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企业“家”文化 提升员工幸福感

2017-04-05曲秋平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幸福感公交青岛

曲秋平

青岛公交集团1.63万多名员工的“家”是怎么经营的?事关员工利益的事让员工当家做主、民主管理;事关员工形象的事按员工的形体选料配色、量体裁衣;事关员工发展的事,为职工搭建平台,助其成长成才;事关员工面子的事,用心体贴,礼多不拒,让员工有尊重;事关员工困难的事,企业出手救助,员工伸手互助,让员工得真爱、倾真情;事关乘客的事,倡导公德美德,营造社会爱心……温馨之家大家建,幸福感受大家享。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只有让员工在企业有“家”的感觉,企业文化建设才算成功,企业才能茁壮成长。近年来,青岛公交集团提出创建“幸福公交”的目标,针对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让员工在快乐中迸发工作激情,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幸福共进。

坚持民主管理让员工有“主人感”

青岛公交集团是市直国有大型企业,现有员工1.63万余人,公共汽、电车5300余辆,出租汽车1000余辆,开通运营公交线路260余条,线路总长度近5000公里,线网覆盖中心城区及县域,公交车辆年行驶总里程2.3亿公里,年客运量7.6亿人次,中心城区客运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集团辖属20余个生产经营单位,企业规模名列全国计划单列市同行业前茅。

企业是员工的家,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保障员工的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员工才会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中,青岛公交集团把保障员工利益作为事关企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来对待、来落实,重视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不断提高公交员工的主人翁地位。集团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一方面有效发挥职工代表通过职代会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职代会这种形式提供企业管理法律依据和提高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同时还创新制定了以基层路队为单位、以员工关心的生产指标和工资分配为主要内容的“联席会”制度,每月召开以一线民管员为主要成员,公司、路队领导共同参加的联席会,一事一议讨论通过,签字生效。由于一线民管员的直接参与,拉近了员工与管理人员的距离,增强了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员工当家作主的意识。同时,完善员工关心的和涉及企业员工利益的工资、人事、奖惩、评比等16项公开内容,使员工在和谐、共赢的氛围中认同和参与“家文化”建设。

建设“家”文化让员工有认同感

青岛公交集团坚持创新理念,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丰富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注重用愿景鼓舞人,用精神凝聚人,用环境培育人,使员工在陶冶身心中提升幸福感。在实践中,集团创新了彰显公交特色、体现公交服务本质的青岛巴士文化,以“天下为公、君子之交”“创新服务、履行责任”“尊重每一位乘客,关爱每一位员工”“诚信、创新、责任”等一系列文化理念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和工作行为全过程,使企业文化的核心内质更加集中明确。注重推进公交品牌标识标准化、规范化,在公交车身形成统一的品牌标识、标色、图案,逐步实现公交车辆外观标识统一,车厢文化内饰的统一,使公交车成为品牌文化的形象载体。同时,不同岗位员工的应季工装、肩牌、臂章等外饰成为展示青岛巴士文化的重要元素。通过企业“家”文化建设,引导全体员工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法,为乘客提供安全、智能、低碳的公交出行服务,建设让政府放心、市民满意、员工幸福的公交企业。

搭建成才平台让员工有成就感

为员工搭建梦想舞台、创造成才机会,是精神工资的支付,员工会因为成功而幸福,因为幸福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投入。实践中,青岛公交集团通过开展技术比武、技术创新、文体比赛、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员工展示才华、岗位成才、岗位奉献搭建平台。集团连续多年开展“日新巴士杯”“青岛巴士杯”技能比武活动,以赛促训、赛训结合,营造了员工比学习、练技术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一批“问不倒”“活地图”“公交线路一口清”“省油大王”“青岛巴士之星”等先模典型,特别是一些青年岗位能手脱颖而出,为企业服务品牌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企业已经有驾驶技师118名、高中级驾驶员2815名、高级修理工553名。同时,集团出台《“五小能手”申报、评审管理办法》,先后在安全、运行、服务、技术、管理等方面评选出的五小成果600余项进行了表彰奖励。另外,集团每年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职称评审和考试,通過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各级领导干部。多年来,集团先后培养全国级劳模6名、省部级劳模9名、市级劳模64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8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7名。企业先后提拔了328名先模走上科级、处级等管理岗位,有的还走上了集团公司的领导岗位。因为企业有了科学先进的考核、选拔、晋升机制,畅通了员工晋升通道,使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工作起来有奔头,有成就。

