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希腊悲剧中的自由与秩序

2017-04-05李响

艺术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古希腊自由

李响

摘 要:本文对依迪丝·汉密尔顿所著的《希腊的回声》一書中提到的“自由”予以定义,并引发思考。笔者仅对该书的第一章内容作发散性的联想,通过古希腊的悲剧,以索福克勒斯所创作的《俄狄浦斯王》为例,探究在古希腊的悲剧即将步入鼎盛的时代即古希腊哲学就要迎来苏格拉底的时代,希腊人对于自由的定义与理解。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自由;《俄狄浦斯王》

依迪丝·汉密尔顿所著的《希腊的回声》的第一章就提到了古希腊的“自由”这一概念,引起笔者对这一概念的探讨,并选取书中少有提及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概念。

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尼采在希腊文化的两种力量之间作了一个对立的划分:一方面是集体的、原始的、富有情感的狄俄尼索斯主义,另一方面是个体的、雅致的、智力的、艺术的、审美的阿波罗主义(古典主义)。古希腊悲剧一般认为起源于酒神祭祀。在祭祀中,合唱队会表演祭祀酒神狄俄倪索斯的“酒神颂”,“酒神颂”发展到后来,逐渐扩大到神话和英雄传说的范围,成为一种固定的叙事体。而酒神狄俄倪索斯是在“Eleathrae”村得到其“酒神”的称号的。在希腊文中,“Eleathrae”与“自由”(eleuthria) 相近,而且它的另一个称呼是“Lysios”,意为解放者。

亚里士多德全面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第一个给出了悲剧的明确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1]他的这一定义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范畴的基础。

在所有的古希腊悲剧中,主角都是英雄人物,在整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关于古希腊悲剧的范式。文学创作本就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风气,也就意味着古希腊悲剧体现着当时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仅从“自由”这一视角切入,希望从古希腊悲剧中窥见古希腊人对于“自由”的看法。

1 俄狄浦斯的“抗争”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认为是埃斯库罗斯的作品。其可能写于公元前480年以后,上演于公元前465年,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将使用火的秘密泄露给凡人,从而招致宙斯的惩罚。公元前431年,欧里庇得斯创作了《美狄亚》。美狄亚是希腊神话中的科尔基斯公主。美狄亚被爱神之箭射中,与寻找金羊毛的英雄伊阿宋一见钟情,帮助伊阿宋盗取羊毛并杀害了自己的亲弟弟。不料对方后来移情别恋,美狄亚由爱生恨,将自己亲生的两名稚子杀害以泄愤,最后酿成了悲剧。

从以上两个古希腊悲剧最为代表性的作品中,可以从侧面窥见整个古希腊悲剧的一个核心命题——“抗争”。下文就具体到索福克勒斯所创作的《俄狄浦斯王》这一悲剧中的主人公的“抗争”。

故事的开头就有了一个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东西——“神谕”。这也正是古希腊悲剧中,主角或者说英雄们所要抗争的东西,换一种说法,“神谕”就是“命运”。

拉伊俄斯年轻时劫走国王珀罗普斯的儿子克律西波斯,拉伊俄斯因此遭到诅咒,他们家族的命运也就由此开始了。当事人拉伊俄斯为了逃避命运,他抛弃自己的孩子,令其曝尸荒野。但是,命运使然,婴儿辗转到了科林斯国,国王把他当作亲生儿子般抚养长大。在异国长大的俄狄浦斯在德尔斐神殿里得到了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谕”。故事的第二个“神谕”出现,这也是故事的主线。俄狄浦斯得知自己的命运是“弑父娶母”,于是,开始同命运抗争。他离开了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去,却不知这仍是命运的安排。俄狄浦斯流浪到底比斯附近,失手杀了马车上的人——拉伊俄斯,故事最开始的“神谕”被印证了,拉伊俄斯被自己的亲生孩子所杀。到此为止,拉伊俄斯的抗争失败,他没有摆脱“神谕”所带来的命运。

之后,俄狄浦斯体现出了英雄的一面。当时的底比斯城被人面狮身的兽斯芬克斯所困。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著名谜题使得底比斯城脱困,继而获得王位并娶国王的遗孀伊俄卡斯忒为妻。至此,第二个“神谕”也被印证:俄狄浦斯杀了自己父亲,解救了底比斯,继承了王位,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生了两男和两女。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那么即使“神谕”已经应验,但是主角自身并不知道,对于主角来说或许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命运并没有就此结束。

俄狄浦斯统治下的底比斯不断遭受灾祸与瘟疫之苦,阿波罗的“神谕”又一次降临。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发现了自己真实的身份,知道自己最终没有逃脱命运。随后,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忒自杀,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双眼,并主动请求流放。底比斯摆脱了灾难,但俄狄浦斯与命运的抗争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2 命运与自由的概念

“古希腊悲剧的表现主体并不在于悲剧性的故事本身,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这个说法源于古希腊悲剧的取材往往来自神话或是英雄传说。但是,回顾古希腊悲剧巨作,不难发现“英雄主义”仅仅是其所要表现的一部分。“英雄”即是“凡人”的代表,“英雄主义”并不仅仅代表那些英勇的战士们的个人理念,而是当时普通人的共同心声。一部悲剧故事发展本身,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本身。

