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设计方法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2017-04-05伏虎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环境设计

伏虎

摘 要:环境设计是高级的思维方式与实践活动,其中包含作为设计师个体反映出的思维方法和作为群体参与设计过程的工作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对于设计方法学的研究,有助于教师、学生和设计师提高此方面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到现代设计活动中。

关键词:环境设计;方法学研究;设计思维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80年代末,从各个美术院校的设计系和工科院系的建筑学专业分支整合而来的环境艺術设计专业,因为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及教学经历,因此对这个专业体现出了不同的理解。这种先天的差异导致此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的不同。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密切联系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无论是思维模式还是方法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其专业内涵得到了不断深化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师将致力于解决更复杂的设计问题,这就对专业设计人才提出了更细致、更严格的要求。然而事实上,由于艺术设计具有非理性的成分,但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讲它又必须受到某种严格规则的限制,而且在此过程中不能不考虑涉及的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这些科学和功能、艺术,以及审美多元化要素在多层次穿插交织的特点使设计行为更为复杂化。传统教育模式愈发反映出诸多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学生和设计师都要对此予以重视,并将设计方法的研究作为长期的课题。

1 基于设计工作过程的方法研究

环境设计的专业教学一般由基础课和专项设计课程构成,到了高年级,课程设置更倾向于“真题真作”和“假题真作”的模式,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战性。这一模式本身并无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由于该专业学生大都来自美术类考试,他们的文化素质、逻辑思维,理性的综合分析能力相对低较。同时,在教学上的师资储备、教学条件和实习基地相对缺乏,在专业理论建树和工程项目研究方面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设计水平难以突破。这些弱点在就业方面已经逐步呈现出诸多问题。其次,传统的环境设计教学多注重表现技法的传授和形式语汇的表达,当学生面对实际项目设计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实际指导设计实施的方法与步骤,感觉基础课程的学习与项目设计脱节,形式语汇难以建构。事实上,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在内的艺术设计各专业几乎都未开设专门的设计方法研究等类似的课程,所谓方法大多依靠教师个人的经验与认识水平。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对整个设计专业已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1 科学的工作方法

现代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交叉学科。首先,环境设计的成果是以工程项目的建造为结果和过程的。因此,凡是涉及工程项目设计和建造的所有环节都将成为环境设计关注和遵循的必须原则。它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没有一个科学、系统、整体的方法来支撑,这一过程很难得以推进。其次,在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又会有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相互叠加和展现。这更需要设计者具有冷静和睿智的头脑,运用一定的方法予以化解和实施。学校教育的问题是,这一复杂的动态系统由于不能及时得以评价或是由于片面的评价和引导,往往失去了真实的意义。方法成为设计过程中的注解,而非设计必须遵从的原则。在面对实际的项目设计时,盲从和慌乱成为普遍现象。

方法学,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简单地说,艺术设计方法学研究主要解决设计师面对设计项目时“怎么办”“如何开始”等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环境设计项目,其复杂的设计过程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规划(明确设计任务)、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明确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整体设计的进程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首先依靠科学的方法的介入和指导。例如,在初期需要有设计调查这一环节,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事实是,它往往被忽视或流于形式,甚至仅仅被作为设计表达的表面注解和方案阐述时的理由。原因是,设计者缺乏正确的调查方法和途径,结果自然是片面和“想当然”的,因此也就失去了指导设计的实际意义。例如,对于综合市场的改造这一设计命题,微观上从管理者、从业者和消费者不同的诉求和需要出发,和宏观上从社区文化、市场竞争力与整体环境形象出发。对于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介入方式与方法不同,得到的指向和结果就会相差甚远。其次,整体设计的进程模式还要依靠科学的分析和解读。问题都摆出来了,接下来要做的是分析和梳理出重要的数据和信息,逐渐整理出设计的理念和基本思路。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处理和分析数据,但不能为我们提供解决的方法,设计的进程再次回到了方法研究的范畴。科学的方法“可以将设计师从工匠的迷茫中解脱出来,从而投入工业的语境之中”。[1]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地位已经产生了变化,它不再将个性化和艺术表达作为首要条件,设计也不再是设计师一厢情愿的艺术表达,而是成为与委托方、其他工程师平等协作,参与并完成设计艺术生产的合作。这源于设计、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结果。因此,没有一个科学优化的工作方法,这一过程将会变得复杂。