提高员工福利让员工有获得感

“幸福感不是说出来的,是从员工心中自然迸发出来的。他们开心、幸福,工作起来也就心畅劲足。”针对员工的幸福感,青岛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海滨这样表示,企业要通过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加强文化塑造,提升一线员工的社会形象,让员工更有尊严。实践中,集团公司一是坚持每年提高员工工资待遇,并在春节、中秋节、元宵节3个节日,为全体员工发放节日慰问品,为每一位员工发放生日蛋糕。二是提高员工工作餐标准,实现统一配餐,增加餐后水果,注重营养搭配,让员工快乐就餐,开心工作。三是为全体员工配发了一年四季系列工装、皮鞋,展示了公交员工的精神风貌。四是集团每年组织开展一线员工“疗休养”活动。仅2016年就组织了460名驾、乘、修和保洁等一线先进员工参加员工疗休养活动,组织1100名员工参加免费健康体检。为万余名员工缴纳员工医疗互助保险共计百万元,为女员工缴纳特殊疾病互助保险共计20余万元。建成6个“爱心妈妈小屋”,为哺乳期的女员工和女乘客提供了人性化服务。企业的福利待遇的提高,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劳动热情,夯实了员工幸福生活的基础。

做好员工帮扶让员工有归属感

青岛公交集团积极构建以关爱员工为核心价值的关怀文化,坚持送真心、付真爱、倾真情,使情感沟通更直接,服务员工更具体,让员工在企业的关爱中提升幸福感。基层党组织主动贴近员工,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及时消除员工的思想包袱。工会组织大力开展员工慰问和帮扶工作,使员工感受到了来自集体的温暖,增强了员工对集体的归属感。2016年集团公司累计投入资金2460万元,为员工办实事、解困事,妇女节与40余名单亲困难女员工缔结“手拉手”帮困对子,使困难女员工度过愉快的节日。全年向620余位困难员工发放救济帮扶资金总额近100万元,还为年度医疗花费超过万元的30余名困难员工申请救助金6万余元,对23名困难市级以上劳模救助1.33万元。集团连续8年共为约2000名考入大学的职工子女发放了行李箱,有120余名困难职工子女受到资助,累计发放助学金25万元。集团公司通过“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日常送关怀”、节日慰问、生日慰问、助困、助医、助学等方式,营造了温馨和谐的企业氛围。

开展“幸福传递”打造品牌文化

幸福感不仅在员工内心生根发芽,还融合于日常服务工作中,广大公交员工自觉将幸福感通过公交服务传递给乘客,传递给社会,使企业品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

在集团开展的“弘扬公交老传统,培育公交工匠”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一碗水”“活地图”“一口清”等公交绝活人物,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了服务乘客的能力。集团公司每月开展“车厢让座日”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给主动让座的乘客颁发“美德卡”,每年评选奖励200名“最美乘客”。集團志愿者联手爱心商家,在市区公交线路公交站点开设了1000余家“爱心候车室”,其中有400家是“空调候车室”。在寒冷的冬日,炎热的夏日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集团成立了十几个爱心团队,参加爱心助残、陪伴空巢老人等活动,赢得社会赞誉。自2015年起,集团公司联手车站附近的爱心商家在全市所属的200余条公交线路的公交车站推出1000余个“零钱罐”,为近10万余市民和游客解了无零钱乘车之急。“小罐大爱”活动将公交服务与社会服务融合在一起,延伸了青岛公交的服务价值,荣获了“感动青岛2016年度道德模范”称号。

企业发展必须依靠员工,发展成果必须惠及员工。大量事例也充分表明,物质上带来的幸福感不是永久的,只有文化精神上的幸福感才是永远的。因此,企业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大“家文化”的建设力度,让文化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这才是永恒之主题,也是发展之根本。近年来青岛公交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科技创新企业、“全国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创新示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集体、首批山东省履行社会责任示范企业以及青岛市各类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幸福感公交青岛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等公交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明月申牌?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