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文本中的明星形象建构:一个实例的追踪

2017-04-05赵瑾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周星驰

赵瑾

摘 要:明星是在不同文本的传播中建构的,明星形象在互文本中产生。周星驰作为一个走红后几十年仍影响着几代人,并且直至今日仍拥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的超级明星,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本文将通过具体的现象厘清和分析这一问题。

关键词:互文本;明星形象;周星驰

0 绪论

当今世界大众传媒高度发达,我们生活在各种媒介之中。因为个体对世界的认知相当有限,所以必须通过大众传媒来感知世界。但是,在大众传媒出现和兴盛之后,出现了一个突出的现象,那就是明星的出现和流行。随着明星出现在各种传媒文本之中,并通过不断的重复表现为我们所熟知乃至喜爱,明星就像我们生活在传媒文本世界中的朋友和家人,让我们产生了期待和信任感。

针对“明星”一词,英国学者理查德·戴尔说:“我们从来都不直接把明星看成真实的人来理解……明星存在于电影以及其它媒介的文本当中,是被结构的多义体。”[1]而美国学者罗伯特·C.艾伦和道格拉斯·戈梅里也有类似表述:“公众并不直接‘认识某个成为明星的银幕外真人,他们知道的仅是通过各种来源……传播出来的那位明星的特定表象。”

本文更关注媒介文本如何建构明星形象,继而产生了何种意义。大众传媒建构明星形象的一个突出策略是流动,即明星穿梭于不同的媒介形态和媒介文本中。明星形象是一种多元文本互相指涉之后的产物。

作为文化研究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又被译为“文本间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2]引入互文性的概念是希望强调明星形象是一个复杂体,同一明星的不同文本之间、不同明星的文本之间、不同时代的明星文本之间乃至明星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都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关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互文本场。

本文将以周星驰这一明星作为实例来分析明星形象是如何在文本间建构、分野和缝合的。之所以选择周星驰,是因为其自20世纪80年代走红以来历经几十年,仍旧具有极大的票房感召力,受到了中国几代人的喜爱,是十分典型的明星现象。本文对周星驰的形象分析主要分为银幕内、外两部分。

1 银幕中的周星驰

自1988年出演电影处女座《霹雳先锋》以来,周星驰20多年来出演并主演了大量电影作品,塑造了诸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电影角色。本文将以这些角色为基础,分析周星驰的银幕形象。

第一,一以贯之的正面形象,有缺点的英雄。纵观周星驰主演的几十部电影作品,塑造的诸多人物形象中未曾有一个反派。不管周星驰饰演的角色如何搞怪、如何无厘头乃至如何充满了各种人性的局限和缺点,或许没有那么崇高伟大,但是,这些角色都被赋予了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认同和肯定的正面价值。以《整蛊专家》为例,片中周星驰饰演一个专门用各种低劣手段捉弄他人的整蛊专家——古晶,他被反派雇去捉弄宅心仁厚的车家父子,这时他在故事中虽处于反派一方,但他身上有着聪敏、幽默和想象力丰富的正面形象的特点。

第二,无厘头式的风趣幽默。无厘头的风格特征是周氏电影普遍存在的风格特征之一,尤其在早期大量产出的喜剧片里十分突出。虽然后期周星驰电影不再过于追求低俗、搞笑,搞笑的任务也更多地从周星驰饰演的主角上分配给其他配角,但其电影仍然在总体上延续了之前创立的无厘头风格。这种风格在角色塑造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跳脱的、随意的话语。在周星驰电影中,角色,尤其是担任制造笑料的主要角色,其说话方式常常是不按逻辑和所处环境,说出具有制造笑料功能的话语。[3]二是人物想法和行为的出格和怪诞。这些行为的出格和夸张,一方面是为了制造笑料,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对权威、正统和严肃的反讽、解构和嘲笑。比如在《国产凌凌漆》中,凌凌漆向李香琴展示自己改装后的各种器具,把剃须刀改成了电吹风、把手提电话改成了剃须刀等等。

第三,为理想艰辛奋斗的底层平民。综观周星驰电影,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强烈的市井气息以及一种浓厚的底层心态。这不仅体现在那些讲述底层故事的影片中,如《喜剧之王》等,也体现在那些讲述上流社会的故事中,如《大内密探零零发》,这些影片里充满了底层对上流社会的想象,以及市井平民对上流社会的解构和嘲讽。可以说,在周星驰电影中,底层主角的命运是非常残酷的。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总结了周星驰银幕形象的四个面向:有缺点的英雄、无厘头式的风趣幽默、为理想艰辛奋斗的底层平民以及回头是岸的浪子,这些侧面互相交叉、互相影响,形成了周星驰多面、复杂和独特的银幕形象。

2 银幕之外的周星驰

这一部分根据电影之外大众媒体对周星驰的报道来分析其形象。在电影之外,大众媒体是人们认知明星的唯一方式。对大众媒体进行内容分析,能有效地判断媒体建构了怎样的明星形象。

第一,大众文化偶像。周星驰自走红以来,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作品。并且借助这些成功作品的影响力,他已经成为几代人文化记忆以及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是几十年来最为流行的大众文化偶像。他不仅登上了《时代周刊》,还被国内外学界反复研究和讲述。正是周星馳作为大众文化偶像的巨大影响力,让学界看到了研究“周星驰现象”的巨大价值和意义。

第二,喜剧之王。周星驰从影20多年来,一直坚持拍摄喜剧,将无厘头喜剧推至大江南北,引领了整个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截至2016年,他主演的电影6次打破了香港地区的票房纪录,并有8部电影获得了香港年度票房冠军。并且,他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执导的《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鱼》都打破了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自周星驰电影大获成功以来,媒体就将“喜剧之王”这一称号赋予了他,并且多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媒体不断重复和强化,周星驰几乎等同于喜剧之王。

第三,从社会底层一路艰辛奋斗而来的超级明星。周星驰成功之后,媒体报道他的时候,大多喜欢讲述他出身底层、从小贫苦,数次考演员班落榜,考入之后一直只能跑龙套以及做儿童节目主持人的经历。经过媒体无数次的报道渲染,稍微了解周星驰的人,都知道他的这段艰辛经历。

第四,“刻薄寡恩、众叛亲离”的成功者。这一形象主要来自周星驰之前的合作伙伴对他的炮轰。比如王晶说“他是真小人,周星驰是伪君子”等。这些报道乃至传闻一直在大众媒体中流传,建构了周星驰一种“刻薄寡恩、众叛亲离”的形象。

3 结语

不管是在银幕内还是在银幕外,周星驰都塑造了多面的、独特的以及极具辨识度的明星形象。这些形象互相影响、互相建构,一个丰富的、多层的、具有人情味的周星驰便建立了起来。首先,这样一个明星形象使其能够以多样的特质吸引大量的观众;其次,周星驰能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而不显违和,最终在众多成功电影的加持之下,周星驰这一形象便具有了极高的商业价值。由此,周星驰便成为华语世界几十年来较成功的明星形象之一。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戴尔(英).明星[M].严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9.

[2]王瑾.互文性[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3]陈晓守,陈静.周星驰搞笑明星还是文化英雄[N].南方人物周刊,2004-11-03.

猜你喜欢

周星驰
周星驰愧对贤内助,一句情话求偿7000万
周星驰: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周星驰 岁月没有饶过我
从周星驰电影看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发展史
越看越心酸的周星驰电影
没有谁是躺着成为谁的
究竟是神是鬼
周星驰让爱情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