1.2 系统与整体的工作方法

系统与整体的设计方法不仅是现代工业设计的重要原则,也可以成为其他设计领域关注和采用的基本方式。它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设计过程进行整体、全面的把握,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和各要素的关系,使系统获得优化。从系统的角度分析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条理、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设计全过程。

环境设计是复杂的、动态的设计过程,委托方意志的变化、投资额度的变化、市场反应的变化、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以及人力成本的增加,甚至施工环境的变化等,其间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设计的进程。这中间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思考、太多的环节需要关注、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太多的关系需要协调。因此,更需要设计师树立系统与整体的理念。整体性就是把设计过程中的任一对象看成各个要素,并按一定方式来构成的有机整体。作为整体的部分,要素与整体、环境以及其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系统整体呈现出各组成要素处于孤立状态时所不具有的功能和性质。因此,在环境设计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强调这种关系的存在,清醒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用科学性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的设计实践。学生也好,设计师也好主动地运用系统与整体的方法,从与人沟通的能力、谈判的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决断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等细节入手,以分析、综合、评价、执行的手段贯彻于设计各阶段,使设计的问题得以凸显、集中、深入和拓展,最终以优化与适合的方式完成。

2 基于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

设计方法学的研究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有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样,前者以观念与方法论影响后者,而后者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了前者的发展,它们在相互促进中得以共同发展。[2]包豪斯注重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把艺术设计看成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强调艺术设计和艺术的密切联系。艺术家与工艺技师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相互统一和相互转换的可能性。现代设计已经不是能由某个具体单一的工种或艺术家来独立承担的工作。乌尔姆设计学院强调全面发展的创造个性旨在擺脱“纯艺术家”的主观性,和“纯制作者”的狭隘性,从而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然而,乌尔姆设计学院试图把设计活动更多地建立在科学的推导和逻辑过程的做法,这又会导致对于设计师个体的艺术感受和认知的忽视。由于所处的时代语境和面临的问题不同,对于现代设计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包豪斯和乌尔姆学院都在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方面就艺术如何参与现代设计中给出了解释,进行了实践探索,但又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即忽视了作为设计师个体的思维方式的不断发展和进化。类似于将设计的过程定位于前提条件限定下的被动执行和流水线生产,忽略了艺术的创造性和艺术设计除功能之外的活力因素。

2.1 设计思维方法的分类

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都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发展的趋向却不同。

艺术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艺术设计思维的本质、现象、特征和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对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二是对艺术设计思维方法进行系统的整合研究。现代设计的科学本质及其目的性规定了设计思维的逻辑定向,即通过对各类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的理性分析和理解,从而在设计中体现这种需要、目的或价值。其特点是把直观或经验所得的东西通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定理、原理等,使人的认识由感性个别到理性一般再到理性个别。逻辑思维在创新中对发现问题、直接创新、筛选设想、评价成果、推广应用、总结提高等环节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形象的创造要求艺术思维发挥独特的作用,只有综合的思维方式才能解决设计中的具体问题。这种综合性体现了设计思维的辩证逻辑,即处理好抽象与具象、理性与感性、分析与综合、历史的与逻辑的、人与物等关系。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统一的产物。在思维的层次上,设计思维必然包含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特点,或者说是这两种思维方式整合的结果。

