑的基本原则,它不仅节约了建造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浪费。材料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风格与造型。吉林省地区的树木和土壤资源丰富,人们大多是从当地获得建筑材料,如松木、桦木、杨柳木和稻草等。由于吉林省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干燥且凉爽,家家户户都在房屋的整个地面铺设了火炕,这样可以起到抵御严寒的作用。朝鲜族沿袭了原有的风俗习惯,将语言、文字、信仰传承下来,并与中国各民族文化相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5 吉林朝鲜族民居的特征

朝鲜族民居的外观特征:整体造型优美雅致,屋顶线条柔和,屋身平矮,外墙通常刷白色涂料,屋顶分为草顶和瓦顶,草顶屋顶取材方便、施工简单,经济实惠,一般在城镇和农村大量使用。瓦顶以灰色瓦或黑色瓦为主,瓦顶的坡面较缓,屋脊两端及檐端四角都向上翘起,角脊与垂脊端部高昂,稍有曲形,筒瓦窄、仰瓦宽,瓦当花纹通常采用高粱花瓣。瓦顶在农村数量较少,在大的城镇较为常见。门与窗比例窄且长,使得整座建筑精致又有活力。大多数朝鲜族民居不分门窗,也就是说窗户可以当门通行,门也可以当窗户用,窗扇都是采用双扇,门扇一般采用单扇,也有个别采用双扇门。窗扇与门扇通常糊白色高丽纸,每年春秋各一次。大部分的房屋带廊,住人房间面积大、数量也多,只要走进房屋,第一个感觉就是一个很大的炕,传统做法是采用满铺式进行室内地面的保温。

朝鲜族民居的居住空间的可持续性特征:朝鲜族民居室内空间采用多功能性的使用形式,它根据方位称为“上房”“内房”等,不像其他民族根据功能称为“卧室”“起居室”。平面形式上分成长方形、正方形或“一”字形,起到起居、就寢、就餐、生活的多功能作用。

因为火炕文化的发展,现在大部分朝鲜族家庭还保留着坐式生活方式,是迄今为止,我国北方地区唯一保持席坐吃饭和生活的一个民族。因为有进屋脱鞋的习俗,形成了朝鲜族特有的以“鼎厨间”(即厨房)为中心的居住空间,这一点延边地区的朝鲜族民居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东北地区部分朝鲜族民居厨房空间的中心性不强,但和汉族、满族相比仍然保持了房间与灶台的开放性,用窗户或拉门把两个空间联系起来,厨房依旧是活动居住的中心。

6 乡土建筑的保护

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曾说:“作为乡土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物质环境的乡土建筑,正在迅速地走向灭绝。如果不赶紧下大决心抢救,我们将永远失去它们,那损失难道会比死光了大熊猫或者金丝猴小吗?”乡土建筑看似平凡,内涵却是博大精深,每一种民居都凝聚着当地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6.1 完善落实国家颁布的政策及法令、法规

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就已经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文化遗产作为城镇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也强调,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但现在的法令、法规尚未完善,保护的标准和对象尚待明确,一些珍贵的还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乡土建筑随时面临被拆毁的危险。所以,当地政府要尽快出台适应当地情况的专项保护条例,还要严格贯彻、认真落实,这样才能对乡土建筑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6.2 加大对乡土建筑价值的宣传力度

现代社会有很多种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口头、文字、网络等方式来宣传,还可以经常举办画展、摄影展来进行宣传,多举办一些富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唤起人们儿时的记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3 旅游与保护相结合

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还有助于宣传当地的乡土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乡土建筑。要避免盲目地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搞旅游开发,要做到旅游开发与乡土保护相平衡。

7 结语

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虽然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却使传统乡土建筑遭到了国际化建筑思潮的冲击,地域文化、民族特征逐渐消失。文章最后阐释了研究的意义及三项保护原则。乡土建筑是人类不可复制的、充满魅力的精神物质财富,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见证,保护并延承它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地区乡土建筑文化的成因及吉林朝鲜族乡土建筑的特征研究,使大家认识到吉林朝鲜族乡土建筑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从而进一步证明了乡土建筑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了解了乡土建筑的价值,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从而令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延承。

参考文献:

[1] 周立军.东北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阿莫斯·拉普卜特.宅形与文化[M].常青,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赵勇,骆中钊,等.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金正镐.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5] 卢迪.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朝鲜族保护
“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
朝鲜族初中生阅读动机的构成研究
跨界朝鲜族农乐的早期传入、分布及发展研究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KORE A TOWN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他有颗金子般的心:记朝鲜族“老关工”金道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