在古希腊,神学的影响很是浓重(这里的神学是经过文学建构了的原始宗教信仰)。凡人就好似诸神手中的玩具,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命运三女神就已经编织好了属于他们的命运,无法违抗。这种命运论的观点,曾经流行一时。

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们,不论人神,不论男女,都必须与命运进行抗争。他们所抗争的对象或许不同,所抗争的过程、方法或许不同,但是他们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着——所有古希腊先哲们所探索的最终目标——“幸福”。而这个抗争的过程,是对现有外部环境或是命运抗争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追求自由的过程,是一个呼喊自主话语权的过程。也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之中,那些悲剧人物都是自由的,他们并不是诸神手中的玩偶。那么,对于俄狄浦斯,也可以这么认为:“他是个自由的行动者,自残和自我放逐都是自由的行动。”[2]英雄人物的抗争过程,实际上就是彰显英雄本身的自由信念的过程。依迪丝·汉密尔顿也同样在《希腊精神》[3]中说:“悲剧是希腊人首创的,因为在希腊,思想是自由的。”在这个问题上,现当代悲剧学者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在众多的古希腊悲剧中,无数英雄在他們短暂的一生中起来反抗诸神、反抗命运,追求从精神到肉体的自由。这种追求自由、想要保有自由的理念,也正是当时的智者们所关注的。可是,正因为是悲剧,所以最后英雄们失败了,但他们的失败并不代表他们又回归到了原来的命运中,不代表他们的努力毫无用处。相反,悲剧的主人公们到最后必须接受一种新的秩序,一种新的束缚。相对于现实而言,“神谕”所代表的传统的自然法受到了挑战,新的理性的法律体系开始被构建起来。这就如同《俄狄浦斯王》的结局:人民最终摆脱了苦难,形成了新的统治阶级,也形成了新的秩序。

“悲剧在发出一声悲叹之后,其创作意旨并非指向‘悲观。人付出了血的、泪的、生命的、爱的代价后,在悲剧的天幕上有霞光四射。古希腊的‘悲剧先于‘喜剧而产生,这是事实。艺术的生发,或许与每个民族的心理承受相适应……社会人生的不完美得到揭示,苦难的警钟开始敲响;人对神的、命运的、自身局限的挑战,也拉开了序幕。哭泣过,再欢笑,这欢笑才更灿烂。”[4]

3 自由与法制的理念

上文中所提到的古希腊悲剧的创作时间都集中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这个时代正是古希腊文明开始走向巅峰的时期。公元5世纪初,伯利克里的时代尚未到来,而希腊文明已走到十字路口——一个来自东方的庞大帝国正在不断地进犯西方。对于希腊人来说,可能东西方对决的导火索就从海伦被拐到特洛伊的那个遥远的年代开始。然而历史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当萨拉米斯的希腊人看到正在溃逃的波斯舰队的时候,希腊人明白,一个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得希腊人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并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战争进程和结局对雅典城邦制度的发展和对外扩张影响尤深,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和奴隶制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古希腊的哲学已处在了前苏格拉底时期和苏格拉底时期的交界线上。认识论开始盛行,哲学的重点从宇宙论转到了人类学,即对人自身的认识与追问。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智者学派的出现让人的观点聚焦到了人本身上,而不是再去追问、寻求那虚无缥缈的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构成以及世界的运行。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泰戈拉就强调人自身的作用,他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在古希腊的悲剧中,英雄为了打破束缚肉体的现实枷锁,为了追寻自由而竭力爆发出了灵魂、精神上的光芒。在那时,希腊人明白了他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叫做“自由”。在希罗多德的记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你们不知自由为何物,一旦你们懂得了,即便手无寸铁,也会为自由而战的。”

“西方世界找到了从自由走向秩序的路径,这应归功于希腊人的发现。希腊人宣扬自由,同时也稳妥地界定了自由的边线。”[5]任何时候都没有绝对的自由,在自由这方面,希腊人有自己治理自己、参与控制自己生活过程的欲望(积极自由),同样有着希求一个能够自由行动范围的欲望(消极自由)。修昔底德记述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对于那些我们放在当权地位的人,我们服从;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弱者的法律,那些虽未写成文字、但是违反了就算是公认的耻辱的法律。”[6]在希腊人追寻自由的道路上,理性与秩序并没有离他们远去,如同悲剧中的英雄们到最后仍无法真正地脱离神的掌握,获取完全的自由一般。希腊人完美地界定了自由的边线。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9.

[2] E. Segal . Greek Tragedy[D] . Oxford University,1983:183.

[3] 依迪丝·汉密尔顿.希腊精神[M].葛海滨,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194.

[4]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故事[M].魏贤梅,译. 2007:4.

[5] 依迪丝·汉密尔顿.希腊的回声(第一章)[M].曹博,译.华夏出版社,2008.

[6]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商务印书馆,1960:131.

猜你喜欢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自由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
《俄狄浦斯王》与《海边的卡夫卡》人物比较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