2.2 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

研究设计理论,必须研究方法上的处理方式、创造性的观念和艺术的表现手法。如果说目的性、实践性和规律性是一般方法的共性特征,那么情感性则是艺术设计方法最显著的个性特征。设计方法学涉及众多领域,是对设计方法的再研究,所以要尽可能多地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从更加宽泛的视角对问题加以定性,以新的视点审视设计问题,避免过早定论,脱离以往的做法,实施转化思路等。在各种复杂的设计过程中,科学的抽象思维得到的结果必须用形象的方式展现和反映出来,它最终仍是一个形象的建构问题。因此,艺术思维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自始至终地存在着,而且起着主要的或决定性的作用。发散思维针对所给信息而产生的问题,要尽量从各式各样的角度去解读。它是一种跳跃式思维、非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围绕一个问题,从已有的信息出发,从不同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探索,从而获得众多的解题设想、方案和办法的思维过程。设计师可以对设计要求给出自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设计目标,提出设计创意。从范畴化的角度来看,在谋求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创造出新的环境设计范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思考过程中,着眼于设计要求中心要素的思考容易受到既成概念的影响而落入惯性思维,运用周边要素开展的思考则表现出一种扩张的态势,并能从中找到更合适的设计方案。

3 环境设计方法的嬗变

以科学理性为基础的传统认识论通过彰显“智慧之爱”并未将认识论引向解放。在克服科学认识论弊端的前提下,认识论研究领域中各种学说不断涌现。其中,生活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在批判科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其理论体系。生活认识论是“生活世界观照下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关注的焦点转向人们生存的现实感性的生活世界”。社会认识论是“关于人们怎样认识社会的哲学学说,它以人们认识社会的认识活动为对象,考察人们认识社会的特殊活动结构、进化过程和特殊规律”。社会认识论关注的是知识的产生及其社会性。从关注理性哲学的科学认识转向关注人的生活和社会的认识,是认识论研究的层次深化和思路转换,开启了更广阔的认识论研究视域。这一转换为理解知识和知识的产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有效地指导了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开发,从而促进知识创造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知识创造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在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以及学习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在以新认识论为基础的知识建构论、学习扩展论和知识创造模型论、科学知识社会学等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

社会的发展使工作任务越来越强调知识性、跨学科性和复杂性。“如果不与他人合作,单个人几乎不可能独自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同样的,“学习也是一个高度互动和动态的过程”。在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应考虑到这些特点。学生应在学校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协同工作从而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简单地将学生分组并告诉他们在一起工作,不意味着能够自然地发生协同合作。当前的学习环境设计没有过多地考虑如何有效地调节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使每个人都能为获得成功作出充分的贡献。人类的特质之一是能够集合共同的智力资源,一起解决问题,从而将创造知识的过程建立在群体协作的基础上。但现有的学习环境设计“缺乏分工合作与整合工具”。

人类始终跋涉于认识世界的旅途中,从对外物的认识到对自身的认识,体现出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深化。认识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知识,因此认识论与知识论在某种意义上是统一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环境理论,因而不同的学习环境理论必定以某一认识论作为支撑。在当下,基于不同认识论基础上的学习环境设计正表现为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再到“以协同创造知识为中心”的发展轨迹,即从知识共享走向知识创造。因有理论的支撑和现实的需要,知识创造基础上的环境设计必将成为环境设计的主流形态。

4 结语

设计方法学是一门动态发展的综合学科,对其研究与实践应紧跟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创新。正确处理好教学改革中科学与艺术、经验与分析、定性与定量、创造与适合等的关系则为关键。把空间形态、构成与人的行为状态的研究作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出发点与研究对象,将现代设计方法论的研究体系与方式引入教育模式的探讨,改变原有的以院校学科优势、地域特征、教师经验、感性认识为依据展开的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以动态的、发展的、系统的理论支持来研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并逐步形成基于系统理论指导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敏.设计Or艺术——乌尔姆设计方法初探[J].创意与设计,2010(02).

[2] 郑建启.艺术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凌继尧.世界艺术设计的若干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

[4] 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环境设计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设计艺术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